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亲人

张春芳

1 &nbsp;<div>  &nbsp;</div><div> 奶奶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一双三寸金莲,走起路来颤微微的,就像迎风摆动的杨柳,忍不住想要上前去扶她一把。 &nbsp;</div><div> &nbsp;她有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宛如清澈的湖水,能够洞穿人的内心世界。当皱纹爬满脸颊,嘴角时常扬起幸福的微笑,她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有时我们根本说不过她,只能默默地做她最忠实的听众。 &nbsp;</div><div> 奶奶喜欢穿黑色开襟外套,并且全是自己亲手缝制而成。奶奶虽然老了,但是她的针线活连村里的新媳妇都自叹不如。奶奶经常用五彩丝线绣出漂亮的花朵,有趣的风景,可爱的动物,就连补丁都会变成美丽的图案。 &nbsp;<br></div><div> 小时候,我们家很穷。平时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奶奶改制而成的。她经常把妈妈穿过的和亲戚家给旧衣服稍加修改,就变成我的“新”衣服。两个弟弟穿的衣服也是奶奶改制而成的。她经常将爸爸有破洞的衣服改小,就让东方穿。再把东方穿过的旧衣服改小,让东辉穿。 一到过年时分,父母没有钱给我们买新衣服。奶奶就当起了家里的大裁缝。妈妈从市面上买回色彩艳丽的布料,奶奶按照我们的身高和腰围,臀围裁剪出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布料,再小心翼翼地把布头上滑落的丝线一针一线地网起来,做好这一切以后,她便盘腿坐到炕上,加班加点地给赶制新衣服。 &nbsp;<br></div><div> 我们好奇地趴在奶奶跟前,仔细观察她手里的绣花针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在花布里自由地出出进进,一眨眼功夫,一排排做工整齐的针线脱颖而出,看上去就像缝纫机走过的脚印,匀称和谐。 &nbsp;<br></div><div> 绣花针里裹满了奶奶对我们的爱和希望。我们多盼望马上穿到奶奶亲手做的新衣服啊!就连做梦都会看见自己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大家都夸我漂亮呢! &nbsp;<br></div><div> 第二天醒来,奶奶还坐在灯下工作,原来她一宿都没有睡。就差最后一道工序了,等缝好纽扣,我迫不及待地把新衣服穿在身上。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她的眼角满是红血丝,高兴地说:“瞧,我的娃多漂亮呀,真好看。” &nbsp;<br></div><div> 两个弟弟也兴奋地穿好新衣服,他们俩的是一套中山装,均为浅蓝色。奶奶高兴地说:“好好好,看来刚好合适,还要熨烫一下,要不然衣服有点皱巴巴的,不展。”我们不得不脱下来交给奶奶,她把熨铁放在火炉上,慢慢加热。在衣服上沾水,只听见“刺啦”一声,衣服上升起一股白烟。在熨铁走过的地方,留下一片亮光。平平展展的衣服穿在身上看起来更加笔直,更加美观。 &nbsp;<br></div><div> 接下来就到了奶奶给我们做新棉袄的时候了,只见她用一只手托住已经做好的棉袄外壳,另一只手从里到外翻转过来,再铺在炕上不停地拿双手熨平。再把棉花一点点挪在衣服上,均匀地铺开。她通常会在胸前和胳膊上装入少量棉花,目的是为了方便我们玩耍,手脚会更利索。瞧,奶奶想得多周到啊。 &nbsp;<br></div><div> 新棉袄穿在身上既舒服又暖和。妈妈担心我们弄脏后不好清洗,就把奶奶做好的新衣服套在棉袄上面。这样一来,外面的衣服脏了,随便可以脱下来洗,棉袄穿上好几年都是完好无损的。 &nbsp;<br></div><div> 我们个子长高了,胳膊腿也变长了。奶奶就给袖子上加半截,衣服身子上加半截,反正是哪儿短了就在哪儿加长,再里面填上棉花,照旧可以穿的舒舒服服,暖暖和和。虽然刚加上去的半截和其他整体的颜色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美观和温暖。我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除了吃饱穿暖以外,再也没有啥讲究了。</div> <h3>   2</h3><h3><br></h3><h3>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当中,奶奶一天到晚都不会闲着。尤其是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奶奶颤微微地盛来一筐填炕的柴草。