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9月28日,是我们在波士顿站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将乘坐泛美航空的飞机飞往美西重镇——洛杉矶。如何有效地利用这最后一天的时间,使我们的美东之行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是一件颇费心思的事情。作为政教大妈,莱克辛顿当然是我们的首选,不过去那儿路途遥远,怎么去?坐什么车?当时真的是一点下数都冒得。<br></h3><div>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在北美游走了半个月的中国大妈,都下载有手机google地图,搜索地图惊喜地发现,坐小火车红线到达south station后,有一趟城际短途bus76路可以接驳,直达莱克辛顿,而且票价还不贵2刀/人。于是我们早睡早起,吃了早饭就出发了。</div><div>‘’莱克辛顿的枪声‘’,作为政教生当然是无人不晓。1775年4月19日,在波士顿列克星敦镇(Lexington)打响的第一枪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从1775年至1783年,持续8年之久,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告终。</div> <h3>由于住在简某家,每天坐地铁红线出行,我们已非常熟悉这条线路。</h3> <h3>图中T字的地方就是地铁站。</h3> <h3>红线终点(起点)south station,后面是美国🇺🇸Matrak大火车。</h3> <h3>本来刘华计划是全程乘坐Matrak旅行的,当时认为对于既没有车,也不会开车的中国大妈来说,乘坐Matrak是最佳选择。结果无论是美东还是美西都没有选择Matrak,在south station看到Matrak时,很兴奋,马上意识到应该留张影表达这一情结。</h3> <h3>二大姐几次想成全刘华的梦想,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也是此行的遗憾吧!</h3> <h3><font color="#010101">下了车横过几条铁路到达76路车站,这个车站又很不像车站,连个站牌都没有,乘客就是站在马路旁等,好在等不多时车就来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二大姐去买票,不知何故,那司机居然不收钱,示意我们进去坐。啊啊!这种情况有过几次(每次二大姐嫣然</font>一笑,司机就有回报),我们发现美国的司机自主权很大,他(她)可以收或不收,多收或少收你的钱,没啥道理,就凭他(她)高不高兴!</h3> <h3>二大姐超级有魅力,她的微笑可以卖钱!</h3> <h3>相比之下,我就只能是白笑了!</h3> <h3>尽管刘华年轻貌美,你还是白笑,卖不了钱!</h3> <h3>76路区间bus约走了一个小时,莱克辛顿就到了。小镇很秀丽,下得车来,对面就是访客接待处。走过去大门紧锁,绕到后面仍然是铁将军把门。正当我们惶惶时,迎面来了两位老帅哥,很热心滴给我们指路,还亲热滴搂着我的肩膀,刘华说他占便宜,哈哈!被老帅哥占便宜心里还挺乐。</h3><div><br></div> <h3>列克星敦小镇安静、秀丽,风景如画!</h3> <h3>新游客服务中心,无非就是在一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支了个柜台,</h3><div><br></div> <h3>这是商店里陈列的列克星敦帽。</h3> <h3>我们偷偷的戴帽拍照!不守规矩,掌嘴!</h3> <h3>还拍,再掌嘴!!</h3> <h3>我们主动在签到薄上用中文留下我们的名字(字就写得不咋的),哈哈!莱克辛顿,我们来了!</h3> <h3>看,刘华捏然的吧!我们还真把自个儿当成人物啦。</h3> <h3>中文签名</h3> <h3>英文签名</h3> <h3>沿着镇上的小路,我们找到莱克辛顿死难者墓碑。</h3> <h3>我们在纪念牌留影。</h3> <h3>还笑!不合时宜,严肃点!</h3> <h3>到了莱克星顿镇中心区,这儿树立了一座美国独立战争纪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头戴草帽的民兵铜像。碑下刻着一段铭文:“ 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h3> <h3>天气这么好,除了高兴,装不出悲伤或严肃的情绪。</h3> <h3>刘华小美女,一路都是美照啊!</h3> <h3>我也摆个谱!</h3> <h3>我们在民兵战士的雕像前尽情地拍照,快乐的情绪感染着老外,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主动和我们拍了不少合影。</h3><div><br></div> <h3>中国大妈比外国老太神气吧!</h3> <h3>啊啊,她比我还高出半个头!</h3> <h3>那天好像天特别的蓝,树特别的绿,空气特别的清新,我们的情绪也特别的高涨。</h3><div>列克星敦(这译法比较准),中国大妈88啦!</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