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上)

金陵独行侠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路之旅(上)</h3><h3> ——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h3><div> 西藏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结,相信也是许多人心里的一个结,想去西藏又害怕高原反应以及某些不确定因素。2004年,我们一家去过青藏高原的青海西宁及青海湖。十二年来,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愿望一直压在心里。然而,今年的突然成行却没有丝毫的征兆。也没有做过多的准备。正所谓,这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6月29日学校还没放假,我就一个人背上行李,踏上了天路的列车。当然是跟团,心中毕竟没底。</div><div>6月29日&nbsp;晚上11点05分,南京乘坐Z146列车。6月30日 晚上七点到西宁,换供氧火车继续行驶。</div><div>7月1日早上七点多醒来一睁眼,列车车窗外已经是白茫茫的雪山。原来已经置身可可西里大草原了。约十点多,列车开始翻越唐古拉山垭口。我以及车里许多人都有头疼的感觉,好在大多可以撑住。但也有一些人吐的不行。状甚痛苦。在安多车站,我还出了车厢拍了照片。外面温度只有五度,不能久待。下午三点左右在那曲车站也出站了一会。头疼渐缓。下午五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拉萨。从有氧列车里出来,一股凉风袭来,高原的气息立即笼罩全身。地导已经来接团了。给每人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车接我们去宾馆,再三告诫我们不能洗澡。因为高原上感冒非常危险。我们自己找饭店吃了晚餐,分别休息。</div><div>7月2日&nbsp;拉萨一日。早饭后导游带我们游布达拉宫。我分在下午入宫这组。下午入宫的上午都自由活动。我们也就环绕布宫,近距离的接触藏族风土人情。先玩宗角禄康公园, 宗角禄康位于布达拉山后,藏语“宗角”意思为“宫堡后面”(宫堡指布达拉宫),“禄康”意为“禄神(今译鲁神)殿”。鲁神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居于地下及水中的一类神灵之统称。“鲁神”常被汉译为“龙神”,进而被误传为汉人所称的龙王,所以汉语俗称宗角禄康中的湖为“龙王潭”。 17世纪布达拉宫扩建中,在此地大量取土,故积水而成潭。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此地被辟为公园。在顺时针转过布达拉宫一圈之后过马路去了西藏和平解放广场也消耗了不少时间。解放广场是拍摄布达拉宫照片最佳场所。十二点多,终于轮到我们这组进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布宫乃达赖喇嘛办公之所。布达拉宫属于前藏,由达赖喇嘛管辖。后藏治所在日喀则,属于班禅管辖。在布达拉宫参观需要遵循所有藏传佛教的禁忌,例如不能戴帽,不能拍照(指进入宫殿以后,宫殿外可以拍一些“外景”),不能踩踏门槛等等。所有游客都需在1小时内完成参观,因此在宫殿内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停留,参观结束后从布达拉宫西门出来,经后山下山坡到可以走到布达拉宫正门来。需要说明的是布达拉宫实行预售与限售结合的卖票制,每天参观人数限制2300人(散客票约700张),每天下午5时后预售次日以后门票,每人限买4张,必须提前一天排队领取购票凭证,而且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码,根据排队的先后,购票证上标明次日的参观时间,在布达拉宫的正大门持身份证购买门票进入。所以想当天去买到当天入宫观瞻的门票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花大钱买黑票,八九百正常。这也是我此次跟团的原因。之后回宾馆休息。明天去林芝。关于宫里如何的价值连城和炫目多彩,还是等你亲自来领略吧。</div><div>从布宫出来,还去了大昭寺。让有深刻印象的是大昭寺门前黑压压磕等身长头的信徒,让人动容。</div><div>7月3号,一天都在拉萨去林芝的460公里的路上。也就是沿着著名的川藏线(从上海到尼泊尔的公路,即318国道)东行。6:30出拉萨,经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工布江达县,最终到达林芝地区中心的八一镇。大美西藏一路尽显。</div><div>墨竹工卡县我很熟悉,因为是十年前我们江宁区对口支援的定点县。记得当时还发动学生给该县孩子募集过钱物。工布江达是阿沛•阿旺晋美的家乡。</div><div>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仅次于唐古拉山口5075米。是拉萨地区和林芝地区的分界线。过唐古拉山口时因为在供氧火车里,又没出车厢就高反的一塌糊涂了,今天的米拉山口大家都忍者剧烈头疼下车15分钟。这就是所谓的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过了米拉山口,318国道就俯冲式的下奔,一直到林芝2900米左右。最佩服那些路上骑行者,他们才是英雄。看到这些男女老少英雄们黝黑的皮肤,我有着一种膜拜的冲动。</div><div>下午五点多到达比日神山景区。相传为莲花生大师所赐。其实沿途很多这样的高山。感觉一般。之后即沿着风光旖旎的尼洋河风光带和苯日神山景区。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口(山口以西的河都向西流,尼洋河在山口东,东流到林芝汇入雅鲁藏布江,出国在印度叫布拉马普特拉河再汇入恒河最终流入印度洋。)比日神山游玩后,坐车环绕苯日神山两小时,也就是沿着雅鲁藏布江往里面走,有苯日神泉,藏王墓等风光。