她双腿跪在炕门口,用手一掬一掬地往里填,有时柴草上的刺会钻进手心里,鲜血直流。再用推耙把门口的柴草捣进去,在里面铺平,这样是为了保证柴火的充分燃烧,好让热量跑遍全炕,不至于把席子和被褥都着火了。</h3><h3> 我最喜欢睡奶奶放的炕了,既不太热也不太冷。爸妈屋子的炕也是奶奶给放的,我们屋子的炕每天都热乎乎的。到了晚上我和弟弟挤在奶奶的怀里,就像小羊羔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幸福地进入梦乡。</h3><h3>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起床给我们做早饭,因为我们家离学校太远,中午时间紧回不来,一直到晚上才能回家。</h3><h3> 奶奶害怕我们在学校吃不饱,饿上整整一天。她坚持每天给我们做早饭,一年四季都是如此,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我初中毕业。</h3><h3>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双腿越来越不便利。本来两只小脚走路就很吃力,那双可怜巴巴的三寸金莲,到了晚上就变得肿痛不堪。我帮奶奶解开缠脚布,露出那双奇怪的小脚,我已经习惯了它的模样,不再觉得它和我们正常的脚有什么区别。那双丑陋的小脚,只有大拇指是正常生长的,其余的四根脚指头都被折断和脚底粘连在一起,就像被抛弃的娃娃,被丢弃在另一个不属于他的角落,忍受着孤独,忍受着戏弄,而自己却又无能为力。</h3><h3> 那双可怜的小脚,承载起岁月的颠簸,一路走来的都是刻骨铭心的伤痛。由此可见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毒害是多么残忍!我真庆幸自己生在新社会,要不然我的脚也有可能会变成这副模样。</h3><h3> 她的这双小脚到底要经历怎样的痛苦折磨,才能变成人们眼中的“三寸金莲”而找到一个好婆家,嫁一个好男人。</h3><h3> 听说爷爷家以前是地主,奶奶嫁过来以后,也没过几天好日子,爷爷就去世了。</h3><h3> 奶奶没有生过孩子,爸爸是奶奶从别人家抱过来的,所以奶奶对爸爸的疼爱超过了对亲生儿子的疼爱。</h3><h3> 奶奶供给爸爸上学读书,结婚生子,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一家人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从未叫过半点苦。</h3><h3> 妈妈自从嫁给爸爸以后,奶奶就把妈妈当自己的亲闺女一样来疼爱。什么活都是自己抢着做,生怕妈妈劳累。当妈妈怀孕以后,她就不再做饭,洗衣服。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奶奶都不让她做。妈妈只负责安心养胎。</h3><h3> 后来,我们兄弟姐妹三个相继出生,奶奶就做起了全职保姆,给孩子洗尿布,喂饭,擦屎端尿,都是奶奶在操心,可以说我们三个孩子都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h3><div> 可想而知,我们和奶奶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奶奶的掌上明珠,奶奶教我做饭,洗衣服,学做女工,用五彩丝线纳鞋底,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div><div> 我上初一那年,爸爸去外面打工了。里里外外的活都是妈妈一个人的,辛亏奶奶能给妈妈帮点忙。</div><div> 到了秋收时节,偌大的玉米地里只有妈妈一个人的身影。她一手拿着纤维袋子,一手拼命地掰玉米,随手将掰好的玉米扔进袋子里,袋子变得越来越沉。她提不动了,就把袋子拖到地上,迈着沉重的脚步,边走边掰,边掰边放,玉米地中间的行道就像一条永无尽头的人生路, 妈妈强忍住眼角的泪水,她顽强地拖着一袋袋金黄的玉米,气喘吁吁地向前迈着早已不听使唤的步伐,好不容易掰了满满一架子车,她就一个人拉回来。奶奶在家里负责剥玉米皮,妈妈再一个人去地里把剩下的玉米掰完。还有高粱,黄豆等着妈妈去收割呢!</div><div> 农村人的秋收几乎是全家人一起上阵,没过几天,田野里的庄稼几乎都被“抢劫一空”。每一片玉米地里,耷拉着外壳的玉米杆,孤零零地站在哪里悲惨得等待连根被拔起的命运。因为庄稼人离不开玉米杆,它可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燃料。</div><div> 妈妈一个人实在太辛苦了。每当放学以后,我们就赶紧回家帮妈妈剥玉米。吃完饭,院子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一家人一边聊天,一边悠闲地剥着玉米,妈妈累的够呛,她干脆躺在玉米堆上睡着了。