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采风》~江苏篇

东方明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110116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序言】</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神州采风,赏自然风光之美景,品人文景观之精华;记录瞬间,愉悦身心,烙印一刻,留香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走神州大地,品华夏文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本集《神州采风》记录的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江苏省。</span></p><p class="ql-block">江苏,简称~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5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省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江苏省描绘了一幅山水江南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江苏省省会:南京,简称“宁”,故称“金陵”</span>。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连续有六个朝代在此建都。南京是华夏文明的主要见证地之一。上图为1993年5月在南京地标建筑~南京长江大桥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歌唱家朱明瑛一曲《莫愁啊,莫愁》,以其沁人心肺的词句和优美动人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span>。1989年10月我来南京时,首先来到“莫愁湖”。2017年9月我再来莫愁湖,图为在莫愁湖牌坊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莫愁女前留个影,江山秀美人风流</span>。在亭亭玉立的莫愁女汉白玉雕像前留个影,百忧千愁抛身后。没有风流,只有心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总统府,是南京的标志。</span>始建于明初年间,曾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府。1912年,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亦以此为总统府。1948年,蒋介石修宪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又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府。1989年10月我来总统府时,总统府并未完全开放,门楼顶部“总统府”三字自南京解放时就被剔掉了。</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来总统府,总统府依然没有对外开放。2017年我来总统府,总统府东西花园及总统府办公楼全部开放,总统府恢复到1949年之前原貌。</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就是从这个门廊进入总统府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前院长廊,映入眼帘的即是国民政府首脑的办公楼,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伪国民主席汪精卫、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均曾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总统府正廊两侧,西为“煦园”,东为“复园”。</span>2003年以前,只对外开放“煦园”。图为1993年在“煦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8日在总统府煦园石舫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煦园的这栋平房建筑名为“暖阁”</span>,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推翻帝制,在此宣誓就任民国政府首任临时大总统,并在此办公和起居10余年。1989年10月在“暖阁”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9日在暖阁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9年在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纪念碑石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总统府正廊东侧为东花园,也称为“复园”,</span>是近年才对外开放的总统府内的又一处皇家园林。“复园”虽经历数个朝代风吹雨袭,其园内石舫、湖泊、假山及楼台亭阁依风姿绰约、秀美动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距总统府东侧不足300米,有“梅园新村”建筑一处</span>,是1946年5月3日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和谈代表团驻地。2024年7月在梅园纪念馆周恩来铜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共代表团仅在此十个月,1947年和谈彻底破裂,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图为1989年10月在“梅园新村”~中共和谈代表团驻地门牌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8日再来梅园新村,在1989年10月来梅园新村同一位置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当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就住在这两间房子里。大一点的是会客室,小一点的是卧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美丽的玄武湖畔的中山陵,是南京的主要标志,</span>是中国近代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地,始建于1926年,现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图为1989年10月在中山纪念堂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再来中山陵,在中山陵牌坊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灵谷寺,南京著名旅游风景区</span>,始建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憎人宝志禅师所建。明朝朱元璋亲自赐名“灵古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图为1989年10月在“灵谷寺”大殿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灵谷寺有灵谷塔一座,九层八面,高约60米,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云座,围以石栏。登塔~钟山风光一览无余。