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效率有51%,就是赢家

蔡吕良

围棋千古无同局,但人生、世事何尝不是千古无同局?尽管人生都是由生到死,可谁又和谁活得一样呢?聪明的人,往往追求一步鲜,而智慧的人,却懂得步步稳。 这两天,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被人工智能“狗”连“咬”两口的新闻已经霸屏,甚至还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作为业余中的业余、仅仅知道如何分胜负的玩家,很想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李世石其人,围棋届公认的高天分,棋风以力战闻名,有“鬼手”之称,生涯巅峰时,可谓弑神屠佛,是中国选手的一大苦主。当然,今日的他,早已跌下神坛,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以这种干净利落方式接连输给人工智能,也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因为在人工智能和人在棋类运动对抗的历史上,绝大多数业内行家认为,就算人工智能在国际象棋、中国象棋领域都赢了人类,也不可能在围棋领域取得胜利。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其他棋类都有权重之分,比如中国象棋,车就比马权重分高,每个子都是可以量化区分的,而围棋每一步都是变化,每个子都一样,人工智能很难区分,自然也就很难走出好棋。然而事实是,历史已经离打脸越来越近了。 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李昌镐。了解围棋的人大概都不会对此人陌生。他号称“韩国围棋第一人”,拿过18个世界冠军头衔,称霸世界十余年之久。最残酷的是,他赢对手的方式很多次都是半目,3目之内的胜局更是不计其数。这就好比他与别人比武。每次都是在对手剑锋抵着喉咙的时候,自己的剑先一步洞穿对手。有很多棋手有这样的感慨:明明我也没下过什么坏棋,似乎还占着点便宜,怎么最终就不行了呢!我国围棋棋手马晓春九段曾这样评价他: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打6到7分。而李昌镐本人更是直言:我从不追求妙手,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好一个只求51%的效率!围棋棋盘纵横19道,落点361,千变万化,神鬼莫测。曾有人专门计算过围棋的可能性,最终得出结论:围棋结局的数量确实是一个有穷的数值,但是导致这些有穷结局的过程量,却是无穷的。正所谓,围棋千古无同局。我窃以为,如果巅峰棋李昌镐来对弈人工智能,定会比李世石赢面更大。抛开两人棋力,仅就习惯而言,李昌镐追求每一步的效率,积小胜为大胜;李世石追求妙手搏杀,一举定输赢。但往往是妙手极美,从另一角度来看,却是陷阱。试问,谁能时刻每一步都保持100%的高效呢?当你超常发挥的时候,接下来往往就是不假思索的放松。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 世事无常,人生如棋。围棋千古无同局,但人生、世事何尝不是千古无同局?尽管人生都是由生到死,可谁又和谁活得一样呢?聪明的人,往往追求一步鲜,而智慧的人,却懂得步步稳。孙子云: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去追求每一步的效率,是高明人的做法。比如我们熟知的“股神”巴菲特,他曾经反复强调炒股安全边际,在他看来,找到足够的安全边际,比找到某一只牛股更重要的多。成功抓住一只牛股无法成就整个投资生涯,而坚守安全边际可以,再比如,被林彪赞誉善打“神仙仗”的大将粟裕,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集中优势兵力,“七战七捷”,积小胜为大胜,为淮海战役打下基础。而纵观其戎马生涯,是我军少有的“常胜将军”,未尝一败的马上生涯,真可谓步步稳。 世事如行棋,一步缓来一步急。能真的不求一步鲜,但求步步稳的,又有几人呢?生活中见的,多是一些急功近利、立竿见影之人,多是一些只看眼前路、不顾身后身之人,多是一些好高鹜远、一梦黄粱之人。君不见,有的人刚到一个单位上任,不先了解情况,做一些稳步前行打基础的活,就开始大刀阔斧绘新蓝图,搞新动作,有时候搞好了博得开拓者、实干家的美名,而更多的是融入不进去就介入不进去,初始闹闹,最终了了。君不见,同批参加工作的人,有的一步一回头,求步稳而力绵,有的是风风火火上,冲一阵停一阵,最终会发现,既看眼前路又顾身后身,才是真的走得快、走得远。君不见,有的人生活中总是一副梦想家的架势,画饼时候多,做饼时候少,总想着有朝一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沉浸在自己的黄粱美梦里,而事实上,这些人往往止步不前,即便有朝一日机会降临,也是有这个命没这个福,结局一败涂地。 常言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做事就如同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还是得需要一锤一锤的敲,直到把钉子钉牢钉实。人生这么长,只要每一步效率有51%,我相信那一定会是最后赢家。这需要我们坚韧有耐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才能梦想成真;这需要我们务实能进取,任何时候都要踏踏实实做,不虚、不假、不骄、不躁;还需要我们有专注和执着,“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无论遇见什么情况、无论有什么样的变化,都不能忘记初心,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李世石还有三盘棋,我们拭目以待;而我们人生还有多远的路,又该怎样做呢?同样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