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穿越罗布泊随笔(一)</h3><div>现在的罗布泊在若羌县境内东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曾是我国的一个湖泊,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现在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来自敦煌的祁连山冰川融水疏勒河的补给。 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div><div>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div><div>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离奇的死亡,至今没有找到尸骨,八卦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更增添了罗布泊的神秘和恐惧;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弹尽粮绝倒在荒漠,再也没有起来,一代探险家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却没有走出罗布泊,遗憾的闭上了双眼。</div><div>穿越罗布泊是很多冒险家的梦想,也是很多普通人感觉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它的神秘、诡异、荒凉、艰险使多少人望而却步。</div><div>我心里也一直揣着穿越罗布泊的梦想,去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把日产的逍客换成了四驱的奇骏,这次快乐农夫在十一大假又组织自驾穿越罗布泊的活动,我就欣然报名参加了。</div><div>十月一号早晨八点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我们三辆车就出发了,一路同行的有我们徒步群的五个人,一位最年长的黄师傅网名叫老生瓜蛋子(嘻嘻嘻),是个地质专家,他年轻时跑遍了天山南北,唯有罗布泊是他没有涉足的地方,尽管已经78岁的高龄,依旧欣然前往,一起的还有两位美女,一个叫兔子,一个叫木屋,女人有如此胆识也着实让人钦佩了,还有一个叫青松,也是一个喜欢冒险,不怕困难,兢兢业业的男人。</div><div>沿着乌鲁木齐的河滩路一路向东加入了十一大假出游的浩浩荡荡的车流之中了。过了乌拉泊收费站车速就慢了下来,不得不感叹大假带给人们出行的欢愉,也不得不感叹现在私车越来越多的壮观。看此情景我就估计到前方肯定发生了车辆事故,果不其然四车连环相撞,两车道变一车道,大家都小心的慢慢通过,看着发生事故的车主一脸的无奈,只能希望上帝保佑他们能够继续前行了。</div><div>好不容易脱离了堵车的困扰,车辆又加速跑了起来,心情刚好,车速又慢下来了,原来是前面修路占了一个车道,一辆霸道撞到了一辆霸道,一个前保险杠损坏,一个后保险杠损坏,估计没有伤筋动骨,如果两人好好协商不会耽误出行。再次保佑他们吧。</div><div>到了后沟限速80,大家都放慢了速度,我更是加倍小心,两个月前在后沟因为超速11%被警察抓了个现行,扣3分罚200 ,所以老老实实的控制在80迈,再不敢造次了。</div><div>小草湖是出了后沟的一个服务区,也是东天山和西天山交汇的地方,这里的五级以上的大风常年在260天左右,在这一片荒漠的戈壁滩却离奇有一大片草滩,已经是10月份了,发黄的草枝在顽强的抵抗着大风的压迫,它们一年复一年的生长着,给灰色的戈壁滩点缀了绿色和金黄。</div><div>离开了小草湖车子就基本不用踩油门了,几十公里的大下坡带着我们驶向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托克逊县最有名的就是托克逊拌面了,记得92年冬天我带了五个人去克拉玛依接兵,晚上住在库米什,班车早晨发动不着了,我们穿着军装,自然要打头阵了,帮助师傅摇车,烘车,推车, 走走停停到了下午才到托克逊,我们几个也着实累的够呛,找了一个拌面馆坐下来一人要了一份过油肉拌面,我算饭量比较小了,要了两个加面,我们一个志愿兵叫邓兆民,竟然要了五个加面,把大师傅都给吓住了,估计这顿饭他们是赔了(嘻嘻嘻)。</div><div>过了托克逊就进入干沟了,干沟对我来说印象太深了,当兵的时候每年探家都要经过干沟,道路崎岖不平,那时候车的密封也不好,车厢里是尘土飞扬,过了干沟大家基本上都是白毛女了。现在的干沟已经改道到另外一条沟了,道路状况已经今非昔比,只是由于限速的原因,也是驾驶员经常诟病的地方。</div><div>过了干沟一路下坡来到焉耆盆地,焉耆盆地有着我国第一大内陆淡水湖和新疆第一大淡水湖—博斯腾湖。博斯腾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22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湖区周围生长着广茂的芦苇,是中国重要的芦苇生产基地,此外还盛产各种淡水鱼,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的周边有金沙滩,阿洪口,莲花湖等风景区。我们的目标是穿越罗布泊,对眼前的这些儿女情长也就不屑一顾了。</div><div>我们第一天的目的地是罗布人村寨,过了尉犁县还有39公里了,领队农夫用对讲机提醒大家注意流动测速的探头,果不其然,一个探头藏在一个土包后面让农夫发现了……(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