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滴血》——秦腔最耀眼的一块金子

促安

<h3>  戏曲是一种美的艺术,美到可以让演员自己都可以深深陶醉其中。这其中的东西太多太多,我想,搞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士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h3> <h3>  我看过的剧目很多很多,每一次看,总会能记住一两句词。当然,那些词对于肤浅的我并没有“三月不知肉味”般大的影响,但每一次想那些词,总会有一种如庄稼人把汗水挥洒在土地上的享受。我曾看完《三滴血》的团圆那一场,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说这是秦腔第一名剧。</h3> <h3>  在我心里,的确已对它盖棺定论。如果说在音乐上、在影响力上还有《火焰驹》与其持平的话,那么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是找不出来第二个剧目的。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关于《三滴血》的剧评,富有评论见地的评论家们的著作可以检索出一箩筐。很庆幸聪明的易俗社以这个剧目作为看家剧目,甚至是秦腔剧目中一块最耀眼的金子。</h3> <h3>  《三滴血》与《火焰驹》传唱了一百年,两个剧目的脍炙人口的唱段可以用两位数来数,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是一种最真诚最走心的艺术创造。艺术劳动劳动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为此而甘于倾注一切、奉献一切。</h3> <h3>  我始终坚信,一部剧目的好坏,可以用一些手段让所谓的评论家像猫咪般俯首帖耳,但绝对瞒不了创造艺术发展艺术甚至是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评判艺术的人民大众。我们不可否认当今依旧能创造出一些不错的戏曲艺术作品,但是,就长久而论,我们现代戏与新编戏在编剧的艺术水平上就基本上输在了起跑线上。第十一届艺术节的新编剧目,除了取材于小说、历史人物与纪实性的故事外,几乎没有传统剧目中以小人物写彰显大道理的故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戏曲艺术的遗憾。</h3> <h3>  不仅艺术将讲究传承,科学也在将就传承,一个突然冒出新理论而没有任何根据的科学研究人员很难在真理的道路上立住脚。牛顿正是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才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三大定律,所以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科学家。</h3> <h3>  所以对于我们的艺术工作者来说,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当前无法开辟新道路情况下,传承是戏曲最好的养护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传承需要来一次戏曲界的“古文运动”。</h3> <h3>  让我们怀揣敬畏之心,感受传统剧目的魅力,感受将秦腔从高原推向高峰的《三滴血》的魅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