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建二队知青岁月情

从我所好

<h1>  我们曾经共同走过的艰辛和付出的坚韧,令我的情感在升腾,我珍惜这段经历,应该用某种形式记载和展现它,而不至于以后成为传说,才能对得起我们曾经的岁月芳华。</h1> <h1> 特殊的年代一一特殊的人</h1><h1> 特殊的经历一一特殊的人</h1><h1> 我们的故事要从43年前说起。</h1> <h1>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h1> <h1>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五日,齐鲁石化第一批五百多名知识青年在炼油厂俱乐部门前整装待发,即将奔赴敬仲胜利青年农场。</h1> <h1>  公司举行盛大欢送会,职工家属纷纷赶来送行。</h1> <h1>  敬仲当地政府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敲锣打鼓扭秧歌,沿路两旁站满了欢迎的村民,深秋季节小学生们穿着白上衣和蓝裤子,手舞花棍,那情景至今难忘。</h1> <h1>  农场临时办公地点</h1> <h1>  这是第一批下乡部分人员原始资料名单</h1> <h1>二队74年下乡知青名单:</h1><h1> 男: 高 滨、刘常德、张永利、李春玉、周长生、许长青、钱国良、袁 文、曹宁生、张 维、杨 群、胡成来、许世华、王孚刚、王建鹏、何清林、孙志利、刘昭伟、秦福来、费兆华、杨松山、张晨光、张东江、路太原、曹立江、程书堰、王登奎、宋文国、郝永山、刘玉勇、孙长林、朱广富、李武斌、丛春斋、程家田、纪中臣、姜旭森、储建林、刘志利、张正鲁、吴文祥、梁永杰、宫进财、解云峰、张国军、孙维国、郭来喜、卢京勇、常顺利、刘永泽、于双林、英红生、王同亮、方学连、兰永贵、</h1><h1> 已故:(冯臣利、方金山、齐福来、石全菊)</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女: 尤明静、高爱兰、于亚梅、郝淑玲、高淑芬、孙润秋、孙连英、张树华、李 慧、范长梅、朱慧娴、田淑娥、史慧光、赵筱玲、杜 丽、张玉英、张凤丽、郑凤荣、张美英、路美英、唐改莲、武丽君、姜 萍、</h1><h1> 注: (杨爱萍、丁玉萍、姜丕娥、刘巧娥、程 捷、曲成利、刘玉琴、乔素荣、刘 慧)原一队,后调整又到二队。</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男: 59人、3人已故。女:32人、1人已故。</h1><h1>共: 95人。</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二队知青76.4月—76.11月下乡名单:</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男: 李合明、张东湖、路太玉、卢京海、于兆信、田建军、王吉发、米广庆、高儒春、郭庆春、孙宝利、潘学太、黄荣根、郭春华、冯建荣、刘新华、邹庭勇、隋松良、吴吉祥、冯 亮、李文志、徐长平、倪德明</h1><h1> 女: 董爱玲、郝玉芬、邱国珠、孙桂芝、李艳芝、王学芬、曹美丽、王一冰、刘淑明、李变琴、胡凤梅、张桂兰、何清云、张淑琴、徐亚岩、丁娟娟、李淑兰、李金芬、郑凤玲、郭建雄、熊 茵、冯英利丶耿云艳、王春凤、徐秀芝、陈 慧、李胜兰、</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已故 李广文、史秀明、)</h1><h1>男: 22人 .已故2人 </h1><h1>女: 27人</h1><h1>共计: 51人</h1><p class="ql-block"><br></p> <h1>  当年化建第一批下乡的将近200来人,其中包括周村催化剂厂的6人。分成了两个队。一队队长周长生、袁文等人,二队队长高滨和刘长德等人。</h1><h1> </h1><h1> 两队自成立就展开了劳动竞赛,比打井进度、比喊打井号子、比割麦子、比拉歌唱歌……反正什么都比。不知为什么,比着比着,把两个队比得人员调整了。高滨和刘常德带着一个班的男生去了一队,周长生和袁文带着一个班的女生到了二队。所以,二队现在的人员中有好多是双重身份。