图为2024年7月18日在灵谷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秦淮河,是贯穿南京市区的一条区域性河流,历史上极富盛名,它甚至成为江南水乡的代名词</span>,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2017年9月在秦淮河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两岸,多始建于明清年代白墙黑瓦民居建筑,别具特色,被称为“秦淮人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秦淮人家》,详实再现了秦淮河畔发生并流传千百年的历史故事。2017年9月在秦淮河畔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4日我再来秦淮河,图为夜游秦淮河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南京夜文化丰富多彩,吃美食是南京人夜生活的主要内容</span>。南京鸭血粉丝汤,是南京人的最爱。入乡随俗,我也来一碗,没觉得有什么特殊味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夫子庙是南京市的灵魂,不仅在南京家喻户晓,还享誉全国甚至世界</span>。我每次来南京必到夫子庙。图为2017年9月在“夫子庙”牌坊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夫子庙”不仅有其悠久的历史,更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span>,它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和金陵历史上文人会萃之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夫子庙也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span>,与上海城隍庙、北京天桥、苏州玄妙同为中国四大闹市区。图为2023年4月5日在南京夫子庙牌坊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夫子庙”文化氛围极其浓厚</span>。在夫子庙前、秦淮河畔,有一座千年古式建筑~江南贡院。这是古时培育人才的摇篮。仅明请时代,中国一多半状元均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玄武门是南京地标建筑之一,</span>明城墙的后开城门,建筑大气、恢宏,始建于1908年,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图为2023年4月5日在玄武门标志石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走进玄武门,便是玄武湖风景区</span>。玄武湖是紫金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被誉为“金陵明珠”,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皇家湖泊之一。图为2024年7月我再来玄武门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初春的玄武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畔绿草茵茵,桃花、樱花、百合、牡丹……百花争奇斗艳,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徜徉在岸边,仿佛进入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的标志性建筑。</span>上世纪50年代初,津浦公路、铁路在南京被隔断在长江两岸,过江客货汽车、火车都要乘船摆渡。1959年国家决定兴建南京长江大桥,9年后,一座气势宏伟的长江公路、铁路双层大桥建成通车。图为2024年7月在大桥下面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城门,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建筑形式之一,南京的城墙共有十三座城门,最经典的是中华门,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原名为聚宝门,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改名为中华门,蒋介石亲题写了“中华门”三个字,并刻在牌匾上挂于中央。图为2024年7月15日在中华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坐北朝南,主城门分为三层,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建有内瓮城三座,城门区域建设布局严整、构造独特,不论在研究军事上、历史上、还是在研究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宏大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图为在门楼顶上瞰看中华门瓮城全景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古城墙,是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span>,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全长35.26公里,是中国现代规槟最大的京城城墙,整个城墙基本保持原貌。图为2024年7月15日在玄武湖古城墙段的留影,城墙下的湖泊为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古鸡呜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的美誉。一生中,我虽然无数次来南京,但从未来过鸡鸣寺。2024年7月15日我来鸡鸣寺在山门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南京鸡鸣寺因寺前有鸡鸣埭而得名,高塔叫药师佛塔是鸡鸣寺的标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原址上恢复兴建的。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因当时杭州雷峰塔尚未建好,便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场景。</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有一个悲壮、感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玄武湖边的九华山上,有一条蜈蚣精,经常喷火毒害当地人畜。玉皇大帝得知后就派宫中金鸡下凡消除精害。金鸡经过数次拼死鏖战,终将蜈蚣精咬死,金鸡也因中毒太深而死去。民众为纪念为民除害的金鸡,便把当地的一个寺庙改称为是“鸡鸣寺”。</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鸡鸣寺恢宏气派,大雄宝殿、观音楼、韦驮殿、志公墓、藏经楼、念佛堂、药师佛塔、胭脂井等主要建筑应有尽有,不仅是香火旺盛的佛家圣地,也是游人来南京必到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到了南京,除了吃鸭子,一定要打卡牛首山哦!</span>”这是南京朋友多次对我的建议。2024年7月16日我来到牛首山方知:早在清乾隆年间,牛首山就已经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牛首烟岚”而享誉海内外了。图为在牛首山风景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是南京的主要山体之一,因双峰突起,东西对峙,形似牛头双角,故名“牛首山”。牛首山风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誉,历史上又是佛教圣地并遗存了很多历史古迹,近年来,政府以牛首山佛教历史文化遗址为蓝本,兴建了国家4A级牛首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耸立在牛首山之巅的佛顶塔,是牛首山的标志,塔高88米,九级四面,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建筑。