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圣殿

林子

<h3>&nbsp; 转眼间,意法一行已经过去半个多月,迟迟未能整理游记,并不是懒,而是对于宗教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知识储备不足,不敢轻易评述。</h3><h3> 一路上拍的照片不少,回来还是发现很多重要的东西没有记录下来。其实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又岂是几天时间能拍得出来?对于信仰,人一辈子总要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朝圣之旅,就当是一次灵魂求医记吧!</h3><h3> 罗马是我一生计划中必去的地方,今年幸得Paul的邀请同行,解决了语言和攻略上的问题,使我的心愿提前达成!感谢弟兄!🤝🤝</h3> <h3>Termini车站位于罗马市中心,是罗马最大的火车站,交通非常便捷。旅行中住宿最先考虑的,还是交通。👍👍</h3> <h3>  从出家门到中央车站的Madison酒店,足足一整天的时间,旅程的疲惫早已被心里的兴奋打消。到达罗马已经是当地时间上午9点钟,安顿好行李,开始一天的行程。</h3><h3> 与大多数的古城一样,罗马城区并没有太多高层建筑,据说城区的建筑都不会超过伯多禄大教堂的顶部。城区建筑看起来古老而弥坚,宁静而沉稳,一块石头、一片瓦砾,无不散发着"永恒之城"的气质。</h3> <h3>  意大利是天主教国家,街上随从可见身穿修道服饰的人。</h3> <h3>  罗马之行的重点是四大宗座特级教堂。与佛教的出家不同,基督教更强调入世,教堂多建于市区交通便利之处,从Termini车站步行约10min,就可以来到四大教堂之一:圣母玛利亚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h3><h3> 圣玛利亚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一座以圣母命名的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经历了多次修复,同时也结合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教堂外表朴素,内部却无比华丽。<br /></h3> <h3>  每座宗座特级教堂都有武装齐备的防恐部队和安检人员,有些地方连水都不能带入,不亚于机场安保。</h3> <h3>  有考古证据,天主教从二至三世纪开始就有敬礼童贞圣母的传统, 圣玛丽亚大教堂的雕像、壁画和珍藏等,主要特别强调玛丽亚是救主降生成人的一个预先安排。</h3> <h3>  教堂大厅顶部图案由黄金镶嵌而成,在不同的时段,不同色温的光线透过多彩的玫瑰窗,投射在教堂内部,若隐若现,使人感到一种优雅神秘的氛围。</h3> <h3>  基督教是一神论宗教,半圆屋顶的建筑结构多受基督教的宇宙观的影响(包括原古罗马的万神庙),最顶端是至高的造物主,环绕四周的壁画和雕像则取自圣经或教会传承。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叙述圣母一生事迹的壁画。</h3><h3> 壁画(特别是圆顶壁画)的成作难度极大,通常需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所以,这些古老而宏大的教堂,从始建到竣工,通常需要上百年时间,跨越几代人。<br /></h3> <h3>  每座教堂都供奉有特殊意义的物件,或是圣骸、或是墓地、或是圣人的信物。而四大特级教堂所供奉的对象,意义非同一般。</h3><h3> 天主教教堂的平面结构多采用十字形结构,交叉处为教堂的正中心。玛利亚大教堂正中心华盖下方有一处壁龛,安置着黄金镀成的耶稣圣婴雕像,其下方是则是耶稣出生时马槽的碎片。<br /></h3> <h3>  拉特朗圣若望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罗马教区的主教座堂,世界天主教堂之母堂,地位仅次于圣伯多禄大教堂。</h3> <h3>  教堂顶部中间是耶稣基督,左右分别是圣若望和洗者若翰,两侧是8位拉丁和希腊教会的圣师,寓意基督的教会在教义上的合一。</h3> <h3>  由于信徒众多,教堂建筑引进了改善声音传播的技术,在声音共鸣性的处理上,每个教堂都是一个巨大的扬声器。随着中世纪教堂音乐的发展,这种设计更是推向极致。</h3> <h3>  拉特朗大教堂的主题强调教会由宗徒传承,教堂主体两侧壁龛安放着十二宗徒的雕像,手持殉道时的刑具。在今天看来,宗徒殉道的精神是信徒坚守信仰的榜样。</h3> <h3>  华盖下方是教宗马蒂诺五世的陵墓。</h3> <h3>  教会是由宗徒传承的,宗徒的宝座在教会有很高的地位。拉特朗和伯多禄大教堂均强调了宗徒宝座的地位,宝座两旁是主教神父的座椅,两旁上方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管风琴。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的乐器,也是最具宗教色彩的乐器。