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宾的感言

已注销用户

<h3>  </h3><h3>11月4号下午在"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展览值班时,见一个外籍女士在好奇地张望。过去一问,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在北京某中学教英语的外教。看到民族宫有展览,就顺便走进来看看。</h3><h3>我向她介绍了展览的大体情况和"N4A"名称的含义。</h3><h3><br /></h3> <h3>在"华中人民的长城"纪念墙前,我告诉她,纪念墙由900余幅新四军将士的照片组成。排位不分职务高低,都是革命战士,都是用血肉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上的一块砖石。一张张新四军将士年轻的面孔引起她的注意,将士们的殷殷目光,令每个观众都感到心灵的震撼。</h3><h3><br /></h3> <h3>我指着墙上的照片,给她介绍了陈毅、李先念、邓子恢等新四军将领,还讲了陈子谷视富贵如浮云的事迹。在彭雪枫和爱人林颖的展板前,望着两人灿烂的笑容,我告诉他彭师长悲壮的牺牲。她对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而献出生命的英雄肃然起敬。</h3><h3><br /></h3> <h3>我又告诉他,在展览中还可见到她的美国同胞的留影。她很好奇,觉得不可思议。我领她到新四军救援美国飞行员的展板前,讲了两国反法西斯战友相隔四十年重逢的故事。并告诉她,当年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接见美国飞行员时身后的英文标语,就是出自家父的手笔。她非常高兴,并与我在展板前一起合影留念。</h3><h3><br /></h3> <h3>临走前,这位美国女教师在签名簿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用中文写下"美国"二字。同时,她还留下了自己的感想: &quot;这个展览太棒了!得知了那一段历史,令人神往!&quot;</h3> <h3>汇文中学彭雪枫班学生,应会员邀请把翻译词写上,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张晓龙副会长在旁观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