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自驾游3

Cosica

<h3>照计划去了菲森镇。镇子中间是条汹涌河流,河上架着宽阔的大桥,两岸建筑多连体,不同于阿莫高镇家家户户独立别墅宽广草场,这里明显土地不够。</h3><h3><br /></h3><h3>镇子很大,商业化程度很高。我觉得它太像一座城市因而不美,洪太执不同意见。她在里面兴高采烈的拍这拍那,我却觉得无趣。昨天摔了一跤。头又被灯撞了两次,晚上还没睡好,早上八点多出门熬到现在下午5点,有点精力不济。</h3> <h3>菲森镇更像一个城市,很大,房子间距较小</h3> <h3>10/5/2017</h3><h3><br /></h3><h3>旅行的倒数第二天。对各类美景都已有点审美疲劳,不论是教堂城堡还是绿地峡谷,天天看着也就不那么让人兴奋了。</h3><h3><br /></h3><h3>好在罗滕堡大有不同。说是城堡,但不是那种摆在那唬人却无实用价值的地方,多数城堡只能在外面看看,让人赞叹一下这个村长好有钱,罗滕堡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镇子,只不过这个镇子就在城堡中。</h3><h3><br /></h3><h3>全城被城堡围住,中间一条主道由青石板铺成,汽车可以过。罗滕堡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房子,家家户户不同,家家户户都很美。</h3><h3><br /></h3><h3>镇中心是个广场,一幢像是市政府的建筑占了广场的主要位置,从广场各个方向走都可以走到城墙。</h3><h3><br /></h3><h3>全部城墙以正常速度走大概半小时可以走完,往外看山谷,往内看房子,这里的民居很像捷克风格,大部分红顶。</h3><h3><br /></h3><h3>城墙上刻着许多日本人及日本公司的名字。好奇查了一下,这是千年城墙需要维护时多方帮了忙,日本人应该出力很大。</h3><h3><br /></h3><h3>傍晚时忽然下起了雨。吹了一天风,本应该吹散云雾,不想它把云雾凝集起来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洪太拍晚霞的愿望又不能实现。</h3> <h3>罗滕堡市政厅</h3> <h3>这边的房子都是尖顶,多用红色,有些像捷克</h3> <h3>这个城门洞可以走汽车。我们的车就从这里进去的</h3> <h3>城堡外侧的过道</h3> <h3>到罗滕堡的时候天气很好,就是风大,没想到傍晚开始下雨。不过夜景很美,青石板泛着光,油亮油亮的</h3> <h3>镇上的肉制品店。小小镇子消费能力很强,看看这个店子中堆积如山的腌肉香肠就知道他不愁卖不掉</h3> <h3>城墙上俯拍的小镇</h3> <h3>下雨后街上空荡荡的</h3> <h3>漂亮的夜景</h3> <h3>这是个网红房子,旅游帖子里常常看到它。我从窗口里可以看到人在里面</h3> <h3>镇上的饰物店里的摆件。极其精美</h3> <h3>酒店房间的钥匙。中欧很习惯用这种老式样</h3> <h3>酒店餐厅的熊头。是真的标本</h3> <h3>10/6/2017</h3><h3><br /></h3><h3>从罗滕堡出发,上A6转E50。到布拉格机场大约380公里。</h3><h3><br /></h3><h3>刚出发没多久就是一场大雨,其间断断续续地时晴时雨,彰显中欧秋季天气不稳定的特点。</h3><h3><br /></h3><h3>到了纽伦堡高速地段只见数百辆货车密集蜗行。很担心像京珠高速一样堵死,但德国交警解套水平很高,相对国内几乎是瞬间畅通。</h3><h3><br /></h3><h3>司机也都是高素质。双车道两条路密密麻麻都是车,但左侧车尽量靠左,右侧车尽量靠右,中间挤出一条通道给有需要的人先走。</h3><h3><br /></h3><h3>还车有小小麻烦,这是到城市里最后一公里的通病,不识路。</h3><h3><br /></h3><h3>交了车浑身轻松,自驾是个苦活,特别是在车有疑似故障的时候。