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健康与快乐

陈海津

<h1>  中国人爱吃。要不你说中国为什么叫China?chi na,吃呐。中国人也能吃。在中国,东西分三类:直接吃的;看着好像可以吃的;得想点办法才能吃的。中国人也会吃。蒸、煮、煎、熬、滚;炒、炝、炊、烧、炸;涮、煲、炙、卤、酱;焯、煨、烘、炖、焗……中国人在吃上最富有想象力,单一个吃豆腐,就可以眼花缭乱,出神入化,登峰造极。</h1><h1> 最早的时候,吃是为了活着。也就是健康。后来,物质丰富了,活着是为了吃。也就是快乐。我们姑且称之为:舌尖上的健康与快乐。舌尖上的美食,其实说的是美味。好食材、好烹调,最后都归为好味道——味道甘美,口感舒畅。人类偏爱四类美味:甜、咸、鲜、香。这是人类千万年生存进化的结果。甜味代表食物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咸味代表食物中的矿物质;鲜味代表食物中的蛋白质;香味代表食物中的脂肪、胆固醇。这些都是我们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营养。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美味代表美食,美味带来快乐,美食带来健康,似乎快乐和健康是相依相存的。</h1><h1>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美食业"或者说"美味业"的发展,有一天我们发现,美食和美味是完全可以脱离的,美味可以脱离它代表的营养成分独立存在,弃材取味。日本电视台曾经在美食节目中推出一道"神秘天妇罗",在场的嘉宾品尝后,赞不绝口。纷纷打听它的原料、做法。揭晓后的答案是:用面纸加上调味料和盐,油炸而成。</h1><h1> 当代的美食产业关注研究的是食物的口感及味道,酥、嫩、脆、糯、弹……而这些口感及味道往往和食材完全没有关系。更厉害的是,他们还能创造出天然食材根本不能提供的强烈快感,让你体会前所未有的精神愉悦。例如我喝过一种茶,香甜糯滑,飘飘欲仙,比喝醉酒还要刺激好几倍。但听说,它里面没有茶也没有奶,只是水和调料色素的混合物。看来,当代美食已可以史无前例地唤醒食客体内"快乐物质"多巴胺、脑内啡的超常分泌,似乎美味已成瘾。</h1><h1> 这就不禁让我们疑惑:难道美味和健康就不能完全统一吗?统一了不就完美了吗?但这看起来有点难。我们说,真甜,人们会提醒你那是高糖,我们说,真香,人们会提醒你那是脂肪和胆固醇……而健康的鸡胸脯肉、蛋白粉,真难吃啊。写到这里,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我把快乐和健康对立起来了。健康是人生的积极指标,但快乐不也是吗?快乐不就是一种心理的健康吗?现代社会压力大,快乐就是排压,从瑜伽到烈酒、香烟到读书会到美食美味,那不都是我们排压减压的法门吗?那对于美味和健康,怎么办呢?能取得平衡吗?我觉得哲学的"矛盾的相依相存"、"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没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看来还是应该自己的事自己负责。所谓的"饮食自由"嘛。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吃的技能,第一,了解真相,知道美食美味的健康与快乐。第二,做出选择,自己决定健康至上还是快乐优先。第三,我还没想到。最后,自己承担带来的后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