图为在佛顶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高质量、高品味兴建的牛首山风景区,自然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人们除了膜拜这里珍藏着世界上唯一的释迦摩尼佛顶舍利外,还因牛首山的佛顶宫,它是我所见过的最壮观、最奢华的殿堂,整个佛顶宫建造耗资四十亿,因外型酷似莲花,又似榴莲,因此人们称佛顶宫为世界上最大的榴莲。</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内部更是气派豪华,每一处装饰均精雕细刻,华丽无比。图为在佛顶宫半圆宫墙体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大报恩寺,是南京又一处古遗址抢救、复建的建筑</span>。历史上,大报恩寺曾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后寺内大部建筑消毁。2008年,考古人员从大报恩寺地宫遗址里挖掘出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而轰动于世。随即南京市兴建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图为2024年7月16日在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镇江,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span>民国时曾是江苏省省会,著名的“鱼米之乡”。“金山寺”是镇江的一张名片、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图为2023年4月9日在金山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金山寺之所以名誉天下,是因为有着蛇精白娘子与人间书生许仙浪漫的爱情</span>、大和尚法海不惜动用魔力水漫金山阻止他们相爱的神奇故事。中国古典文学、戏剧《白蛇传》详实记录了这段传说。图为1993年5月在金山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慈寿塔是金山寺、乃至镇江市的标志。</span>慈寿塔始建于南朝齐梁时期,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如今的慈寿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图为2023年4月9日登上金山之巅,近距离与慈寿塔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离慈寿塔不远有一座小亭,因宜于赏云望江,称为“留云亭”。亭内立一石碑,上刻康熙御书的“江天一览”四个大字,书法技艺堪称一绝。图为1993年5月在“江山一览”石碑旁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大雄宝殿的 背面提名 “度一切苦厄”,其意是通过拥有最高的生命智慧,能够感应、顺应一切苦厄中的法度,在苦厄中顺顺利利。我不求富贵,只愿少些苦运、少些厄运,平平安安了却今生。</p> <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素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誉。杨州境内有6段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我曾于1993年、2017年来过扬州。2023年4月初春,我再一次来扬州,图为在扬州古运河码头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扬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穿过这座城门,便是闻名遐迩的古东关街。东关街以前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又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p> <p class="ql-block">距东关街不远处有古时私家园林一处,名为“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始建于清代中期,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图为2023年4月8日于何园“晚清第一园”标志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扬州大明寺,是因初建于南宋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的国内佛教主要寺庙之一,现今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大明寺右侧的墙壁上,镶嵌着“淮东第一观”五个大字,是宋代文学家秦观给平山堂的品题。图为2023年4月7日在“淮东第一观”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山门前有一座古朴的牌楼,正面有“栖灵遗址”四个篆字,为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为纪念被火焚毁的栖灵塔所书。图为2023年4月7日在大明寺山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内的栖灵塔,扬州新的地标之一,早在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所建,高耸入云,蔚为壮观, 可惜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被大火焚毁。现在的栖灵塔是为迎接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于1993年以后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闻名全天下。千百年来,“瘦西湖”妩媚的风光招引天下无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图为2017年9月在“瘦西湖”大门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水系景观。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不朽诗句就是源于这里。2023年4月已是古稀之人的我在“瘦西湖”大门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瘦西湖”,满眼的花红柳绿。三步一柳,五步一花,花树陪伴,便觉舒卷飘逸,顿生诗情般的感叹。漫步“瘦西湖”堤岸,婉约在堤岸细长的眼眶中,映照出十里的绸缎和不羁。</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成为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说瘦西湖“如诗如画”、“人间仙境”,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那还真是实至名归!看那湛蓝的天空、如镜的湖水,绿树丛中的白塔和黄白相间的小桥,不正是诗一般、画一样的人间仙境吗?(图为2017年9月在瘦西湖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畔矗立一座白塔,1784年乾隆在游览瘦西湖时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次日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湖边居然巍然耸立一座白塔,询问方知,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建成的,乾隆既惊诧又感慨。</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畔,古朴典雅的扬州乡绅别墅随处可见,昔日绅官们享福作乐的地方,如今成为“瘦西湖”亮丽的旅游景点。图为1993年5月在瘦西湖畔的“又一村”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最引人入胜的当属“五亭桥”,它不仅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市的标志。