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之湘云之真

张艳

<h3>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br /></h3><h3>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h3><h3>红楼十二钗中,史湘云看起来像是最没争议最讨喜的一个,给人的印象是个自小失去父母缺少疼爱的女孩,却没有怎样的自苦,反倒开朗活泼,叽叽喳喳率真得很,不掩饰不设防,才气也不弱,吟诗作赋的,还醉卧芍药,确实有她可爱的一面。</h3><h3>只是细读起来,并不能对她产生多少的喜欢,她的这种真,伶牙俐齿的,往往有意无意的伤及他人。黛玉也有率真的一面,口舌亦伶俐,但她们俩的真并非同一种类型,湘云是攻击性的,黛玉却是因自保而为之。</h3><h3>湘云在书中出现的较晚,二十回里才热热闹闹的出场,一出现就和黛玉起冲突。黛玉不过是笑她的口音,湘云却直戳对方的痛点: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黛玉招非议,无非是因为宝玉的一心相待,湘云也是自小在贾府和宝玉一起长大,感情深厚自不必说,眼见着宝玉现在的眼里只有一个黛玉了,心里自然不受用。&quot;戏子事件&quot;中,凤姐说唱戏的小丫头扮相像一个人,宝钗、宝玉他们心里都明白,但都不说,湘玉却心直口快:倒像是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来不及的朝她使眼色,一是怕黛玉听了不高兴,再者,戏子的地位之低,是可以随意买卖的,用来比黛玉可算是不敬之语。黛玉还没怎么样呢,湘云倒先跟宝玉闹起脾气了,非但不理解宝玉息事宁人的眼色,不反省自己的口无遮拦,反倒怪起黛玉不可侵犯的小姐身份,怎么看也是史大姑娘自己在任性啊。她和黛玉身世的相通,本该更应成为两人亲近的理由,然而,并没有。</h3><h3>湘云是贾母的娘家人,虽失去双亲,但终归是公侯小姐,寄养在两个叔叔家,出来进去的排场也很是讲究,众人跟着,穿戴齐整,自然,这更多的应该是叔婶的意思。排场向来是用来给人看的,看身份,看待遇,唯独不看人心。</h3><h3>湘云的心其实很苦,从小就缺父母的疼爱,两个叔叔家轮流住,管理女眷的自然是婶婶,抚养侄女更多的是在尽义务,善心也许有而疼爱却聊聊。湘云在叔叔家过得很辛苦,和宝钗倾诉:家里累的很,针线上的活都是自己做,每天做到三更天。袭人托她做的东西都是她另熬夜赶出来的,做工细致不了,要想细致,得等到贾府闲住才可以。作为贵族小姐,针线活不过是用来消遣而已,探春高兴起来做一双半双的鞋子,黛玉做个香袋要花半年时间,而湘云在史家的工作就是做针线活。所以贾母接来暂住的日子,才是湘云生活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光,贾府,给了她劳苦生活短暂的欢愉。</h3><h3>她很珍视在贾府的生活,每一秒都不想放过,特别爱说话,迎春说她哪来那么多的话,宝钗说她疯湘云之话多。每一项活动都不愿错过,结诗社,过生日,庆节日,她都最积极热闹。每次离开贾府都是她最难受的时候,总要嘱咐宝玉提醒老太太派人去接她。</h3><h3>常年缺爱的结果,往往要么变得孤僻,比如迎春,要么变得呱噪,比如湘云。湘云恨不能把在贾家得到的温暖死死攥住,宝钗对她生活上的帮助,让她觉得只要有宝钗这样的亲姐姐,没有爹娘也无妨了。而遍尝人间冷暖又让湘云体会到世路艰难,明白读书上进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以至于许久没到贾府后说出&quot;仕途经济&quot;的话,令宝玉大为光火,大失所望。</h3><h3>这是她和黛玉的不同,黛玉没有那么多的世俗追求,凡事只为自己的心,湘云却对世事家族颇多关注。中秋夜联诗,看似两人近了一些,其实不然。实际上那天晚上宝钗不在,其他姐妹都各自烦心,只剩下湘云宽慰月下垂泪的黛玉:&quot;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quot;她怎么能和黛玉一样呢?黛玉不是心窄,宝黛的爱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一会儿是金,一会儿又来个麒麟,一会儿娘娘又来暗示,那时候因配件结姻缘的多之又多,随时都有可能将她和宝玉拆开。黛玉所谓的小性儿,皆因此不确定而起,身上的病更不值一提,症结也是在心上,心无病,身体自然健康了。</h3><h3>湘云对黛玉的不理解,导致她多次人前人后对黛玉讽刺挖苦,这种情绪真实的表达实在不能称之为率真。洞察秋毫的宝钗说湘云:&quot;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quot;</h3><h3>果真如此。</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