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小时候最初写字是在石板上,后来纸张充裕起来,笔也愈来愈先进,铅笔,钢笔,中性笔,彩笔,精彩纷呈,时光穿梭到今天,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很方便的写字。几十年来,我和汉字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经酷暑,历严冬,只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充实自己的心灵,丰盈自己的人生。</h3><div>那时是八年制教育,我们丰固村有一至七年级,八年级时便须到邻村苗家堡一个树林旁边的里村中学读书。在我们村上学时,每天下午第一节便是习字课。每个孩子一张临摹的帖,自己研磨,一节课临写,写好了交给老师批阅,当看到自己临写的字被老师画了好多圈时,便喜上眉梢,因为老师用红笔画圈的便是写得好的字。</div><div>教书法的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不仅数学教得好,书法更是让孩子们欢欣鼓舞,他的楷书,隶书,行书都令每个孩子称赞,他的粉笔字,他的钢笔字都是一笔一画用心地去写,他是一个多么认真细致的老师啊,他在作业本上亲手为我们写姓名时,每个孩子都是那么激动。老师在村里的书法也是数一数二的,每到过年父母就让我们拿着一盒烟给了老师,让老师写春联,当我们看着老师龙飞凤舞行云流水时,是多么羡慕啊,想想自己哪一天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潇洒地写春联。</div><div>在书法老师影响下,我和姐姐相跟上到供销社买上珍贵的笔和纸,开始了练习汉字的生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初我买的是长锋狼毫,后来买长锋羊毫,再后来不惜资本买最好的纸墨笔砚,还让姐篆刻了印章。那时小学初中的暑假寒假,我们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一有空闲便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练字,父母见我们这样的认真用心,眼神里闪烁着抑制不住的欣喜,专门腾出八仙桌,让我们练字。记得那时的我中午不睡觉,炎炎夏日,知了在树上不厌其烦地歌唱,我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练字,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在正面反面都用完的生字本、数学本上练字,在废旧报纸上练字,等书法渐渐地有了功夫,有了章法,才舍得在宝贵的宣纸上落笔。</div><div>随着年龄的增长,等到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学着姐姐和老师的样子已经可以写一些小的春联了。比如梯子上写步步登高。树木上写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煤堆上写煤积如山。院子里写满院生金。在大红纸上书写春联带给我们多少乐趣啊。一是自得其乐,二是受村里人夸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心里也是美滋滋的。</div><div>写春联带给我无限的乐趣,参加书法的一些活动也带给我从未有过的体验。小城里什么地方有书法讲座,有书法展览,只要听到了便过去一饱眼福。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交流加上网上对各种书法大家的了解,对汉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汉字真正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不吝钱资,看见喜爱的书法书就买,王義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邓石如,庞中华,田英章等,观赏临摹比较这些名流大家的书法作品真是美不胜收,其乐无穷!当我在学校的黑板上书写大气磅礴的隶书,书写清新飘逸的楷书,书写流畅自如的行书,被我可爱的弟子们情不自禁地鼓掌时,喜悦之情真是无以言表。我领着弟子们欣赏汉字书法的艺术,探究汉字文化的意蕴,乐此不彼,惟愿汉字的美丽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里生根开花,香远益清,代代传承!</div><div>而当我走出去游历名胜古迹时,那些或是书写或是镌刻在门眉,门柱,石碑的字更成了吸引我的风景。乔家大院的百寿图砖雕,祁县珠算博物馆的彰显晋商精神的楹联,榆次常家庄园的意蕴深厚令人惊叹的书法墙,成都宽窄巷子让人神清气爽的门匾,西安华山上入石三分苍劲有力的大字,都在显示着华夏文明里汉字的无穷魅力!</div><div>如今,汉字已是我如影随行的好友,汉字已成为我们每个人栖息的灵魂家园,哪儿有汉字哪儿便是光明的所在,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把我们和汉字的故事动人的演绎下去!</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