奶奶用玉米叶子拧成一股绳子,把我们剥好的玉米棒子捆成两部分,两端绑起来,顺手一提,稳稳当当地挂在搭好的木架上!一串串黄澄澄的玉米仿佛挂在树上的香蕉,特别好看。</div><div> 在我们全家的齐心努力下,所有的玉米棒子都上架了,这些外表朴实,颗粒爆满的玉米像珍珠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div><div> 劳动能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了心酸和痛苦。尤其是妈妈,奶奶,我们这个家只能依靠两个柔弱女人的肩膀一路支撑着走过来。</div><div> 由于家里没有主要劳力,两个弟弟从小就被妈妈带到地里干活,他们手勤脚快,给妈妈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安慰和快乐。年轻美丽的妈妈枯萎成了一朵皱巴巴的菊花,就像她的名字,可是又那么顽强,那么让人无比的尊敬。</div><div> 奶奶虽然上了年纪,可是她的身子骨硬朗得很,耳聪目明。白天在家里喂鸡,喂猪,打扫卫生,给我们洗衣做饭,烧炕。到了晚上还要顶着月光在院子里和妈妈两个收拾其余的庄稼作物。</div><div> 她们俩一个用竹箩筛掉谷物里的土和其他杂物,一个用簸箕扇走秕谷和尘土,最后把收拾干净的粮食装进纤维袋里,这就是她们俩最重要的农活,关系着秋收的进程。</div><div> </div><div> </div><div> </div><h3><br></h3> <h3> 3</h3><h3><br></h3><h3><br></h3><div> &nbsp; 最可怕的就是夏季收割麦子的时候,烈日当空,妈妈孤独的身影淹没在起伏不定的麦浪中,她手里挥舞着剪刀,一手揽过一把熟透的小麦杆子儿,镰刀使劲一挥,顺手将割好的小麦放到地上,接连割上几把后,顺势就地捆起来,不出一盏茶时间,妈妈的身后就留下了一捆捆平躺在地上的小麦,多像医院产房里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带着对这个世界无比的憧憬来到人间,他们也是妈妈送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div><div> 太阳异常毒辣,妈妈的脊背晒的滚烫,她的衬衣被汗水浸透了,大颗大颗的汗珠滴在脚下的泥土里,她仍然不停地抢收小麦,生怕一场暴风雨来临,夺走她所有的希望和努力。</div><div> 街坊邻居们都看到妈妈的不容易,大家都来帮忙,那么多的小麦在大家伙的努力下渐渐蚕食掉了。</div><div> 满地金黄变成了满地麦垛,就像蒸笼里快出锅的花卷,等着人们去尝。</div><div> 不用你猜,你绝对想不到我们背麦子的身影是多么可怜。车路离麦地还有很长的一段山路要走,我们只能依靠毛驴来往公路上驼小麦,这种速度还是很慢的,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我们就拿根绳子去背麦子,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背上七八十斤重的东西,还要再走几里山路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呢?</div><div> 身为一个女孩子,这样的苦我是永远也无法忍受的,两股绳子仿佛被勒进了肉里一样钻心地疼痛,累的实在背不动了,就靠在有坡度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会再接着背,在猛然抬头的刹那,我只感觉两眼冒金星,眼珠子都快被逼出来了。</div><div> 太阳越升越高,地面的热量仿佛也缓缓被释放出来了,体内的水分越来越少,我口渴难忍,好不容易把麦子背到车路上。</div><div> 东方在帮妈妈往车上装麦子,我突然看见奶奶提着一罐烧好的汤,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往我们这边走来。我高兴地跑到奶奶身边,顺手接过她手里的罐子,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在说:“瞧把我的娃累成啥样了?快点吃饭吧。”</div><div> 奶奶掏出一个洁白的手绢,替我擦掉额角的汗珠,她忙着给我们盛汤,又拿出刚出锅的热馒头,让我们吃。</div><div> 我的好奶奶,你到底是怎么样做到的呢?您的脚那么小,是怎么走到这儿来的?我们往这走都要四十几分钟呢!</div><div> 我们家种了两亩多小麦,全部从地里拉到打麦场需要花掉一个礼拜时间,我们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帮到妈妈,其他时间都是她和阿姨还有更多街坊邻居们往回拉小麦,这个过程是相当艰难的。</div><div> 再次我就不一一详述了,其中的辛苦和汗水你是可想而知的。