</h3> <h3>  拉特朗大教堂的左前方有一座特别的小教堂:圣阶小堂(Scala Santa)</h3> <h3>  圣阶小堂有一处特别的阶梯,326年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从耶路撒冷运回,耶稣通过此阶梯前往彼拉多总督衙门受审。通过阶梯需要用膝盖攀爬,重现耶稣受难时的情景。</h3> <h3>  圣阶顶端的小教堂是当年教宗的私人小堂。</h3> <h3>  辗转了两个教堂,不知觉已经大半天时间,就近来到了罗马最著名的地标:斗兽场。</h3><h3> 斗兽场的历史无需敖述。斗兽场与众多大教堂,堪称罗马最伟大的建筑,其产生背景却大相径庭。在古罗马时代,格斗厮杀、胜者为王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对于基督教爱与怜悯的观点不屑一顾,甚至以为耻辱,于是,斗兽场的兴建,极大满足了罗马人心里的野蛮兽性。</h3> <h3>  君士坦丁大帝于313年宣布自己为基督徒,并颁布了米兰赦令,承认了基督徒的合法地位,野蛮的罗马帝国仿佛一夜之间进入了文明状态。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得罗马成为世界文明中心。</h3><h3> 爱最终胜于暴力,斗兽场从此成为历史。<br /></h3> <h3>  想不到在罗马也可以用百度地图来搜索附近餐厅,虽然搜索的信息量不是很全,但找到的这家确实是罗马之行里性价比最高的一家了。</h3> <h3>  多种风味的披萨、各种叫不出名的地方小吃……人均不到15欧,特此好评!</h3> <h3>  十月初的罗马日出很晚,大约早上8点才见到一丝曙光。</h3><h3> 梵蒂冈城9点钟才开放入内,把城墙上的鸽子处理成黑白剪影,废片也可以很有范。😊<br /></h3> <h3>  晨曦中的梵蒂冈城。</h3><h3> 圣伯多禄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云集于此,布拉曼德、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尔尼尼等等,众多形容无法一一百度。<br /></h3> <h3>  圣伯多禄大教堂平视角全景。</h3><h3> 圣伯多禄大教堂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大殿以伯多禄的坟墓为轴心,创先以十字架结构建造,于16世纪改造成现状。</h3> <h3>  梵蒂冈的天空,在冷暖色调映衬下显得画面感十足,左下角的人头能去掉就完美了。</h3> <h3>  环绕圣伯多禄广场的多利安柱式的大型柱子。</h3> <h3>  柱子上方是出自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的圣者雕像。</h3> <h3>  教堂两旁两座大型雕像:圣伯多禄和圣保禄。</h3><h3> 圣伯多禄通常以手持钥匙的形象出现。他在教会中的特殊地位源自圣经(玛十六:13-20)的记载:</h3><h3> "你是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势力必不能战胜她。"</h3><h3> "我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h3><h3> "凡是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释放。"</h3> <h3>  进入大殿内部,有种完全惊呆的感觉,任何华丽的词语都无法形容表达内心的震撼!有种与诸圣一起置身于天堂的感觉。</h3><h3> 圣殿内无比精美华丽,每件作品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其中镇殿之宝有三件。<br /></h3> <h3>  首先是米开朗琪罗的巨作"圣母怀抱耶稣像",也是米氏唯一在作品上刻上自己名字的作品。位于进入主殿的右侧,雕像描述的是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卸下来,圣母怀抱耶稣时的情景,融合了母亲失去儿子的悲伤情感,而内心又不失希望的心情。</h3> <h3>  其次是中主殿正中的青铜华盖,由巴洛克之父贝尔尼尼设计,下方是圣伯多禄的陵墓。</h3> <h3>  华盖上方是米氏著名的创世纪圆顶。</h3> <h3>  第三是圣伯多禄宝座。与拉特朗教堂的宝座的端庄华丽相比,伯多禄巨大宝座更显气势磅礴、高高在上,更能凸显圣伯多禄地位的尊贵。</h3> <h3>  米氏雕像的隔壁有另一个陵墓,近代著名大圣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安葬在圣伯多禄大教堂,可见若望.保禄二世的地位如此之高。