</h1> <h3><br></h3><h1> 青年农场是一片涝洼地,真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知青们暂住在拖拉机站和部队营房的仓库里。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知青们怀着满腔的热血在冰天雪地里打机井盖宿舍,完成了前期的基本建设。</h1> <h1>  随着条件的改善,农场买了小拖拉机;盖了猪圈养了几头猪;盖了马棚养了4匹马;建了地瓜粉加工房。我带着七、八个人加工地瓜粉,程书堰当了赶车老板,高爱兰和于亚梅当了猪馆,程旭曰和张正鲁当了拖拉机手,孙长林和张东江到食堂当了炊事员。</h1> <h1>  程书堰 农场车老板</h1> <h1>  那时的知青虽然不知未来怎样,但个个都奋发向上。尤其是那些队长们,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活在前,吃饭在后。</h1> <h1>  知青誓师大会现场照片</h1><h1> 扎根农村干革命!铁心务农志不移!广阔天地练红心!</h1> <h1>高滨队长代表知青发言表决心</h1><h1><br></h1><h1><br></h1><h1>那时的我们都很年轻<br></h1> <h1>  那时的我们还真的有些年少轻狂。</h1><h1> 前排右起: 任元生 秦立栋 冯臣立 秦福来 张乃春 孙志立 路太玉 张东江 程旭日</h1> <h1>第一张:冯臣立 王孚刚 方金山 </h1><h1> 刘 明 倪德明</h1><h1>第二张:王登奎 秦福来</h1><h1>第三张:秦福来 孙志立</h1><h1><br></h1><p><br></p> <h1>  许世华 秦福来 刘兆伟</h1> <h1>  梁永杰 王登奎 张炳光</h1> <h1>  张国军 费兆华 胡成来 刘常德</h1> <h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我们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特殊经历。</h1><h1> </h1><h1> 我们遗憾过,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却不能选择历史。可我们自豪,从十几岁起,我们就能用双手养活自己。</h1><h1><br></h1><h1> 追忆过去,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难忘的岁月。</h1><h1> </h1><h1> 知青这个名词是我们的专属,将陪伴我们一生!</h1><h1><br></h1><h1> 时光流逝,转眼我们都已退休了,按说有时间了,但相聚更难了,很多人为了照顾子孙,又奔赴到了全国各地。幸好有个“二队知青之家"这个微信群,把失联了40多年的老知青们重新又聚到了一起,让曾经的友谊继续延续。</h1><h1><br></h1><h1> 在这个群里,纵然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在同一酒桌上,扯皮聊天侃大山,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开心快乐。我经常在群里调侃大家,而且还有些肆无忌惮,那是因为我把“二队知青之家"里的人都当一家人了,所以说话有些随便。</h1><h1><br></h1><h1> 下面我把这个“家”的成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h1> <h1>  高淑芬 群主,她发杨了当年知青队长们的优秀品质,只求奉献,不图回报,把“二队知青之家"管理的特别温馨。目前社会上只有两个职业不图回报,一个是为自己的子女当保姆,一个就是群主。</h1> <h1><font color="#010101">  周长生 二队队长。我的这位老哥退休后在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希望有空常到群里看看,别忘了当年小兄弟,大家可是挺想你。</font></h1> <h1>  袁 文 二队副队长,退休后受聘在龙口一吊装公司。还保持着当年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h1> <h1>  刘常德 二队副队长,后来调一队。虽然在群里不再担任什么职务,但还保持当年的队长风格,协助群主管理这个家。