清乾隆22年(公元1757年)巡盐御史高桓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所建。(图为2023年4月7日在“五亭桥”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由五座亭子组成的“五亭桥”,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婉如五朵盛开的莲花典雅秀丽,因此,“五亭桥”也称莲花桥。图为1993年5月在“五亭桥”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秀美、最富艺术代表性的,就是扬州五亭桥”。图为2017年9月在“五亭桥”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五亭桥”,呈现给我的是别样的场景:稳重大方与玲珑剔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真的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而令人欣喜!(图为2023年4月7日登“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坐在“五亭桥”上,瘦西湖全貌尽收眼底。放眼远眺,湖边的垂柳随风摇曳;叶叶画舫荡漾在水面,碧绿的湖水乏起层层涟漪。美啊,美的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是“瘦西湖”风景区的核心之一,由24座曲桥相互紧连在一起,俗称“二十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图为1993年5月在二十四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江南名城~无锡,太湖边上的一颗明珠,江苏省地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又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图为2017年9月来无锡在新建的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无锡著名的5A级旅游风景区,因风独具江南特色而闻名天下。风景区内的惠山,被称为“江南第一山”。图为2017年9月来惠山在“江南第一山”牌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二泉,是锡惠风景区的金牌景观,开凿于唐代历年,其泉水来自地下岩层裂隙,经千岩滌滤,得日月精气,甘冽无比。唐代茶圣陆羽来无锡饮过泉水感觉无比甘冽爽心,便将“惠山泉”随济南“天下第一泉”之后,命为“天下第二泉”。我对“天下第二泉”情有独钟,只因一首二胡曲《二泉映月》,让我刻骨铭心了大半辈子。1993年来观“天下第二泉”,在标志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潺潺流淌千年的二泉水。当年人称瞎子阿炳的民间艺人华彦钧,在夜阑人静之时,坐在泉水旁信手拉琴,以吐露他的艰辛和苦处。久而久之,就成为一首完整的曲目~《二泉映月》,广为流传、至今不衰。2017年9月再来二泉映月。</p> <p class="ql-block">惠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城,古城里诞生了许多人文墨客,“百善孝为先”的千古名言,就出自这座祠堂内。</p> <p class="ql-block">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鼋头渚”又是太湖的一颗明珠。它是横卧无锡太湖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成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其风光奇丽无比,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图为1993年5月在太湖“鼋头渚”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鼋头渚风景区内有聂耳纪念馆,依山而筑,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前住过的小阁楼。1985年,无锡市纪念馆前新塑了洁白的聂耳半身像。图为1993年5月我来鼋头渚在,在聂耳雕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苏州积淀了“小桥、流水、人家”之独特、丰富的文化,让“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延续至今。2017年9月我来苏州,在新建的苏州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出苏州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老的大运河和经过修缮的、气势恢宏的城墙、城楼。</p> <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甲天下”,而苏州的“虎丘”又是苏州园林中的重点园林。“虎丘”,已有2500年历史,因其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三日后有虎踞丘而得名。“虎丘”园内千年“云岩寺”塔矗立山巅,风光美不胜收,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图为2017年9月在虎丘园林内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虎丘园内的千年云岩寺塔已有千年历史,该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吴代的多层建筑。寺塔偏斜千年而不倒,被称为“世界第二斜塔”(世界第一斜塔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图为2019年4月来“虎丘”在云岩寺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虎丘”内最具魅力的还有“剑池”。其神奇的传说和风壑云泉的奇丽美景,让人留连忘返。“虎丘剑池”四字,浑厚遒劲,唐代大书法家颜郡所书。</p> <p class="ql-block">剑池不是天然造化,是靠人工斧凿而成。据说剑池开凿时发现很多春秋未期吴王阖闾的宝剑,故称虎丘宝塔下面的湖水为“剑池”。2019年4月在剑池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虎丘”园内有一古井,名为~“憨憨泉”。公元502年由一名叫憨憨的尊者所挖掘,北宋著名书法家吕升卿题写井名。乍看是憨泉,原来笔者竟用两点带替一字,走了简便程序。1500年之后的今天,井水依旧充盈清澈,打一小桶细品甘冽无比。</p> <p class="ql-block">苏州“寒山寺”,是我每次来苏州必到的景点,是因她的文化底蕴实在深厚。这是2017年9月来寒山寺,在标志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蓝年间,即公元502年~519年。因唐代名为寒山的高僧来此首任主持,故名“寒山寺”。图为2017年9月来寒山寺远眺“普明塔”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内的“普明塔”是寒山寺的标志,1993年来“寒山寺”时,“普明塔”正在兴建之中,1997年9月我再来“寒山寺”,走进山门,“普明塔”雄姿立刻映入眼帘,蓦然间大唐风范令我思古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钟楼,内悬夜半巨钟,初为唐代所铸,现今钟楼内巨钟,系明嘉靖年间仿原样重铸,钟声洪亮,响满苏州全城。《枫桥夜泊》提到的钟声就是由此传出。图为1993年5月在钟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钟楼内巨钟之重,达50余吨。</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在“钟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九十年代,苏州沿用古习,每年元旦零时和农历除夕举办大型撞钟仪式。