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座城,有自己的人文和历史。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个城市的建筑,承载这座城市寄托,五大道,就像北京的故宫,上海的外滩一样,在天津人的心中,显得如此的沉重和神圣。天津档案馆搞得"城市的记忆"展览非常好,我和几位同学去参观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便也收集了一些旧照片编在一起,做一个童年的回忆。</h3><h3>天津民园、黄家花园、小白楼作为天津五大道的中心地区,有着独特的,历史的,艺术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历史与未来的一个缩影</h3><h3>我有幸年轻的时候在这一带生活、学习感到十分的幸福和美好。</h3><h3><br /></h3> <h3>这座带有异国情调的建筑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楼前的路叫重庆道,我家住在74号(现50号)整座楼至少有六位我的小学同学,我的记忆是从这里开始的。</h3> <h3>弓顶式的半圆窗户是我的家,这是30年代英国教会的房子,楼体的上面有一个雕塑,文革的时候被砸了。</h3> <h3>冬季的早晨在被窝里听着妈妈烧火做水的声音;傍晚可听到小贩提着竹蓝卖酱豆腐的叫卖声;在台灯下妈妈辅导我做作业..........。</h3> <h3>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母亲在家里照顾我们生活,辅导我们学习,很是辛苦。现在想起来,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很是后悔。</h3> <h3>一晃父母离我们近20年了,老屋还是那样屹立着,发挥着它的作用与美丽。</h3> <h3>小时候常常坐在这里看马路上的汽车,晒太阳,对面就是天津最大的体育场---民园体育场,喜欢体育是这座楼里孩子们的普遍爱好。</h3> <h3>每次回天津,都会不自觉地来到这里留个影。</h3> <h3>大门的铁艺居然还是我小时候的那个图案,那个样子,可见他牢固的程度。</h3> <h3>这是50年代从民园体育场内拍摄的照片,体育场外的楼就是我的家,依稀可见楼顶上的雕塑</h3> <h3>民园体育场是我国第一个灯光球场,我是亲眼看着他建起来的,高高的灯架居然是由木头的电线杆子组成的。</h3> <h3>看现在的体育场,今非昔比,愿他更壮观更美丽。</h3> <h3>如今体育场,变成了健身、娱乐、餐饮、休闲的场所。也留个影。</h3> <h3>这是河北路先农大院的正门也是我住过的地方。先农大院是近代天津规模最大的土地开发公司-----英商先农公司,先农大院便是公司高级职员的住宅,现在成为天津最雅致的休闲之所。</h3> <h3>302号是我住过的地方,每次回津也都要和我的座驾到这里看看。</h3> <h3>后门就是先农大院,现在是休闲、聚会、餐饮的地方,人们漫步其中啜饮咖啡、美食、聊天。</h3> <h3>风和日丽与小学同学一起,在各自的家前转转,合个影。</h3> <h3>先农大院就在曙光电影院的后面,过了马路就是黄家花园地区了。山西路一进口就是一个新华书店和照相馆,那个新华书店是我童年和少年时经常光顾之地,我喜欢那里的书香的味道,看那些小人书、图书的封面,记得在那里买了一套铁道游击队的连环画。过年的时候,更是热闹,满墙的年画任你选,要哪张告诉下面的编号售货员便给你卷起来,递给你。黄家花园他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是众多文化人,教育家,银行实业家聚集地。如果说有风水学说的话,那这些人就是这个地方的风水,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h3> <h3>我钟爱的新华书店。</h3> <h3>经常光顾的小小的报刊亭。</h3> <h3>长沙路和西安到路口的副食店,什么吃的都有,我最爱吃那里的带馅的糕干,每次回去都要买一些。</h3> <h3>公安医院后面的这个房子(新星大酒店)原来是一个浴池,小的时候父亲常带着我们到这里来洗澡。</h3> <h3>美国大院是我住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现在已经被那些不良之人给拆了,现在只能把它画出来做个纪念。美国在天津没有租界,只有一个部队住在天津,这是美国军官宿舍。</h3> <h3>插队回来探家在家门口所拍。</h3> <h3>这是在美国大院留下不多的影相。</h3> <h3>天天上上下下的楼梯也是近百年了。</h3> <h3>楼下住了一家苏联人,五口人分别是,爸爸妈妈爷爷和两个孩子,我记得两个孩子分别叫"巴莎和尤拉"。楼下还有一位德国老太太,养了一只狗,叫"扩珉"(译音)每天躺在门口晒太阳,当时整个天津也见不到一条狗,现在满大街都是。</h3> <h3>我的小学生活是在长沙路小学度过的,她就在民园体育场附近,上学非常方便,同学们大都住在附近,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在同学家做作业,学习很是轻松。