</h1> <h1>  尤明静 催化剂厂知青。“二队知青之家”最早发起人之一,性格开朗,活泼能干,在农场曾担任知青队长。退休后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活出了自我。她现在是“千处有景千处现,手执相机不计秋"。</h1> <h1>  王建鹏 大鹏兄弟好帅气,致辞讲话呱呱地,农友昵称巧串联,知青感情更亲密。</h1> <h1>  秦福来 当年仨哥罩着你,大家都好羡慕你。为人诚信讲义气,身边一帮小兄弟。如今退休到处游,钓鱼、养花、十字绣。</h1> <h1>  刘玉勇 从我所好不量力,大伙还称有才艺,侃完大伙侃自己,好象有点小才艺。</h1><h1> 玉勇悟道:</h1><h1> 从我所好,自以为娱。</h1><h1> 神游物外,超然自得。</h1> <h1>  孙长林 农场期间在食堂工作。虽然不用下大地,三四点钟就得起。如今摄影很专业,张张照片惹人喜。</h1><h1> 感谢你为每次聚会拍下美好瞬间。</h1> <h1>  孙志立 办完退休心落地,何必外出再卖力,闲下来时聚一聚,扯皮聊天也惬意。</h1> <h1>  张东江 长期潜水不喘气,全部精力搞实体,群主通知来相聚,说好过来又放弃。</h1> <h1>  孙莲英 当年队里一美女,干活也是没说地。如今群里称靓女,老费真是有福气。</h1> <h1>  费兆华 退休应聘在外地,不能与友来相聚,挣钱多,不归己,都进莲英钱包里。</h1> <h1>  宋文国 提起俺那宋老三,群里活跃属他欢。早问候,道晚安,经常群里捣点乱。</h1> <h1>  张国军 国军你也很帅气,群里经常见到你,平时虽然不联系,知青友情岗岗地。</h1> <h1>  王孚刚 入群也不吭个气,原因微信不熟悉,抓紧学,常练习,与时俱进赶紧的。</h1> <h1>  何清林 招工返城去异地,今日终于回故里,四十三载再相聚,二目对视互相凝。</h1> <h1>  曹宁生 曹老哥我最熟悉,当年一起搞‘’闹剧”,我画画,他配句,文章幽默又风趣。</h1> <h1>  程书堰 程老哥养马的,与我粉房是邻居,为让马肥半夜起,提着马灯添料去。</h1> <h1>  王登奎 农场期间床挨床,干活出力还逞强。自打今年入了群,比咱群主还要忙。</h1> <h1>  程家田 公鸡图片来报晓,话不多说心意到。往后也常报个料,多跟群友聊一聊。</h1> <h1>  刘兆伟 群里一阵潜水一阵现,说话主要靠图片。</h1> <h1>  吴文祥 扛着相机到处游,美丽风景镜头收,沉默老吴不沉默,照片共享群里头。</h1><h1> 同样感谢你为朋友们留下的美好瞬间。</h1> <h1>  梁永杰 田淑娥 俩口子一个队,与我都是好兄妹,陪着儿孙居大连,只能群里来相会。</h1> <h1>  张晨光 圣光普照在群里,只发信息不吭气。几次聚会不露面,见面能否认出你。</h1> <h1>  孙润秋 群里还能照个面,几次聚会未曾见。老人现在需要你,孝敬父母是关键。</h1> <h1>  郝淑玲 开始赤脚当医生,后来开起拖拉机,咱是农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h1> <h1>  高爱兰 催化剂厂知青。养猪期间一声吼,小猪溜溜往回走。现在从事养老院,温馨体贴情无限。</h1> <h1>  张淑华 农场干活是好手,至今活儿干不够。为了照看下一代,几次聚会都无奈。</h1> <h1>  朱惠娴 农场期间很能干,无论干啥都无怨。其实早就熟悉你,只是平时不常见。</h1> <h1>  范长梅 当年农场同一队,人多一时不对位,只知姓氏不知名,背后称你范久妹。</h1> <h1>  李 慧 粉房工作一个班,当年情景常出现。虽然做粉挺辛苦,知青生活得改善。</h1> <h1>  于亚梅 催化剂厂知青。去年聚会见一面,还在群里把你侃。没生气,反调侃,还邀青岛去吃饭。</h1> <h1>  张正鲁 催化剂厂知青。农场你开拖拉机,后来招工去外地。去年聚会在一起,半天没能认出你。</h1> <h1>  朱广富 走起路来慢悠悠,平时锻炼爱打球。如今不是十八、九,适当锻炼不耍秀。</h1> <h1>李武斌 催化剂厂知青。老调重谈想当年,身体强壮很能干。如今很少能见面,常到群里去转转。</h1> <h1><font color="#010101">程旭日 农场期间开拖拉机。40多年没相见,音容像貌都已变,仔细端详照片看,当年模样又呈现。</font></h1> <h1>  丁玉萍 农场期间,刚开始在一队,后来同其他几个女知青一块调整到二队。