前几天胎压警告灯亮起到现在,虽然没有任何实际影响,但总像在心里挂着东西。洪太也焦虑,一直担心我们回不了布拉格。</h3><h3><br /></h3><h3>洪太说她想家了。以前她总是说我出门没几天就想回去,这次轮到她了。15天的旅行确实长了一点。</h3> <h3>不知为何我们回程定的是premium economy舱。价格上不觉得特别,找到位置才发现这优先经济舱座位比经济舱大了一圈,一路宽松回家。</h3><h3><br /></h3><h3>航班的工作人员除了一个南亚脸的矮胖空姐外,其他清一色的男士,普遍中年大叔的模样,斯文儒雅,不像空少,像教授。</h3><h3><br /></h3><h3>从香港回深圳的过程中需要不停与人争斗,全没有在中欧时的全民礼让,好像又回来了丛林社会。</h3><h3><br /></h3><h3>第二天开车去加油,先是一辆车突然变道抢了我的路权,又是一辆出租突然在前面停下,这都是大陆寻常事,但此时更觉野蛮。以后还得在这种丛林社会中生存,心中悲哀。</h3> <h3>15天中欧三国捷克奥地利德国之行,零零碎碎一路走一路记,回到家总还有意犹未尽之处。</h3><h3><br /></h3><h3>捷克以前被英国卖给苏联,从而吸毒将近50年,但因这国家强大的天主教背景和浓郁的人文传统,它实际中毒不太深。</h3><h3><br /></h3><h3>捷克弹丸之地却能制造斯柯达,捷克制轻机枪是名牌,重机枪也不错,突击步枪和手枪都很出名,虽是小国,却是机械制造大国,很有创造力。</h3><h3><br /></h3><h3>捷克创造力不光是在枪械制作,它的艺术文化创意也很有实力。遍布布拉格和CK小镇的各种挂件摆件冰箱贴的设计都很有捷克味道,闻不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气息。</h3><h3><br /></h3><h3>捷克很喜欢开各种博物馆。有私人的有国营的,有文化有艺术,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种类。我在布拉格就看到"共产主义"博物馆和"折磨"博物馆。希望这些东西就在博物馆呆着。</h3><h3><br /></h3><h3>捷克人开朗乐观。著名的好兵帅克就是捷克人。卡夫卡博物馆旁就有一家帅克餐馆,布拉格城堡那里我也见到一家。捷克人的信条是不要战争,实在要打,那就投降。</h3><h3><br /></h3><h3>这也是布拉格保存完好的原因。除了苏联坦克60年代跑进布拉格,这城市几百年不经战火。</h3><h3><br /></h3><h3>捷克人与人为善。我们在布拉格到CK小镇的路上丢了装有1000欧元和旅行证件的小包就是捷克人帮忙找回的,警察也负责。</h3><h3><br /></h3><h3>捷克让我诟病的地方就是年轻人喜欢酗酒后乱吼。常常傍晚时见到年轻人在路上呼啸。最夸张的是我们在布拉格的最后一晚整夜都被外面的狂呼声骚扰,可能是搞什么庆祝活动,声音未免太大。</h3><h3><br /></h3><h3>这国家的贫富差距也蛮大。乞丐不少,我在布拉格机场还见到身强力壮的流浪汉在垃圾桶里翻食物。CK小镇上衣衫褴褛的女歌者也令人唏嘘。</h3> <h3>奥地利风景相较捷克稍显平庸,但千年帝国的底蕴深厚,处处显出大国风范。</h3><h3><br /></h3><h3>奥地利不只有古典音乐,它的流行乐也很优秀,创作力旺盛。</h3><h3><br /></h3><h3>从包含几乎大部分现代东欧国家的大帝国萎缩成一个只有八个惠州大的国家,奥地利留下的都是精华。</h3><h3><br /></h3><h3>离开奥地利到德国直到从德国离开我都没有觉得自己到过德国。事实上德国的几个游览地方及沿路风光都让我觉得并没有离开奥地利,所以从心理上讲我只承认自己逛了一趟奥地利,德国是地理范畴。</h3><h3><br /></h3><h3>我到过的地方是巴伐利亚,这地方虽是德国,但和德国还是有区别。巴伐利亚就是拜仁,即拜仁慕尼黑那个拜仁,再往上追溯的话,巴伐利亚的原意是来自波西米亚(bohemia)的人,也就是捷克人。