为保护“寒山寺”古迹免遭破坏,故在“寒山寺”外300米处再建一座“钟楼”,重铸巨钟一口。“钟楼”规模宏大,巨钟更是重达50余吨,其壮观景象无不为人感叹。</p> <p class="ql-block">新建钟楼前有宽阔钟楼广场,能够容纳数万苏州民众。日本人每年均组织元旦听钟访华团,人数多达千人。入夜,在广场盘坐,一边背诵张继诗词,一边聆听108下钟声,以求新的一年好运、平安。</p> <p class="ql-block">真正让“寒山寺”闻名于世的当属一首古诗和一尊诗碑。诗,是唐代举人张继所作。资料记载: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乘船沿大运河郁郁回乡。途经寒山寺与枫桥之处正值夜晚,便在此停泊过夜。夜里忽闻“寒山寺”传来更夜钟声,便诵诗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漁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枫桥夜泊》把旅途中的愁容与周围幽美的深秋景色,如音如画般地描绘出来,弯月、客船、江枫、渔火、乌啼、钟声,有明有暗,有静有动。短短28个字,写出了一个悠远旷达,逼真、深刻的意境,成为千古绝唱。现今,《枫桥夜泊》己被收入中国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日本小学生几乎都会背诵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现诗碑系百年前书法家俞樾所书。俞樾(1821~1907),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前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系曾孙。1937年苏州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欲将诗碑运往日本,寺内僧人采用偷梁换柱手法,将诗碑保护下来。电视剧《寒山令》完整表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图为2019年4月在诗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枫桥”,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桥长39.6米,宽5.7米,跨度10米,是江南水乡300多座桥梁最为普通的一座单孔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在此桥通过。因桥两侧有古镇,南北舟车在此交汇。每到夜里航道封闭,这里便成了往来人员理想的歇息之地。此桥因此得名‘’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为‘’枫桥’‘,一直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历朝历代无数名人:晚唐诗人杜牧、南宋诗人俞桂、明代诗人高启、清代诗人姚配和近代名人李大钊、陆定一、张爱萍等均到枫桥留下诗作。这些不同年代、不同风韵的诗作,无疑使枫桥更增加了文化底蕴、更加光彩耀人。</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己有650年的历史。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故称“狮子林”。2019年4月在“狮子林”里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留园、拙政园,均为苏州古典园林,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蕴藏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1993年在“狮子林”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北方山水的美,象一杯烈酒,那毫无疑问,苏州的美就象一杯才沏好的茉莉花茶,清丽、淡雅,令人回味。苏州园林风光总是让我回味无穷。这是2019年4月在留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苏州绝不仅仅园林风光令人赏心悦目,整个城市尤如一座花园。“小桥流水”、“东方水城”将苏州构建成最美丽、最富于音乐感的城市。苏州的“苏”字,仅仅卷舌的发音,和走在街上,坐在公交车中,歇息在马路旁,静听周围本地人吴语依腔纤柔的对话,就足以令人魂销骨蚀。1993年摄于苏州街头。</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2日,与60年前的同窗好友再去苏州,同学们在得月楼欢聚。得月楼始建于清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电影制厂以昔日“得月楼”为帝王将相服务,今朝为大众服务的故事,拍成了电影《满意不满意》;八十年代初,又以“得月楼”改革故事为原型,拍摄了故事片《小小得月楼》。图为在得月楼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位于苏州东南的周庄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是江南最具代表的“江南水乡”。2019年4月15日我来周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水,是周庄的主旋律;桥,是副弦。主旋律和副调的完美结合,就是一首优美的乐章。水与桥的完美结合,就是一幅绚丽的画图。置身于小桥流水之中的我是什么呢?是快乐与幸运!</p> <p class="ql-block">当年大诗人自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这诗句是对周庄小桥流水的绝佳描绘。</p> <p class="ql-block">周庄的水碧绿清澈,流动起来如绿带飘逸,在充满灵气的碧水前留个影,心里是满满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山水江南”~江苏省美丽的代名词,我为我的祖国有如此画卷般的人间天堂而自豪;我更江苏省的自然与文化、经济与建设天人合一的结合和发展而骄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叙述一段往事,留下终生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邹明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景歌曲</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太湖美》演唱:彭丽媛</span></p><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6日16点50分完稿。</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9日22点补充。</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9日16点56分第二次补充。</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9日12点第三次补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邹明珠,高级政工师,从1978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任企业宣传干事、沈阳军区工厂局新闻干事、报道组长,沈阳军区《松辽企业报》、《东北军企报》总编辑、辽宁省记者协会会员。20多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省、市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2300余篇。《黑土地上一杆旗》、《北大荒的风骨》等数十篇被评为全国好新闻奖。参与老山前线、福建台海宣传,两次获得原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三等军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