</div><div> 初三毕业以后,没有考上高中。我就去了西安,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家高级餐馆当服务员。</div><div>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外面的世界很大,很陌生,这一点由衷地让人感到害怕。</div><div> 两个弟弟还在上学,妈妈还是一个人做着永远干不完的事,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4</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快过年了,父亲打工回来了。妈妈的日子一下子比以前好过多了。</h3><h3> 东方初中毕业后就去了二中,东辉还在青莲附中上初中。</h3><h3> 初中毕业后,爸爸托人给我找到一家酒店的工作。我一直肠胃不好,加上平时上班生活没有规律,生冷的事物吃的太多,一日三餐全是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渐渐地,我病倒了。</h3><h3> 回到老家以后,奶奶比以前消瘦多了。妈妈和以前一样,半个男人半个女人地忙碌着。</h3><h3> 我在家里疗养了一个多月,我和芳妹一起长大,又是邻居,她在读县一中,好久不见,</h3><h3>两个女孩子之间,除了彼此都知道的故事,还有很多不向外人透露的小秘密都可以一起分享。</h3><div> 她学习很紧张,没有谈过恋爱,也不会随便喜欢上一个男生,我知道她心中还有一个没有完成的梦想,她一直在为梦想而努力。</div><div> 当然也是因为她的家庭情况,还有一点,她和我一样,永远不想待在这个穷山沟里受苦,受累。 因为农民人的生活太苦了,也太可怜了。 一年四季穿不上,吃不上,还穷的没钱花,不像人家城里人,除了吃的好,穿的好以外,还不用每天受苦,不用为钱发愁,没有钱出门就可以挣到,想吃啥,出门就可以买。</div><div> 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村,女孩个个都很漂亮。她们初中毕业以后不上高中就去外面打工了,因为长得漂亮,嫁的也不错,多数都找到了城里的婆家,小日子过得都不错。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生活,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div><div> 女子无才便是德,大人们思想保守,始终认为女孩迟早是别人家的人,念再多书也没用。村里女孩能考上高中的几乎寥寥无几。而芳妹确却是第一个考上高中的姑娘。</div><div> 这点我确实为她高兴。我告诉她,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他就是我现在的丈夫陈恒。</div><div> 他是我们店里的厨师,人特别诚实,他对我太好了,我也喜欢他。</div><div> 在我回家疗养的这段时间里,他天天给我打电话,我知道他是关心我的病情,还有一点必须要肯定的是,他很爱我而且非常爱。</div><div> 芳妹也为我高兴,她真心地为我这个姐姐祝福。我比芳妹大三岁,她聪明伶俐,奶奶也很喜欢她。</div><div> 她从小没有见过自己的亲奶奶,她经常把奶奶当做自己的亲奶奶一样疼爱。</div><div> 后来,我和陈恒要结婚了。爸爸不同意我俩的婚事,因为我要远嫁河南,他们那个地方的女儿出嫁不要彩礼钱,而我们甘肃是没有这样的风俗习惯的。</div><div> 河南濮阳是一个好地方,一眼望去全是平原,根本就没有我们甘肃山高沟深这样的地貌。正当两家人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奶奶出面了,她告诉爸爸,只要两个孩子相爱,就够了,彩礼是小事,她最担心的不是彩礼的多少,而是我一定要幸福,不能在婆家受半点委屈。她也看出来了,陈恒是真心爱我的,他不会让我吃亏,也不会让我受苦。也许奶奶是对的,她一辈子历经风雨,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识过,什么样的事没有经历过?</div><div> 如果真心爱一个人,他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他持之以恒的爱是不会说谎的。陈恒正是这样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想想这么多年的婚姻生活,他真的兑现了他自己的诺言,他没有让我失望,也没有让奶奶和我的家人失望。</div><div> 他由一个小厨师变成了赫赫有名的京城厨师长,他依然很爱我,怕我受半点委屈。