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子孝孙也贤!

<h3>  </h3><h1> 呆在曲尺河温泉度假村三年,认识了周边不少的朋友。今天我受同事之托,为其家住湖南子良坪镇汪家湾村的公公上山(出殡)拍照。在从当地人交谈中得知老者来自湖北五峰,22岁从入赘湖南子良坪汪家湾村的汪家,风风雨雨走过55年整。邻居口中的老爷子,一生平淡无奇,过得幸福、充实,不看他家多么富有,但从他的儿子、孙子都能看出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和谐。</h1> <h1>  儿女们在老人晚年,为了老人的幸福,他们轮换着照顾,在老人病危之时远在外地工作的后人都相继回家。儿子回家伺候了一段时间无奈因工作不得不含泪离开病重的父亲,又去广东,直到父亲过世,儿子才匆匆回家,再次相见已经是阴阳两隔。孙子得知爷爷病重,不远千里从澳门赶回,为的是见爷爷最后一面,送爷爷最后一程,就连老人的曾生年仅6岁,乳臭未干,五音未全,也能披麻戴孝,跪拜在灵前。孝衣虽是他妈妈给他的装束,但他能自觉的跟随大人给亡者行跪拜礼真的少见!着实让人感动,俗话说,上行下效,子孝孙贤。家风不正难有这样。这场景既悲痛又感人!</h1> <h3><br></h3><h1> 而今农村多是空巢老人,在他们晚年最大的心愿是儿孙能在身边,在他们告别人世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想看子孙后代最后一眼。</h1> <h3>  </h3><h1> 事实上很多不能随老人家的心愿,儿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或者工作,不能长时间承欢漆下,这也不怪后人不孝。但是不管你事业有多大,工作有多忙,在爷爷、奶奶、父亲或母亲归天之时,儿孙们再没有理由说自己忙了,应该回家尽最后一点孝心,这点起码的道德应该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人的一生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图个在百年归世之时,灵前有人,上山有人抱灵牌吗?</h1> <h3>  </h3><h1> 百善孝为先,不管你多忙,不要怕耽误了儿子的工作,不要怕耽误了孙子的学业。老人百年之时还是要回来跪拜一回吧!不忘他们的生养之恩。不要等到入土再跪,已隔一层黄土。</h1> <h1>  <br>  不要等老人上山了,回来在其背着的黄土上放上一阵鞭炮、掉几颗眼泪作罢。</h1><h1> 看看这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没有人强迫他跪拜祖辈的灵前,他虽然不懂什么是感恩,但他知道他的爸爸妈妈跪的应该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子孝孙才贤。上行下才效!这才是百善孝为先,子孝孙也贤!</h1>

老人

百善孝为

汪家

灵前

跪拜

回家

孙子

上山

儿子

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