参加工作后,失联多年,2018年6月才回到《二队知青之家》,相信她已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h1> <h1>  李春玉: 当年的青年农场,在各方面受到了齐鲁石化各企业的大力支持,农场缺少什么了,就到企业去化缘,春玉老哥当时就充当化缘者,经常往返于农场和企业之间。如今他是往返于群里和群外,经常失联,2018年11月5日,又被群主找了回来。</h1> <h1>  胡成来 :当年二队的活宝,幽默、风趣也能闹,常给农友起绰号,农友管他叫“胡来”,哈哈一笑从不恼。</h1><h1> 这几年农友聚会,一直没见过他,还以为他在外地居住,近日与清林去看他,才知道他是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不过他精神状态很好,还是那么乐观风趣。</h1>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杨松山 :有点清高,从来也不参加知青聚会,至今也没入群。</span></p> <h1>  刘淑明 我妺妹,七六年四月下乡。现在孩子的工作、婚姻大事均已完成,每天优哉游哉很轻松。</h1> <h1>  王一冰 七六年四月下乡。下乡虽不同期,但我和一冰父亲是忘年挚友,雕刻爱好也是受她父亲的影响。因此,同一冰如兄妹。</h1> <h1>  李艳芝 七六年十一月下乡。虽然下乡晚一岁,同样吃苦遭过罪。大群小群都聚会,农友感情最珍贵。</h1> <h1>  田建军 七六年十一月下乡。田老弟早熟悉,大修厂时在一起。你下乡,我回城,聚会才知你是二队的。我们同属《二队知青院校》毕业的。</h1><h1><br></h1><h1> 下面的兄弟和姐妹,基本情况都一样,你们下乡,我回城,所以不能胡乱讲,过段时间再补上。</h1> <h1>  于兆信 七六年四月下乡</h1> <h1>  董爱玲 七六年四月下乡</h1> <h1>  郝玉芬 七六年四月下乡</h1> <h1>  邱国珠 七六年四月下乡</h1> <h1>  </h1><h1> 每一次聚会都使我们感慨万千,难以忘怀,农友之情越聚越浓,感情越来越深。我们的友谊就像陈年的老酒越久越香醇。</h1> <h1>  二O一六年十一月五日敬仲胜利青年农场故地重游合影</h1> <h1>  二O一六年十一月五日合影</h1><h1>左起: 高淑芬 张淑华 张国军 费照华 刘玉勇 孙莲英 孙长林 袁 文</h1> <h1>  二O一七年正月初一知青团拜会男生合影</h1><h1>左起: 王建鹏 费照华 孙长林 宋文国 刘兆伟 王登奎 张东江 何清林 张国军 刘玉勇 程书堰 袁 文</h1> <h1>  二O一七年正月初六二队聚会合影</h1><h1>前排: 程书堰 刘玉勇 孙长林 孙志立 刘常德 王登奎</h1><h1>后排: 王美芳 王 萍 李艳芝 高爱兰 王 辉 高淑芬 孙桂敏 李云霞 李武斌</h1> <h1>  二O一七年十月二十六日二队知青聚会合影</h1> <h1>第一批下乡的知青合影</h1><h1> 前排右起: 王登奎 秦福来 王孚刚 郝淑玲 高淑芬 孙莲英 刘常德 刘兆伟 曹宁生 </h1><h1> 后排右起: 孙长林 宋文国 刘玉勇 程书堰 王建鹏 程家田 何清林 吴文祥</h1> <h1>七六年第二批和第三批下乡的知青合影, 右起:邱国珠 王一冰 李艳芝 田建军 于兆信 董爱玲 郝玉芬 刘淑明</h1> <h1>本次活动的组委会成员合影</h1><h1> 前排左起: 吴文祥 刘常德 王建鹏 刘玉勇 孙长林</h1><h1> 后排左起: 王登奎 孙莲英 李艳芝 高淑芬 秦福来</h1> <h1>二O一七年二队知青与齐鲁知青大群的刘琦、张忠诚、常君等嘉宾合影</h1> <h1>前排左起:刘玉勇 刘常德 周长生 曹宁生 孙志立</h1><h1>后排左起:刘兆伟 李艳芝 程家田 孙润秋 宋文国 王一冰 高淑芬 刘淑明</h1><h1> 王登奎 给大家拍照</h1> <h1> 朋 友 们 再 见</h1> <h1> </h1><h1> 再 见</h1><h1><br></h1> <h1>  刘玉勇 孙长林 吴文祥</h1><h1><br></h1><h1> 编辑: 刘玉勇</h1><h1> 摄影:孙长林 吴文祥</h1><h1> </h1><h1> 2017年11月5日开始编辑<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