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行(二)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西部的一颗明珠

豪哥

<h1>吐峪沟位于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h1><h1>"吐峪沟"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不通"。</h1> <h1>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h1><h1> 摄影 豪哥</h1> <h1>吐鲁番火焰山</h1> <h1>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h1> <h1>火焰山山体沟壑林立,曲折雄浑,寸草不生。</h1> <h1>火焰山的炎热干燥,皆归因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h1> <h1>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成天下奇山。</h1> <h1>山体侵蚀下来的物质,在山麓前形成红色的洪积扇裙,扇裙前缘在干旱环境下又形成无数多边形龟裂,格外引人瞩目。</h1> <h1>吐裕沟千佛洞</h1><h1>千佛洞古称"丁谷寺",是吐鲁番地区建窟较早、保存早期壁画较多的石窟。最早的洞窟出现在晋、十六国时期。沮渠氏家族称王时(公元443~ 450年),是吐峪沟佛教最繁荣的时期。一直以险、峻、奇、幽而著称。它主要由峡谷风光、千佛洞、麻扎和古村落四部分组成。<br /></h1><h1>吐峪沟千佛洞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h1> <h1>吐裕沟千佛洞<br /></h1><h1>千佛洞室是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 驿站,在新宗教文化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里共有94个洞窟,现存45个,沟东 21个,沟西24个。</h1> <h1>位于鄯善县境内已逾1700年历史的吐裕沟,至今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是迄今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有"民俗活化石"之称。</h1> <h1>吐峪沟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地方,是世界多种宗教文化的交汇地。</h1> <h1>最古老的维吾尔村落,村落位于火焰山的山脚下。</h1> <h1>这是一片异域天地、世外桃源,"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民俗活化石",也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堪称"中国第一土庄"。</h1> <h1>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h1> <h1>沟谷中的一个古老宁静的维吾尔族村落,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h1> <h1>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整个村庄并没有任何开发,保持着即使在南疆也不再多见的夯土房屋,一股非常浓郁的维吾尔和中亚风情。</h1> <h1>麻扎村的村民信奉伊斯兰教,村内有几处伊斯兰教教堂遗迹,特色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底蕴,让这个小村庄的游客络绎不绝。<br /></h1> <h1>远望麻扎村,最显眼的是一处清真寺,房子、院墙和作为背景的山都呈现一样的土黄色,只有天是蓝的。<br /></h1> <h1>吐峪沟麻扎堪称中国的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被誉为"中国的麦加"。相传伊斯兰教创立者默罕默德的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来到这里传教,去世后便埋葬于此。</h1> <h1>吐峪沟的麻扎村,是新疆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麻扎"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圣地",主要是指伊斯兰教显贵的陵墓,所以能以"麻扎"命名的肯定不是一般的村子。</h1> <h1>吐峪沟麻扎村(墓葬村),不仅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大寺,而且还有藏传佛教大寺院遗迹,既是西北地区穆斯林心目中的"东方小麦加",也是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每年都有不少穆斯林、佛教徒前来朝觐、朝拜。</h1> <h1>在古老的村落中,居民们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民居的门窗都很古朴,但又蕴藏了深厚的文化,门框上刻有各种纹样的木雕门铛,有花卉形状、几何形状和果实形状。</h1> <h1>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即使从屋顶走也可达到串门的目的。</h1> <h1>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沿山势连成一片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