这是现在的小学门前,已经变成幼儿园了。</h3> <h3>瞧瞧我们的小学同学。</h3> <h3>排成当年放学站路队的样子。</h3> <h3>看到当年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总是思绪万千,兴奋不已,快乐幸福。</h3> <h3>小时候的模样历历在目,但都成了老哥们儿了。</h3> <h3>50年代班里的小美女。</h3> <h3>多么珍贵的照片。</h3> <h3>老了经常聚聚吃顿饭还是必要的。</h3> <h3>小学旁边成都道和长沙路的十字路口</h3> <h3>这是50年代的成都道和长沙路的十字路口,公共汽车左边就是我的小学校,这辆公共汽车是德国的奔驰,天津的9路汽车和13路汽车都是德国的奔驰车,牛吧!</h3> <h3>民园大楼前的小广场,是我们参加十一游行练队的地方,记得那时穿着白衬衣系着红领巾,手拿花环喊着口号,每天早晨来来回回的走,看队形,走正步,很是辛苦。</h3> <h3>民园大楼的楼梯转着圈儿往上爬,当时向下看还是很高的,去同学家,到楼顶看球赛这是必经之路。</h3> <h3>家对面的庆王府变成了中苏友好协会,父亲经常带我到里面看彩色的苏联电影。</h3> <h3>墙子河是这一带居民不能忘的地方,我去爷爷家就经常走这个河堤,这张50年代的照片中的两个孩子估计和我当时的年龄相仿。</h3> <h3>湖北路桥</h3> <h3>长沙路桥</h3> <h3>这张老照片是平安桥旁的河堤,右边墙旁边的河堤非常窄,有时路过这还挺害怕,唯恐滑下去。楼的后面就是当时的平安影院。</h3> <h3>从墙子河平安桥上拍的音乐厅和新华书店。</h3> <h3>80年代的音乐厅和新华书店。</h3> <h3>现在的音乐厅,以前的模样已无影无踪了,前面的路就是原来的墙子河。</h3> <h3>这个新华书店非常大,书也很全,每次回去都要在里面转一圈。现在变成了狗不理包子铺。书不要了,包子满大街都是。</h3> <h3>小白楼两条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也只能在照片里看到了。</h3> <h3>起士林这是小白楼的标志性建筑。小时候到里面,看到那铜勺挖起的冰淇淋很是喜欢,但口袋里没有钱。现在有条件吃了,但胃不给力了。</h3> <h3>香港大楼,家里经常在这楼前合影留念。</h3> <h3>他的墙非常有特点,漂亮,大方,华丽。</h3> <h3>这是小白楼当年以色列人的教堂,还好,没拆,还在发挥它的作用。前面这条路就是当年的墙子河。</h3> <h3>体育馆也很难忘,小时候父亲带我在这里看的苏联马戏团的表演,小学过六一节也在这里,我还经常在这儿看排球比赛。</h3> <h3>这是原来的东站,记得还没上学的时候,我领着两个邻居的孩子步行到这里来看火车,由于太小被民警领到派出所让家长领我们回家。</h3> <h3>干部俱乐部你的是我小时候记忆深刻的地方他是原英国乡谊会俱乐部。</h3><h3><br /></h3><h3> 1925年由英国赛马会有限公司兴建,占地21600平方米,是专供外国绅衿豪富享受的豪华场所。1938年被日军占用,改名"国际俱乐部"。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美军的"军官俱乐部"</h3><h3><br /></h3><h3> 1951年9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代管,定名"天津市干部俱乐部"。主要任务是用于召开各种重要会议、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参观访问的外国友人、华侨、港澳同胞、中高级知识分子,并对社会开放。</h3><h3><br /></h3><h3> 俱乐部的中心设在南楼,是一幢2层以砖木结构为主的英国庭院式建筑,为室内活动中心。楼内建有室内温水游泳馆、台球房、地球房、西餐厅、酒吧间和羽毛球室等设施。舞厅细木弹簧地板别处少见。室外还建有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南部水塘可供划船、溜冰等活动之用。</h3><h3><br /></h3> <h3>舞厅</h3> <h3>室内游泳馆</h3> <h3>星期天父亲经常带我们到这里玩,趟草捉蚂蚱,划船,看壁球,台球,地球,傍晚在草地上看露天电影.......</h3> <p class="ql-block"> 五大道既是一组建筑群,也是一部凝固的历史。让我们在欣赏漂亮建筑的同时,再重新回顾五大道的前世今生,怀念我们快乐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新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大道 它是一首诗,一首田园的诗,给人以美的启迪,使人的心灵得以抚慰,使浮躁的心得以片刻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片献给我的同学,邻居,朋友,让大家回顾自己的往事和幸福的童年。怀旧使人推迟衰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