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061基地,是在大三线建设中由上海、东北、江苏等发达省市派人到贵州组建的企业集团。它集科研、生产于一体,是贵州工业的起源地,是黔北遵义的经济动脉。它由30多个企、事单位组成,鼎盛时期有约3万职工。如今的半个遵义城都属于061基地。22年前,我揣着改变我命运的一纸中专毕业证书,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了遵义市绥阳县的土地,走进了离绥阳县城3公里的一个“三线”军工企业---天宁无线电厂,代号叫06—3535厂,一干就是12年。它隶属于061基地(如今已升格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通讯地址是地图上找不到的贵州凯山305信箱。22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两鬓斑白,青春不在。每次在共和国阅兵式上看到我们的产品接受检阅时,我都会想起我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会怀念在那种艰苦环境里为三线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前辈们。</h3> <h3>当年的艰苦程度,由下面的照片替我回答。下图中的房子是天宁招待所,是每年新进员工及到访客人居住的地方。</h3> <h3>“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起中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线建设的背景是当时中苏交恶和美国在南海挑衅。当时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在祖国号召下,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个民工来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中,用艰辛、血汗、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下面照片中的房子是当时的女职工宿舍。</h3> <h3>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下面照片中房子是单身汉住的3号楼。</h3> <h3>单身汉住的1号楼。以前可热闹了,有打台球的;有打篮球的;有在小摊上吃东西的……,仿佛就在昨天。</h3> <h3>下面是我住过单身宿舍——8号楼</h3> <h3>下面是单身汉住的9号楼</h3> <h3>下面是天宁食堂,现在已改成米制品加工厂了。</h3> <h3>下面是当年的天宁商场,别看现在破败了,当年里面卖的全是上海货哟!</h3> <h3>下面是当年的灯光球场,如今已面目全非。</h3> <h3>下面是当年的职工俱乐部,很大、很豪华。是举办庆典、开办舞会、借阅图书的地方。</h3> <h3>尽管环境艰苦,我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h3> <h3>随着经济改革的大潮涌入,当年无比荣光的三线军工企业因地域闭塞而濒临破产,在经过政策性破产和资本重组后,我们作为幸运的三线员工于2007年整体搬迁到了贵阳市的小河区。如今的工业园区那是一个高规格、高配置的现代化园区。小区里有各大银行;有多个大型超市;有26度的恒温游泳馆;有大型体育场;有4星级酒店;有较好的公立幼儿园;有职工健身中心;有大型餐饮食堂;有现代化的智能办公楼;有效益很好的上市公司;有武警部队执勤;有专门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的十多台大巴……等等。如今的三线企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工作,已发展成为经济规模超300亿元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贵阳和遵义两地的员工还有约两万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