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旅游散记(二)

静娴子

从成都直飞莫斯科,一下飞机就有些意外:出现在眼前的一个大国首都的国际进出港航站楼远不如想象中的宏伟大气。显得有点小、暗、装潢差、设施旧,客流量看起来也不大,跟成都双流机场没法比。经过之处,大厅算不上辉煌,通道算不上宽敞,过海关的口子数也不多。据地接导游介绍:莫斯科东南西北各有一个机场,后建的几个都十分现代化,唯独50年代建的现在相对落后的航站楼,被用作了国际进出港航站楼!似乎他们并不在意外国人的看法。导游说,在俄罗斯也没有外宾优先一说。单单从不搞“面子工程”和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来讲,这应该算是一大优点。 ▼下面是从航站楼看到的停机坪和我们乘坐的川航飞机。 ▼我们到达时经此楼梯下楼取行李。 ▼回国的时候也由此离境,候机厅坐椅不足,很难见到一个空位,不少旅客席地而坐。下图是候机大厅里的免税店,着实小气了点。 我们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的往返,乘的是双层卧铺火车,车厢分上下两层,每一层的每个包厢都有两上两下4个铺位,属于软卧,空间比国内软卧包厢略小,中国人身材并不高大肥胖,倒也不觉拥挤,比较舒适。 说来令人惊讶:一是俄罗斯乘火车不对旅客和行李进行安检!说明他们对乘客十分放心,也证明他们的治安状况相当好。二是火车站没有人把门!闲杂人等全都可以自由走到列车旁。时间到了,乘客自行走进站台,找到车票对应的站台和车厢。我不敢想象万一走错了站台,找不到自己的车厢,车又要开了怎么办?想必会急死人的! 列车员在车厢门口用扫描仪扫描票上的条码,再看看你护照上的照片,对上了,就可以上去了。因为我们是集体购票的,领队拿到手的30几张车票是散布在不同车厢不同包厢里的。领队把熟人或夫妻尽量调整在同一个车厢里,但车票与对应的护照并不跟人在一起,所以我们多数人不得不拿着别人的护照上车(上车后自己再去与外国人商量换成同一个包厢,换不成就只好将就了)。所幸列车员验票和查看护照照片时,大概看中国人都一样的长相,只须男女不要错了,列车员就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十分有趣。 ▼下面这位大妈负责我们这节车厢的检票,上车后再没见过她(大概她属于火车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位60岁上下的男列车员。 ▼因为是夜班车,上车后每人发了一个很可口的蛋糕和一盒苹果汁。车厢内设有自动售货柜,价格不比外面超市贵多少,从标签上看,一瓶矿泉水跟等量可乐、一小杯咖啡(售货柜右侧是咖啡机)价格差不多。 ▼对面站台的流线型列车,崭新漂亮。 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实事求是地说,赶不上中国这几年发展的快,即便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全俄第一和第二的大城市里,仍然有很多大街上空都拉着蛛网般的电源线、电话线,并没有转入地下。我们的旅游大巴在俄罗斯和圣彼得堡两大城市及周边景点之间的行程中,常常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也没见到过高速公路,一直是在普通等级的柏油路上跑。 ▼这里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种类繁多,除了公交汽车,还有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出租车、观光车、轮船、地铁……等等。 ▼车顶有两根辫子的无轨电车。 ▼双层观光车在城市里本身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据导游介绍,莫斯科的观光车分红、绿两条路线, 24小时车票600卢布一张,可以在一天内沿线随上随下。48小时票即两天有效,也有3天、4天有效的,当然价格不同。若买附带5、6个景点、博物馆、大教堂的门票的,约2300-2500卢布一张。观光车特别适合自由行的旅客,毕竟这能让游客省时、省事、省力。我们随团游的没有那么多自行支配的时间,也就没有那份自由了。 ▼莫斯科的大街上还行驶着有轨电车,车道占据宽阔马路的中间,一侧设有隔离栏。