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孟沛欣<br /></b><b>孟沛欣,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副教授,全国知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论文评审委员,艺术治疗师。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并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发展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概论、观众开发与拓展。并在中央美术学院针对在校学生开设艺术治疗工作室,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大学生。<br /></b><b>中文名<br /></b><b>孟沛欣<br /></b><b>国籍<br /></b><b>中国<br /></b><b>职业<br /></b><b>心理学家<br /></b><b>毕业院校<br /></b><b>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br /></b><b>主要成就<br /></b><b>我国第一位从事绘画艺术治疗者<br /></b><b>代表作品<br /></b><b>《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艺术治疗实践方案》<br /></b><b>开设课程<br /></b><b>艺术心理学、艺术发展心理学等<br /></b><b>供职单位<br /></b><b>中央美术学院</b></span></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艺术成长与心理建设</b></h1> <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儿童的美术活动与智慧和创造紧密相连,儿童学习绘画对儿童早智的开发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美术教学的现状是,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仍存在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幼儿一笔一画跟着模仿的教学模式。评价幼儿作品也以像或不像为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把幼儿的思维禁锢在一个框架中,完全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b></h1> <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儿童年龄小,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接触不多,所以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动作都是幼稚的,他们在画画时的意识、想象以及造型也都是幼稚的。这说明儿童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其心理状态跟生理状态是密切相关的;而其绘画心理当然也受到生理的制约。</b></h1> <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细胞约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在三岁以前形成的,智力水平也有一半是四岁以前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幼儿大脑发育之神速。几个月的差异,儿童的智力就大不相同。</b></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所以幼儿对绘画的知识与技能的把握能力也发展很快,不同阶段应不同对待。同时,我们还必须注重儿童心理积极、闪光的一面,那就是幼儿虽然缺乏生活经验,却非常聪明。</b></h1> <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他们好奇好动、富于幻想,求知欲、创造欲非常强烈。如果忽视这一点,对幼儿教育将是很大的损失。</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b>爱美是人的天性,新生儿一睁开眼睛,就喜欢看美丽的颜色。你如果在摇篮的上方挂上一个彩色气球,他的眼睛就会追随它。</b><b><br /></b><b>当他们拿起笔来,在一张白纸上画上线条和形象,看到颜色是那么美,会感到非常新奇,觉得好玩,于是想再试试,就喜欢上了画画。</b><b><br /></b><b>这时,如果家长或老师约束幼儿,强迫幼儿学一些简单而又枯燥的线条或几何图形,势必会让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b><b><br /></b><b>所以,家长或老师在早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的过程,让幼儿在趣味中掌握技巧,获得成功的快乐。</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b>儿童绘画的想象力是儿童心理光彩夺目的一面,儿童画画从"涂鸦"开始,这是规律。通过绘画活动,手、眼、脑得到一定训练,得到一点自由之后,孩子们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生理上的限制就不那么突出了。</b><b><br /></b><b>在教学过程中,家长或老师会发现孩子一画画就安静了,然而表面上看大家是安静了,实际上他们的思维活动都很活跃,这叫做外静内动。</b><b><br /></b><b>就以小班年龄的孩子而论,画东西根本不成形,大人们几乎看不懂,如果家长或老师让他们讲一下自己画的什么,他会告诉你这是个动物园,这边是猴山,那边是大象住的地方,这里有棵大树,上边住着各种美丽的鸟儿。</b><b><br /></b><b>他们能把自己画的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但在画面上根本看不出他所讲的东西。这就是想象,想象也是源于现实生活,孩子经历过或者听家长、老师讲的故事,也有在电视中看见过的事情,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绘画,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世界。</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b>儿童在绘画中充分展现自我<br /></b><b>孩子真正迷上画画,根本用不着大人去督促,一张画没有完成,家长或老师如果强行要求孩子停下来,他心里一定很难受,而且也没有心思做其它的事情,老想着没有完成的绘画,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相当不利。</b><b><br /></b><b>有一位大班的小男孩,他在画机器人打仗,画着画着跳起来,挥舞拳头,嘴里"答轰"叫个不停,好像自己身处其中。一位小女孩在画跳舞场面时,画着画着放下笔跳起舞来,嘴里还哼着歌曲,接着又画,画到得意时自己笑出声来,完全进入角色,全身心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之中。</b><b><br /></b><b>大人们很难理解,家长或老师也会横加干涉,吵吵闹闹影响纪律;孰不知这是孩子心理特征的一个表现。让我们给孩子一个自己创作的空间,表现自我、展现个性。</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b>凡是孩子们自己画的画,绝不会自己藏起来,一定会给大人们或老师看,希望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评价他们的作品,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说画得不像或者说线条没画好等等。这样,孩子的喜悦之情会被无情浇灭。所以正确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b><b><br /></b><b>所以,各位家长或老师,应该在了解幼儿绘画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做个有心人,因势利导,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但通过美术教育却很可能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播下天才的种子,让智慧和创造伴随孩子健康成长。</b></span></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孟沛欣是我国第一位从事绘画艺术治疗的博士,曾以博士论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艺术评定与绘画艺术治疗干预》填补国内艺术治疗领域的空白,在国内相关的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有关艺术评定与艺术治疗的论文,并出版译著《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艺术治疗实践方案》、《艺术与视知觉》这些译著将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引进中国,为艺术治疗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感谢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b><b><br /></b><b>给我讲了这么多这么好又非常值得借鉴的好的方式方法</b><b><br /></b><b>作为艺术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美术教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b></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