<h3> 2017年11月4日,我们带着婆婆和大姑姐一起去了趟汉阳陵,也算是弥补了去年走到半道因人太多,堵车严重而放弃的遗憾。</h3><h3> 阳陵,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距离西安较近,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今天运气很好,上午人车虽然很多,但还没有拥堵,停车位也很快找到。</h3><h3> 景区外较为朴素,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高厦楼宇,有的就是这默默的仿古石墙与绿色草坪,有人说是低调到尘埃里的珍宝,我的感觉也是。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即外葬坑展示区。</h3> <h3> 进得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关于地下展厅的介绍。这个介绍,我估计看的人很少,这种皇家陵园之类的旅游景点,对历史不大感兴趣的人大多是看热闹,不看名堂,我也不例外。但为不留下遗憾,还是照了相,待后续详读。</h3> <h3> 我们看到的是汉景帝陵四周放射状分布的八十一座外葬坑中东侧北部的,已发掘清理的十座外葬坑。从葬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与西汉时期的"南军"、"北军"有一定关系。这些考古发现既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也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此段摘抄搜狗百科)。对于整个陵园,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h3><h3> 出于对逝者的尊敬,也有出土文物不能见强光之说,整个地厅,除了展示区有红色灯光,葬坑里有微弱的灯光外,周围较为黑暗,拍照也不许用闪光。肃穆、寂静,因熙攘的人群,没有阴森恐惧。</h3> <h3> 为了不留遗憾,我们还花十元钱,看了幻影成像资料,它用虚拟的场景,真实的资料再现了汉景帝时代的个别典型事件,对王皇后的介绍篇幅较长。</h3> <h3> 参观了展示的出土汉代文物,以及现代制作的汉人塑像等。</h3> <h3> 大约一个多小时完成地下厅的游览。</h3> <h3> 沿着帝陵东侧步行,这是景帝陵东侧从葬坑的位置石条。</h3> <h3> 然后来到南侧的南阙门遗址。</h3><h3> 百科(南阙门是帝陵陵城四门中的南门,也叫朱雀门,由两座三出阙构成。阙为一种礼制建筑,是古代设置在城垣、宫殿、祠庙、陵园大门两侧标示地位尊崇的高层建筑物,也叫门阙。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和"缺"通用)。据说,大臣上朝面君时,走至阙前总要自省,想想自己还阙(缺)多少。)</h3> <h3> 游览完陵园,再去银杏林。说实话,我就是奔着银杏林去的,我想这里现代生活的气息会更浓一些。果然<span style="line-height: 1.5;">路上游人闲散的漫步走,小汽车肆意的行,路边草坪中霸道的放;快到门口,游人如织,商贩如云,叫卖声不绝,典型的中国式旅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园内更是人头攒动,跟下饺子一般。</span></h3><h3> 银杏,是一种有特殊风格的树,叶子夏绿秋黄,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形状别致美观。上学的时候因喜欢其形状收藏做书签。秋天,是银杏树最美的季节,满树都变成了金黄色。黄灿灿的叶子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城里大多的公园、街区用它来装扮景色。这不,汉阳陵这篇不算大的银杏园也是为了吸引游客而融资新建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5;">园内的游人男女老幼,组合多种多样,汉服女、纱巾控、母女团、夫妻档、情侣族、父子游等等,千姿百态,欣赏着美景,拍存着靓照。我也留下了几张闺蜜说较为灵动的照片。</span></h3> <h3> 也有不和谐的场景,由于银杏叶的药用作用,个别人还是伸出了不该伸出的手,肆意折枝,随意采摘。</h3> <h3> 银杏园的左侧还有一篇月季花园,月季花还陆陆续续开放中,展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明年春季来应该会是一片花海。</h3> <h3> 大约五个小时后,我们游完了汉阳陵的全部景点。本次出游本是看银杏,却收获了珍宝。汉阳陵的考古价值及地下博物馆是世界少有的,想想看,一个帝陵,八十一个从葬坑,还有后陵、陪葬墓园、东西北阙门等等,如果挖掘,那会是怎样的气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