有轨电车车速很快,风驰电掣般在城中呼啸而过。 ▼大街上跑着不同公司的出租车,我注意到空车一般都停在路边“守株待兔”,不像国内的出租车,空载也会跑起来揽客。在冬宫门前每天上千的参观者进出,只见到两辆出租车在出口处停着。大宾馆门前也少见出租车的身影。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分别有莫斯科河和涅瓦河穿城而过,各种观光游船非常之多。尤其是圣彼得堡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城,有100多个岛子, 700多座桥梁,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涅瓦河在冬宫附近的河面宽达400多米,星罗棋布的港汊码头,纵横交错的支流桥梁,是圣彼得堡的一大景观。 ▼下图靠外面这艘蓝白色的舷窗封闭的观光船叫水翼船,能抗较大风浪,据说可以载游客到外海观光。 ▼河边很漂亮的一艘古老的三桅帆船,本来是供游客参观的,现在被私人老板买了,改成水上餐馆了。 ▼在俄罗斯用自行车作代步工具的主要还是年轻人。像这位女士在人行道上用这种电动小轮车的还不多见。 俄罗斯是产油大国,石油外汇是它的经济支柱,也是俄罗斯对国民实行高福利的保证。除了它有强大的军工产业而外,它的轻工业和民用工业几乎吃光了前苏联的老本。前一阵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和欧盟搞对俄制裁,就是在石油输出上做文章,让俄吃了亏。曾经的超级大国竟被别人要挟,他们除憎恨欧美外,也需要反省自己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当年的长春一汽就是由老大哥援建的,曾经的“华沙”、“伏尔加”、“莫斯科”等品牌的小轿车,早已全都消失了。现在俄罗斯只剩下了唯一的国产汽车品牌“拉达”了。这是我在洲际大酒店门前停着的众多汽车中发现的两辆拉达牌轿车。 ▼我只想把我见到的尽量中庸平和地记载下来,其实,我也见到过叫花子、拾荒者、醉酒汉……,但是那不是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没必要去吐槽那些消极的东西。至于全民医保,那是真的。那种免费有点像文革前我们那种公费医疗。想要开好药、做深入检查、动疑难手术,这里的有钱人还得到私人医院。人才流向私营单位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网传在莫斯科打的“只要顺路,一般的俄罗斯人都会欣然拉上你”的说法有误导之嫌。我们的几个导游都说,他们在俄罗斯这么多年从没听说过有这等好事!沿途见到这么多人在等公交车,就说明Uber在俄并不像我们这边这样大行其道。其实,他们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对陌生人持有基本警惕,这是人之常情,跟人心善恶无关,跟国家好坏无关。随便带人与随便搭车都不会是现代社会的常态。 ▼俄罗斯石油藏量丰富,油价便宜。见到加油站有92、94号油卖,没有我们国内的93号油,据说它的92相当于我们的93,价格在35.8至36.9卢布一升。按现行汇率8.8卢布=1元RMB算,比我们稍便宜。说俄罗斯的加油站多如牛毛似乎有点过了,但各个公司的加油站确实很多,沿公路排布密集。我特别欣赏他们加油站的漂亮,对,就是漂亮!请看图片。 ▼多数加油站里都伴有一个小超市,供司机和旅客补充、方便或休息。 ▼小超市里的商品并不太贵,旅客也都消费得起。从饮料零食到棒球帽太阳镜等,大家按自己的需要购买。来了一大群中国人,店家自然欢迎,态度很好。 ▼我们从未走过俄罗斯的高速公路,不知道它的高速是什么样子。停靠过的加油站,不像国内高速公路休息区内加油站、餐馆、厕所、小商店等一应俱全。小超市里除商品外,供员工使用的卫生间,对我们游客显得十分重要。鉴于俄罗斯的公厕大多数收费20-50卢布一次,既然遇到了这种free公厕,人人都是要进去方便一番滴,虽只有一两个位子,大家排着队用,倒也没有插队的。 ▼导游介绍,俄罗斯实行全民免费供暖,这对于需要面对漫长冬季的人民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利!但由于国土辽阔,居住过于偏僻的居民点,集中供暖无法到达,他们要靠国家补贴自己买木头烧火取暖。我们看见路边有买卖木头的。 ▼见到这里有的高压线铁塔涂成蓝色,而且非常干净,心情大好!俄罗斯的空气清新、很少污染,令人羡慕以极!