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曹州府津津有味力本屯—定陶乡村小吃

菏泽方言

<h3><font color="#010101">曹州(菏泽),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府,赐名菏泽,沿用至今。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都、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力本屯,位于定陶县城西南12公里,菏泽市南25公里。明清时期,属曹州府管辖,时称“曹州府城南50里力本屯”。 力本屯集会在建国前后远近闻名,特制是“逢会”(当时隔一天一个集日,农历逢三、八为会日)南到商丘,西到兰考,北到菏泽,东到成武的商人都赶到力本屯行商集会。 现在集会日改为农历“一、四、八”。 力本屯村,原为力本屯乡政府驻地,2001年,力本屯乡并入马集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煎包。较有名的有李家、郝家、孙家煎包。通常,个头小的(圆形)是肉馅,个头大的(饺子形)是素馅喔。您一定吃过煎包,但吃过力本屯升级版的煎包吗?对,是焊包,不卖关子,用鸡蛋“焊”的,啧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大笼包。相对于平底铁锅制作的煎包,大笼包,一个顶仨,五花肉、辣萝卜,蒸笼蒸制,发面的。早年,李家、郝家、孙家饭店有卖,如今恐已不多见。(图为小笼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烫面包。开水调面、精肉灌汤,晶莹剔透、一咬冒油。早年,孙、杨、张、王,四家合开饭店,一经推出,即成上品。<br>那时,放学后从饭店经过,老板会常不常地包给我两个,心里那个美啊。虽然他们是我的“亲戚”,但他们是怎么看出来,其实我是非常想吃的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胡辣汤。作为力本屯人,可以不在家做饭,但却不能不去集上喝碗胡辣汤。煎包、胡辣汤,标配啊。每每回家,爹娘都会问:“饭不做了,买胡辣汤喝吧”?“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豆沫粥。当地称“豆沫的”,浓香醇厚,驱寒散热。说起胡辣汤和豆沫粥的区别,除了食材、熬制方法不同外,一个相对稀薄,另一个则十分浓厚。冬天的早集市,两个老头儿见面打招呼:“走,喝胡辣汤去?”,“我吃碗豆沫的就够了”。(胡辣汤说“喝”,豆沫的则说“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凉粉儿。 晶亮、丝滑、爽口、酸辣, 冬天吃豆沫,夏天喝凉粉儿,作为力本屯人,想一想真的很幸福。当年的豆沫、凉粉儿皆为张氏名吃,不知如今仍有否,偶想它们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丸子。说起丸子,自然是秦氏丸子汤最为有名,绿豆粉制作。初如指头小,下锅似乒乓,葱姜芫荽蒜,酸辣任您调。 丸子好吃,汤亦醉人。吃了丸子,再来碗免费的汤,烧饼一泡,感觉可是极好的。<br>除了集市上售卖的丸子,家家也都是丸子高手,好面丸子、杂面丸子、红薯丸子、肉丸子、馍丸子,油炸丸子、四喜丸子、水滑丸子等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粉皮儿。既是地方小吃,更是馈赠佳品,蔡楼村久负盛名。以绿豆粉、土豆粉、地瓜粉等为原料,经多种工艺加工而成。携带方便,食用方法多样,可拌、可炒、可炖、可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粉条儿。力本屯也被称为“粉条之乡”,大李家、樊庄、郭油坊等村的粉条加工已成规模。“条的白菜”,那可是我们百吃不厌的家常饭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0.烧鸡。力本屯烧鸡历史悠久,制作讲究。脱毛、去脏、洗净、晾干,表面涂抹一层糖稀,炸约七八成熟,表皮焦黄。尔后加多种调料、药料炖制,期间尚多次翻转调个,以使入汁入味,再焖始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1.煎饼。浆面糊作汁,在三脚“鏊子”上摊制,绵软薄嫩,味酸,热吃更佳。<br>初次吃煎饼,未必适应那个味道,但之后回味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好吃,想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2.烧饼。早年,主要有郝氏、孙氏、李氏三家饭店兼营烧饼,另有张氏专打烧饼。 烧饼有咸、淡、甜三种口味,口味不同外形也略有不同。那时,能吃上热腾腾的烧饼、再夹点肉,不仅十分诱人,而且也相当的奢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3.油馍。长条状的叫油条、“老瓜头”,拳头状的叫“面泡的”,也有分批儿的,做成两批儿、四批儿、甚至十批八批儿的,叫“油果的”,不同做法,口感、味道自然不同。更有拿凉油条灌蛋汁再回锅的,那个好吃劲啊,任谁吃了也不会忘的。<br>麦收时节,烈日炎炎。歇息之间,树荫下的白开水、咸鸡蛋、“老瓜头”,何尝不是另一种享受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4.烙馍。烙饼时,干烙不加油的叫烙馍,加油的则是油饼。虽然集市上并无售卖,但依然是力本屯农家、是过去岁月的难忘记忆。</font></h3> <p class="ql-block">15.淤豆腐。清水、文火煮豆腐,称淤豆腐。豆腐鲜嫩,汤清见底,水泡四起,仿佛淤状。民间豆腐多为薄片,貌似书页,故称豆腐页子。该汤不加任何调料,食之清淡爽口,豆香十足,营养高,降火躁。该做法称淤豆腐,该汤也叫淤豆腐。过去,集上饭店也有售卖。(淤,液体沸腾溢出称淤)</p> <h3><font color="#010101">力本屯集市本就商贾云集,饮食业发达,当地居民亦对此比较讲究,各种小吃可谓异彩纷呈,不一而足。如面条,就有甜面条、蒜面条、清汤面、鸡蛋面、肉丝面、烩面等。其他再如焦页、麻花、糖糕、酥肉等等,皆为美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说了接地气的小吃,再来点高大上的文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左山寺。 又名左山禅寺, 建于东汉年间,隋朝时,名为法源寺。 位于郭庄村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西南角有宝乘塔,下藏舍利子6颗,山后有左丘明墓(一说左父墓)。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灵圣湖汉墓。位于大李家村西北,入选 “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是国内已发现规格最高的“黄肠题凑”墓。据史料记载,该墓极有可能是定陶王刘康及其王后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排列不分先后,题图为作者拍摄于力本屯,其他图片来自网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