我们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他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我在家相夫教子,真是其乐融融。</div><div> </div><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br></h3><h3> 东方二中没有毕业就去当兵了,东辉高中毕业也去参军了。</h3><h3> 两个弟弟从小就喜欢武术,喜欢当解放军,两人复原后一起加入了保镖的行业,经过严格专业的培训,他们俩奉命出国去执行任务。</h3><div> 那几年正好是伊拉克最动乱的时候,我们全家为他们紧捏着一把汗。奶奶在电话里头经常问我东方,东辉现在怎么样呢?我流着泪对电话那头的奶奶说,他们挺好的,过年就回来。</div><div> 好不容易等到他们俩回国,后来媒体就疯狂报道他们在伊拉克的战况,被媒体称为“西北双煞”。</div><div> 作为姐姐,我只看到两个弟弟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关于别人怎么称呼他,我从未放在心上,他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只要他们过得幸福快乐,我就心满意足了。</div><div> 东方和东辉都结婚了,也在城里安了家。 奶奶无比的开心。她也抱上了重孙子,这是四代同堂的喜事啊,有多少人还没有这样的机会呢!</div><div> 奶奶是全村的长寿老人,一直活到了96岁,在她漫长孤独的一生当中,她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她的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好的归宿。奶奶去世以后,我每天夜里梦见她。 犹如她活着时一个样,穿着黑色开襟的褂子,迈着小脚,从廊岩上跪着爬上去,又吃力地爬过门槛,不小心整个人仰马翻,滚进了屋子里,她的额头,脸上全是土。</div><div> 在她去世前的一年里,爸爸出了场车祸,做完手术的他每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样子,奶奶看到后整天以泪洗面。人们都说,人老了就变成了小孩。确实这样,你说啥,她又听不懂。</div><div> 她说的话,始终是多少年前的陈年旧事,她已经不认识人了,经常把和我一样大的姑娘当做是我,有时她会拽着芳妹的胳膊说:“我的娃终于回来了,嫁那么远,真是想你啊!”</div><div> 妈妈说,奶奶真的老糊涂了。她总是把东西张冠李戴地乱放,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有时还经常大小便在炕上,整个屋子臭气熏天。</div><div> 等妈妈从地头回来,就给她清理床上的粪便,有时农活一忙,她就到晚上才和爸爸去收拾处理,奶奶瘦的皮包骨头,好可怜。</div><div> 她多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说起话来张着嘴巴,却不知在说啥,每天都在自言自语,每天都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div><div> 奶奶去世时,我没有在身边,等我赶回去以后,她已经入殓了。看着睡在棺材中的奶奶,她憔悴的面容,让我永生难忘。</div><div> 我们披麻戴孝地跪在地上,哭着,喊着奶奶,可是她永远也没不会再听到了。</div><div> 安葬完奶奶以后,我急着往北京赶,因为两个孩子根本就离不开我,老公也打电话催我回去。</div><div> 离别的车站,有太多的往事需要回忆。一路上,我昏昏沉沉,不知道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伤心有谁能够理解?可怜的奶奶,就这样走了,她什么福都没有享,却受了一辈子的罪。</div><div> 给她买的好吃的,她却吃不下,好衣服,她却舍不得穿,给她零花钱,她却不知道怎样去花?</div><div> 奶奶,你是我这辈子最亲最爱的人,您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如果有来世,您还做我的奶奶,到那个时候,我一定不会让您再受一点委屈,我一定让您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奶奶。</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图片来自生活</div><div> 文字作者原创</div><div><br></div><div> (此文是为堂姐张彩霞所写的回忆录,用来回忆奶奶艰苦卓绝的一生,如有表达不清楚之处,希望读者朋友理解)</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