</div><div>夜里八点多到达今夜目的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酒店。风景再美也抵不过疲劳。</div><div>7月4日上午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大峡谷是世界排名第一深,平均深度2268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因为印度洋水汽可以通过峡谷到来,加上林芝海拔三千不到,气候湿润,植被丰富,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完全没有不适感,是西藏最为舒适的两天。</div><div>亲眼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绝世惊艳的美。下午自费景点:南伊沟。门票560元,任其宰了,都抱着难得来一趟的心理,但我觉得也值。虽然景区票价100多,可是不跟团一般根本来不了。南伊沟是情僧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乡。位于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喜马拉雅山南部,有“藏地药王谷”之称,又有小江南之称,是藏医药发源地。此地仍有如金庸小说里的蛊毒人家,时有人来此被下蛊毒而死的新闻,自由行和单身游客最好远离。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冷杉和二级保护植物云杉随处可见。被誉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div><div>南伊沟里的珞巴族部落,央视《远方的家》《珞巴部落》拍摄地。珞巴族~中国第56个民族,人口60万,基本都在印度控制区,中国只有5000多,大多生活在米林县南伊村三个村里。(前面介绍的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里的总人口5万,在中国总人口只有1700的门巴族是第55个民族)。珞巴族在解放前婚姻是买卖婚姻,彩礼用牦牛计算,不用任何钱币。也有姐妹共夫,一夫多妻制,解放后逐渐被一夫一妻制代替。</div><div>南伊沟的天边牧场对面的山就是著名也是臭名的麦克马洪山,麦克马洪山背后就是中印战争中被战胜的中方放弃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相当江苏省面积的地方,现在被印度控制,而且印度还在此建了个叫阿鲁恰尔邦的省,优越的气候种植的水稻养活了印度一半人口。这是中国最深切的痛!</div><div>&nbsp;&nbsp;&nbsp;&nbsp;林芝第二天晚上,也即南伊沟游玩回来后,住林芝地区政府所在地八一镇(今年改名巴宜镇了)。旅行社特地给我们定了著名的墨脱石锅鸡晚餐。央视远方的家《边疆行》里专门介绍过墨脱和鲁朗石锅鸡,太有名。石锅石材只能来自南迦巴瓦山峰中部石材。非常难得!</div><div>7月5日,从林芝八一镇回拉萨,还是沿着318国道川藏线,沿着尼洋河西行。再次领略川藏线无与伦比的风光。上午还完成了一项活动:去林芝地区百巴镇伍巴民俗村进行了藏民家访。关于家访式旅游,目前西部很是流行。一来是藏族旅游的需要,二也是游客近距离了解藏族家庭,藏族风俗习惯的途经之一。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存在。我的观点是吸收我该吸收的东西,摈弃我不需要的就行了。用乐观的态度接受面对的一切。不给自己添堵,不给别人添堵。看到团里有花8千买银器的,也有3万买银器的包括自己啥都不买的,再不因为自己囊空而自卑,也不再认为别人人傻钱多。我喝我的酥油茶,倾听藏族风情,认为收获很大。总之,快乐就好。</div><div>途中经太昭古城遗址。太昭古城是唐蕃古道上重镇,西藏和平解放前一直是西藏最大古镇。现在只剩下遗址了。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1909年率军进藏止步在太昭古城。并以此为根据地屡败英军支持的藏伪军。于1911年攻入拉萨,收复西藏。历史书上的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完全是反面坏人形象。其实,赵尔丰为官公正廉明,特别是收复新疆之功不亚于左宗棠和徐树铮。所以,行走能颠覆历史书刻板简单面孔,还原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真实人生。</div><div>别了,林芝。三日林芝之行异常辛苦,每天都坐十个小时以上的车,但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满足。尤其林拉高速正在建设中,导致两车道的318国道近250公里路面破败不堪,比内地乡村路都不如。堵车车祸一直在发生,因此建议想从川藏自驾的朋友最后等林拉高速修好后再来。</div><div>最后建议喜欢林芝的朋友可以下载一本1911年湘西王陈渠珍写的自传爱情回忆小说《艽野尘梦》,陈渠珍曾为贺龙的长官和对手,而他的文武韬略则深深影响了其手下的文书沈从文。陈渠珍与林芝工布藏族女子西原相爱相随、生死绝恋,成就了一段传奇爱情佳话。那本回忆录被誉为民国奇书,解放军18路军军长张国华进藏参考读物之一。当晚回到拉萨。准备明天去日喀则。</div><div>(请看天路下集)。</div> <h3>29日晚出发</h3> <h3>进入高原</h3> <h3>踏上拉萨土地</h3> <h3>导游分发的防备物品</h3> <h3>带去的包装食品进入高原都鼓起来了</h3> <h3>大昭寺广场磕长头的信众</h3> <h3>八角街当年驻藏大臣办公的地方</h3> <h3>八角街</h3> <h3>旅游图合影,旅行社赠送</h3> <h3>抚摸布达拉宫红墙</h3> <h3>去林芝途中</h3> <h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h3> <h3>珞巴族帽子</h3> <h3>石锅鸡</h3> <h3>太昭古城</h3> <h3>珞巴汉子</h3> <h3>拉萨解放广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