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一期十月二十二日作业点评

小燕子

<h3>赵字的特点已经有了,但可能是写赵字不多,很多笔画还是有唐楷的影子。这个也是楷书转行楷常出的问题。比如,赵字长横的收笔我是不是很明显,您的一些收笔顿笔有点多了,既然是行楷,就要省略掉很多唐楷程式化的动作。再比如,您带钩的笔画(竖勾、竖弯钩、心钩等)都有类似的问题。您的结构不错,可见楷书功底不错。胆巴碑可以先通临,找找行楷的感觉,注意一下笔画不要过于囿于唐楷的形式,赵字用笔的细节我们可以今后再说。</h3> <h3>还不错,继续临。笔法结构还可以,就是个别的笔画缺少一点力度。这个多写熟练了就好了</h3> <h3>结体可以。线条不够松动灵活,估计还是腕的问题,也可以调整下执笔的高度试试。</h3> <h3>还可以。就是笔法有点死,少了行草书线条的美感。建议您熟悉圣教序以后可以转为墨迹,对于线条的理解会好很多。笔法不活是用笔不熟练的问题,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线条不理解的问题。所以在我看来,笔法不活的一般来讲原因就是:1. 还不是很理解行草书的线条,不知怎么分辨线条的好坏。比如有的墨迹本,其实线条少了很多细节,但是初学者并不清楚,并照此临习。2. 或者能理解线条的美感 但是由于不熟练,不能落实到纸面上,导致用笔生疏,线条不美。 当我说线条不美的时候往往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两个。不理解、不会写。所以我一直支持行草书要多写墨迹,尤其是初学者,更是要通过多写墨迹来认识真正有细节的好线条是什么样的、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好线条。以后再写刻帖活着创作的时候不会被被刻帖的不准而误导</h3><h3><br /></h3> <h3>圣教序没有墨迹。我说的墨迹是泛指贴学的所有墨迹。 赵孟頫有一个临王羲之圣教序的墨迹,您可以参考。一般来讲,王羲之尺牍、赵孟頫、宋四家这些都可以。我是比较推荐赵孟頫,赵孟頫比较接近晋唐风格,且传世作品极多</h3><h3><br /></h3><h3>刚才说到线条和圣教序。我其实从没有集中精力学过圣教序。但是我在写圣教序的时候能够很轻松的运用到之前大量写墨迹的理解和功底。虽然我对圣教的理解也不到位,但是墨迹的理解和功底能够极大助力我写好刻帖。我每次批评大家"笔力""线条""结构"等等这样的话语看着很形而上,其实不是故弄玄虚。确实是自己书法实践的心得,只不过中间经历了怎样的理解过程和熟练过程没有同样经历的人可能不能一下理解。虽然说这些都是一家之言,但是对于写墨迹、加强对行草书线条的理解、加强驾驭毛笔的能力确实是我学习书法多年的体悟。对于初学者,找到合适的字帖、正确的方法、大量的练习,是极其重要的。胆巴碑可以。我当年就是从胆巴碑转到行书的。其实现在也有很多看法认为先学草书再学行书效果会更好。可见其实学行书并无定法。</h3> <h3>挺好。那个刻本的远宦一些字不准,建议对照墨迹本去写。比如问、笃。</h3><h3><br /></h3> <h3>比以前好了 继续写。下回最好按照原帖的安排写</h3> <h3>临的很准,但问题是线条不够有力度。您的线条有点弱,很多该快的地方写的不坚决,导致有点虚,这个多写写就好了。不是大问题</h3> <h3>挺好的, 就是笔画普遍偏弱,多写就能克服。</h3> <h3>宽博磊落,非常耐看。偶见唐楷用笔,是微瑕处。胡说几句哦。</h3><h3>这个神左边点和横的起笔处可商榷,右半个字的横折筆也可推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