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澳角海上赏瑞兽

东山资讯

<h3></h3> <h3>  中国海洋报(文/林长华 图/许海钦) 说起动物园,大家一定不陌生,但你听说过福建东山岛的“海上动物园”吗?</h3><h3>  在东山岛东南沿海,有许多海蚀地貌形成的天然岛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铸造了恒古与神奇,也向世人展示了这些岛礁的神异和独特。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要数澳角湾的龙、虎、狮、象四兽屿,它们耸立在海面,犹如一件件精雕细刻、蔚为奇观的天然艺术品,镶嵌在蓝色的琉璃瓦上,被当地人誉为天然的“海上动物园”。</h3> <h3></h3> <h3>  远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虎屿。它宛如一只巨虎横卧于碧波之上,头部高耸,气势雄猛,双目眈眈,令人望而生畏。这只“巨虎”的头、脚、身、尾栩栩如生,连皮毛的质感都表现得十分强烈,它头颅前冲,双爪扑地,后腿欲飞,像极了《水浒传》中与武松搏杀的那只“吊睛白额大虫”,有的游客看到后不禁惊呼:“虎、虎,太像了!”</h3> <h3></h3> <h3>  象屿宛如一只肥胖浑圆的大象,两耳下垂,长鼻探入海中,仿佛要把海水汲干。它看上去形态逼真,悠然自得。象屿峰峦挺拔,陡峭险峻,象鼻底下有个海蚀的孔洞,就是有名的“象鼻沿”,小船可以驶过。</h3> <h3></h3> <h3>  狮屿位于象屿的西南处。与温和的象屿相比,这头“海狮”长鬣蓬松,昂首怒目,威风凛凛,恰如一只赤褐色的百兽之王,那雄霸的气势仿佛要吞下眼前的万顷波涛。忽见狮身长毛抖动,定睛而望,却是屿上劲草随风飘动。</h3> <h3></h3> <h3>  令人称奇的是,狮屿在天气变化时会发出吼声。原来,屿上低处有多处洞穴,受天气影响,浪涛会冲击洞穴,发出巨响。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狮子”吼叫预示着风暴就要来临,必须做好返航准备。狮屿前有一形如彩球的圆礁石。随着波涛起伏,“彩球”时大时小,那翻腾的白浪,更增加“彩球”的动感。《周易·乾》记载:“风从虎,云从龙。”果不其然,在狮屿与象屿之间又现奇景:一条驾浪腾空的巨大蛟龙出现在游客眼前,这就是龙屿。</h3> <h3></h3> <h3>  只见巨龙于浩荡碧波中,振绿鳞,舞铁爪,显露出几分狰狞与威武。龙屿中有一个奇特的海蚀断壑,宽约2米,高约7米,全长20多米。洞崆石壁峭立,通风透亮,潮水川流其间,构成了“海中一线天”。涨潮时,小船、竹排可以通过。落潮时,人可攀着礁石踽踽而行。</h3> <h3></h3> <h3>  乘船在“海上动物园”周游,从各个角度看到的 “四兽”形状不尽相同,给人以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这组瑞兽,给浩瀚的“蓝土地”增添了神奇的美景,当地人认为,虎隐喻“福”,象寓意“祥”,龙和狮正是中华民族雄威的象征。</h3> <h3>  值得一提的是,四兽屿与彼岸台湾在1.5万年前曾经是连在一起的陆地。冰河时期,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比现在下降了130米~180米,现在的台湾海峡是海陆变迁形成的。专家考证,台湾海峡远古时期横亘着一道浅滩,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至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至台湾西部。只要海平面下降40多米,这条浅滩便露出海面,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陆桥,因而这道浅滩被命名为“东山陆桥”。直到距今约8500年以来,“东山陆桥”才被完全淹没。由于“东山陆桥”连接起海峡两岸,这使有关远古人类及哺乳动物途经福建进入台湾的推断,有了科学依据。</h3><h3>  在这条沦为汪洋、沉睡海底的古陆桥上,不时可以打捞到古人类化石以及熊、野马、斑鹿、中国犀、剑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至今,考古人员己通过海底考古、挖掘、收集了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珍贵哺乳类动物化石达3000多件。我们称四兽屿为“海上动物园”,不但名副其实,而且多了一段两岸地缘相亲的历史。</h3><h3>  宁静、天然的澳角湾,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恬淡与悠闲。在那里不仅可以欣赏龙虎狮象四屿,戏浪拾贝,体验渔家风情,而且可以品味沧海桑田。</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