这里的建筑物从房顶到墙面都非常干净,基本上没见到过墙面有“泪痕”污渍。铁塔不似我们常见的千篇一律的“黑铁塔”,上面的成串的高压绝缘子也是玻璃般透明的,挂在高空,阳光映照下煞是好看!我年轻时在基层架过电线,爬过电杆,对此特别多看了几眼。 虽然1991年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共同签署俄罗斯共和国总统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之后也爆发过捣毁其塑像的群体行动,至今在俄罗斯很多地方仍然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存在。很多公共场所依然有马克思、列宁的塑像,红场上的列宁墓至今保存完好。我感觉俄罗斯政府与人民对于历史人物的包容程度很高,不论有多么不同的观点,大多还是允许多元意识形态存在的。反观我们,一度在“扫除四旧”的名义下,连孔庙都要捣毁,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都要遭殃,真是作孽啊! ▼下面这幢建筑很明显是莫斯科前苏联的一个政府大楼,现在依旧是政府的办公楼。楼顶的徽记和楼前的列宁塑像尚存。 ▼这是离红场不远处的一尊马克思的塑像。那些小鸟儿恐怕不知道它们正站在巨人的头顶和肩膀上吧? ▼列宁的塑像则更多见一些,一些公园里大楼前都可以看到。不过整个旅游期间倒是没见到一座斯大林的雕像,看来人民对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是不买账的。 ▼这也是那个年代的一幢大楼,楼面的浮雕保存的十分完好,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 ▼久负盛名的莫斯科地铁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1935年通车,经历过二战,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益完善。据介绍,它总共八条辐射线和一条环行线,全长300公里100多个站台,离地面100多米深。它的每个车站都由著名建筑师精心设计,风格各异。被称为地下艺术殿堂!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略显陈旧,但是它仍然是俄罗斯人的骄傲。 ▼它的车窗玻璃上贴着“孕、婴、残、老”专座的图案,而且车窗上部竟然是敞开着的!虽然才九月初,但开起来仍觉得寒风凉嗖嗖的。 ▼顺便说一句,在莫斯科乘坐地铁,同乘火车一样无须通过安检。我们带着水杯,背着双肩背,无人过问。连自行车也可带进站。下面这个小伙子,我眼看着他把折叠自行车展开来,才想起把镜头对着他,可惜只拍到了他的背影。 ▼此行亲自乘坐了地铁,参观了它的几个车站,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车站的装饰与精美画框内镶嵌的马赛克画(画作的局部用各种有色材料镶嵌而成),内容竟然是一幅幅反映苏联社会主义时代的画卷,看到它们,俨然穿越到了我国五六十年代的革命的宣传画包围之中。 车站大厅的尽头是一幅大型壁画,描绘了在列宁斯大林的旗帜指引下过着幸福生活的各族人民。 ▼车站墙上的壁画大概自建站以来就挂在那里了,从来没有被任何人亵渎过,也从来没有被历任领袖下令更换过,这是国家的一段历史,没有被抹去。 这些艺术品突出了列宁斯大林时代的功绩。 ▼有的壁画反映十月革命、卫国战争及人民庆祝战争胜利的场面。 ▼更多的是讴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生产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场面。 ▼也有的壁画描绘了沙俄时期战胜拿破仑的故事。 ▼除了地铁的装饰画能让我们想起那一个时代,下面这个路边的巨型雕塑是不是也很熟悉?对了!我们看过五六十年代的苏联电影的都知道,这是苏联电影片头的那个工人举着铁锤、农民举着镰刀的标志性塑像。它是前苏联电影制片厂的精神代表,至今屹立这那里,见证着一段历史,也将注视着俄罗斯这个伟大民族的未来。 这段散记长了一点,主要谈到了在俄罗斯旅游路途上的见闻、他们的交通状况和人民对那段历史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