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1月1日,慈溪市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在横河镇中心小学举行,全体工作室成员以及横河镇语文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br></h3> <h3> 首先,为我们带来观摩课的是来自龙山镇三北小学的俞飞跃老师,俞老师和四(1)班的孩子共同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上,俞老师把提问策略的习得作为学习目标,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h3> <h3> 幽默风趣的周忠波老师和六(2)班的孩子共学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周老师删繁就简,抓住小说中的主要情节,长文短教,帮助学生厘清叙述顺序,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聚焦重点语段,以“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为核心问题,边读边圈画、批注,从个体研究到小组讨论,形式丰富多样。</h3> <h3> 接下来,胡振燕老师和吴剡芝老师带领全体老师再次走进两位学员的课堂。胡老师认为将学会提问这一阅读策略作为学习目标,十分可取,真正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设想,若能把它一以贯之,才能将学会提问真正落实到位。吴剡芝老师也就如何教学动物小说,使嘎羧这一英雄的形象深入学生内心为我们指明了改进方向。 </h3> <h3> 班长一声令下,两组小伙伴分头行动,在导师的引领下进入紧张的现场磨课环节。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明确目标,设计板块,取什么,舍什么。这边讨论如何将提问策略贯彻到底,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梳分类,背景知识如何呈现;那边研究小说的事件该怎样梳理,怎样概括,学生的困惑何在,老师的引导提升又在哪里?</h3><div> 内容上要整合,过程要优化,素材要选择,设计要灵动,大家就这样不断地交流着,思考着,探索着……全然忘了,午餐时间到了!</div> <h3> 上午11时,12时,团队共同打磨后的设计出炉!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教研讨论,使教学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苗露娜老师和丁建军老师代表小组再次呈现,目标更清晰,教学设计更优化。在实践中,我们一次次地实践着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h3> <h3> 学员代表徐丽萍老师和方巧萍老师就最新打磨的两堂课向与会老师阐述了团队的设想。在集体观摩,反复修改中找出优点和不足,既促进了执教者进行反思,也让更多老师从中获益。</h3> <h3>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慈溪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孙红波老师做总结,她说,今天的展示活动最想体现的是真实的磨课过程,在反复打磨之下,课堂目标更清晰了,学习活动更充分了,学生的生长点真正有提升了。让我们把最真实的教研活动进行到底。</h3> <h3><font color="#010101"> 首日活动已接近尾声。小伙伴们仍意犹未尽,继续自发地围在一起,聆听着,讨论着…… </font></h3><h3> 好课,就是这样磨出来的。当手磨出了老茧,就会成为好的庄稼把式,当课磨出了精彩,磨出的是对核心素养的准确把握,是对设计的不断优化,是对生成的灵动引导,还有伙伴之间合作交流的默契。 <br></h3><h3><font color="#010101"> 让我们在导师们的带领下,一起成为那个慢慢成熟的语文老师,一个贴着地面幸福行走的语文老师!</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