</h3><h3><br /></h3><h3>巴伐利亚在德国比较另类,尤其搞笑的是这里居然搞过一个叫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东西,但这不影响它是德国最强的州。</h3><h3><br /></h3><h3>德奥的服务业人员素质都很高,服务热情反映快捷解答清楚专业负责。这一点上捷克稍有差距。</h3><h3><br /></h3><h3>德奥的木制品都很好,强在创意。三国都喜欢摆件挂件,这在中欧是个大生意,事实上我们在中欧的几乎所有人家和店面都有不同的装饰品,都很衬托建筑环境,我们的房产太贵且太丑,管件摆件占地方且不太和环境合拍,就买的少。</h3> <h3>来中欧由于是自驾,所以对交通感触较多。以前在美国时没驾照没汽车,一直搭便车及打的,对交通情况很不敏感。中欧给人的印象是注重路权,对交通中任何情况都有规定,谁先谁后一目了然,偶有变通也是双方眼神协商,很注意礼让。这和大陆驾车时"撞我,或者让我"的情况完全不同。</h3><h3><br /></h3><h3>在中欧自驾千里,偶有一次遇到有车在路口停着,绕过去一看是个同胞在里面打手机。</h3><h3><br /></h3><h3>驾车打电话玩手机在中欧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车速都很高,许多时候又是单车道,这慢悠悠的只怕要引起警察干涉。</h3><h3><br /></h3><h3>在中欧开过车,只觉得同胞命贱,浑不把自己或别人的命当命。</h3><h3><br /></h3><h3>汽车礼让行人是常态,人命大于车,这个不需要解释。</h3> <h3>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千丝万缕,虽然行政上分为两国,实际上两边人都不见外,那关系肯定不会像台陆或者港陆那样生分。</h3><h3><br /></h3><h3>其实捷克和这两国也很接近,历史上和奥地利帝国是一体,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我估计捷克语和德语区别不大,彼此应该可以沟通。二战时包括波兰在内的几乎全部东欧国家都支持德国,就是因为有历史渊源。这也是战后这些东欧国家被打包卖给苏联的原因。</h3><h3><br /></h3><h3>三国的民族服装也很接近,至少我对他们是不能明确分辨。</h3><h3><br /></h3><h3>三国的农村(如果他们也这样分的话)极其富有,至少看起来是非常体面。如果在这种地方生活,人要增寿不少。</h3><h3><br /></h3><h3>一路驾车在田园风光中穿行,始终无法摆脱一种思维的困扰,他们看着也不是累死累活的样子,怎么就家家户户一副懂艺术的地主模样呢?靠种田吗?</h3><h3><br /></h3><h3>反观大陆农村,千年来都是一副去了被剥层皮还吃不饱的样子,问题到底出在哪?</h3><h3><br /></h3><h3>以前听德国同事讲过中国建筑不行,到处透风,浪费资源。这回来中欧搞明白了他的意思,大陆无暖气地区都说冬天时室内比室外冷,我们到中欧是天气低至6度7度,外面风大寒冷,进了房间立刻温暖如春,不是因为暖气,就是房子厚实,门窗严丝合缝。</h3><h3><br /></h3><h3><br /></h3> <h3>身处古老神秘的城堡,望着不远处的教堂,瞻仰着史塔赫夫图书馆,看着山下林中小径中漫步的小女孩,我忽然发现,原来精灵们是真的,王子和公主是真的,魔法学院是真的,一切童话故事都是真的。</h3> <h3>游记完结时候发现许多图片因为篇幅的限制而被撤了下来。美篇游记的载重量是100张图片,写到第三篇完结只放了20几张上去,那么我还可以再放70多张。</h3><h3><br /></h3><h3>游记是20年后考验我的记忆力的工具,把那些遗珠放进来不作说明,20年后看看我还能想起多少,希望都记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