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进的驻地》忆1984——1994青藏线德令哈

天歌的传说

<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看似贫民窟的房子,在30年前也算了上小康标准的了!呵呵~人生的一个轮回在数年之后,老一辈开始各奔东西,留下这些老平房毫无生气的被圈在原地。我们的同学当时接班的接班,内招的内招。接过老一辈人的历史使命,在青藏线默默奉献到如今,如今我们也已成家生娃,很多家庭的兄弟姐妹,都工作在西宁、柯柯、德令哈、格尔木、拉萨等地方!还有1996年前后走的一大批去中宝线铁路子弟。哎!一个家分八瓣。<br><br>  企业发展跟不上时代潮流,铁饭碗大锅饭都成为了过去,一代代的铁路工人在原铁道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领导下,顶雷子背贷款铸就今天动车时代!<br><br>  中国铁路工人都奉献了!让国人享受外国人都享受不到的安全高速列车,推动了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缩短了城市的距离;带走旅行的游人周游列国。你可想到现在的铁路工人在奉献什么?家庭两地分居,儿女在水一方,工作风吹日晒,工资勉勉强强。看看曾经的现在,这些老平房证明着什么!它证明了铁路工人的付出历史不能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进的驻地》忆1984——1994青藏线德令哈<br>  很多从84年来青海的铁路职工,当时拖家带口的志愿来青藏线,来自五湖四海的铁路家庭不远万里来到柯柯、德令哈、格尔木。在一片片的土坯房和后来建起来的砖瓦房里定居吃苦创业。那时,物资匮乏,当地没有蔬菜种植基地,所有的物资都是依靠一个铁路供应站和一个星期来一趟的西宁至格尔木供应列车。火车来了,很多地方的家庭都来打酱油,呵呵~没办法!当时能够买的的也只有酱油醋、食盐、蜡烛、冻肉蔬菜等;就连现在最常用的卫生纸都没有。因此,回来家家开始挖屋前院后的沙石地,拉土打土坯盖温室,在青藏高原上修建起来了小宇宙。家家开始了养花,什么吊兰、仙人掌、君子兰,有的在内地只不过的路边的草罢了,家家都当成了宝,就是为了改造一下这里的环境,但是现在人人恐怖的沙尘暴,在这里司空见惯,沙子打到脸上那叫一个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户户举家西迁,就等于是从自家的地里把根拔了,然后移植到柴达木在扎根高原,奉献青春和子孙!哎~真的是可歌可泣,很多家庭当时搬家变卖老家的房子,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一路上穿山越岭来到一个叫德令哈的地方!都不知道德令哈是什么意思。就这样柴达木我们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储存记忆的老平房依然存在!阳光依然每天都在光顾这里,很多失去记忆的老同学还依然迷失的在这里游走,去抓住儿时的伙伴,这个地方或许不久就被夷为平地,所有的过去也将变成瓦砾。记忆获将心碎一地,遗憾也将覆盖这里,让你失魂的哭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天上午路过老平房,我就顺道骑车溜了进来,四周回顾有点像是看老电影感觉,于是乎,我就选了这么一个地点“蹲守”哈哈……没想到,一个个电影演员悉数到场,现在的出租住户们,老人扫地,媳妇们打水准备做饭,小狗也来客串,感觉好像我们以前的生活又在眼前一幕幕重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平房的水房依然在使用,两桶水一毛钱,住在水房边的一位老人就这样一毛一毛收了十多年的水费,每天中午定时等人,人工放水,现在看感觉似乎我们是在这里观望过去,等待获将出现的那个人!<br><br>  回想以前,每家每户都要在不同的水房打水,当时还要去单位购买一长条盖有印章的小票,在打水时手撕一张递进窗口,家家排队的人很多,洗拖布的,洗湟鱼的,拉水车的,接水管浇自家修盖的温室种蔬菜的。东区和西区的平凡生活每天都这么简单!</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