</h3><h3> 说起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不得不提到法蒂玛圣母三个著名的预言:</h3><h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解体、教宗遇刺</h3><h3> 1981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伯多禄广场遭到土耳其穆斯林枪手的枪击,身中两枪,子弹神奇地避过了大血管,免于遇难,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迹。教宗以基督的大爱宽恕了凶手。<br /></h3><h3> 后来枪击事件被认定为前苏联共产主义者操纵。次年戈尔巴乔夫前往看望教宗,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阵营从此崩解。<br /></h3><h3> </h3> <h3>  教堂四周壁龛安放各大修会的会祖。</h3> <h3>  每一处圆顶,壁画、雕刻及对光线的应用,均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h3> <h3>  登顶米氏设计的伯多禄圆顶,可一览伯多禄广场全景,属于观光项目,需要支付6-8欧的费用,这是意法朝圣在教堂中唯一需要支付的费用。</h3><h3> 登顶的楼梯越来越窄,前方的白光显得神秘莫测而令人向往,老人攀爬的形态艰难而笃定。这张照片我5颗星收藏。😊😊<br /></h3> <h3>  圣伯多禄广场全景,这是罗马城的最高点。伯多禄广场及其延伸的街道,呈一把钥匙形状,象征耶稣把钥匙交到伯多禄手中;广场两侧林立的柱子呈环抱状,意味着信徒安置在教会的怀抱中。</h3> <h3>  梵蒂冈城教宗活动区域有瑞士卫兵把守,站岗时像雕像一般纹丝不动,忠诚是这些卫兵最高准则。</h3><h3> 引用护卫队长的话:"我们不愿做超级英雄,也不期望被视为教皇的守护天使,我们就是想低调、忠诚并谦逊地完成自己的使命。"<br /></h3> <h3>  每逢周三、周日,教宗方济各会与伯多禄广场的信众见面,有时举行宗教活动、有时站在览车上游行、有时则在书房窗口。</h3><h3>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日,教宗出现之前,估计有5万人在广场聚集。而伯多禄广场,最多可容纳50万人。<br /></h3> <h3>  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城国,他是国家元首;在基督徒,他是基督在世的代表。</h3> <h3>  行走于罗马市井之间,大街小巷旧而不破,人头熙熙而井然有序。十年如此,也许百年也如此。</h3> <h3>  位于城外的St.Callistus地下墓穴。古罗马法律规定,人死后一律实行火葬,而基督徒相信人死后肉身复活,继而埋葬在罗马城外的地下墓穴。St.Callistus墓穴最为出名,不乏有多位教宗的墓穴。</h3><h3> 后来古罗马政府对教会的迫害,基督徒被迫转移到地下墓穴进行活动,为基督徒的生存保留了火种。<br /></h3> <h3>  这两张照片摄于St.Callistus墓穴及郊外,这种半梦半醒、若即若离、色彩鲜艳而不真实的感觉大概是我给它5颗星的原由吧!</h3><h3> 如果把构图、色彩、对焦等等拿出来,它什么都不是。有时喜欢就是一种心情宣泄、一种情感共鸣。<br /></h3> <h3>  向导多次提醒地下墓穴不让拍照,对于一个摄影狂魔手里拿着相机又不能拍照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于是我用了极其龌蹉卑鄙的手段迅速扫了一张,存留纪念!😋😋😋</h3><h3><br /></h3><h3> </h3> <h3>  位于城外的圣保禄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是距离市区最远的教堂,游客鲜至。在纯净大蓝天的映衬下,教堂显得另一番静寂。</h3> <h3>  从市区的郊区,心情也随之开阔。</h3> <h3>  教堂庭院中的圣保禄雕像,左手持书右手持剑,取喻于保禄书信中描述的:"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灵魂和神魂。"(希四:12)</h3><h3> 保禄是外邦人,却是基督教最伟大的传教士。他的思想影响着基督教的圣师与教父,一直未被超越。<br /></h3> <h3>  圣保禄大教堂位于罗马城外,来访的信徒不多。教堂特别之处在于主殿的两侧有历代教宗的塑像,至现任教宗方济各,共266代。</h3> <h3>  华盖下方是圣保禄陵墓,柜窗中悬挂的是保禄受审时戴的锁链。</h3> <h3>  教堂的静谧使人疲惫尽散,不自觉已经有了对永生天堂的向往。</h3> <h3>  很是诧异,在罗马竟然可以看到青岛啤酒,3欧/瓶.750ml,销量还不错。开了一瓶试下。</h3><h3> mm……麦香浓郁、泡沫醇厚,丝毫不逊于欧洲某著名品牌啤酒。身为中国人却要不远千里来到国外才能品尝到上好的国货,这叫国人情何以堪!😭😭😭</h3><h3> 看来国人不是造不出好酒,而是缺乏造好酒的环境;</h3><h3> 国家队不是踢不好球,而是没有踢好球的体制。</h3><h3><br /></h3><h3> (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