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丽乡村——走进旧县乡”诗词创作采风活动掠影</h3> <h3> 十月金秋,天高云淡。应旧县乡党委、政府,县美村办邀请,县诗词楹联学会一行十多位会员赴旧县乡诗词创作采风活动。</h3> <h3> 迎着凉爽的秋风,随着车行的速度,车窗外行道树、路边的花坛景观、田野金黄的稻谷如波浪式的冲击,随视线放宽、放远。车子在一座桥头停下,官村的村牌便映入眼帘。 </h3><h3> 据考,宋朝李规松溪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居朝议大夫(从四品),其子李扶,宋绍兴十五年(1164)进士,官居苍梧太守(四品),因父子两代在朝为官颇有政绩,后人称其家乡为官村。</h3> <h3> 宋崇宁四年(1105),相传皇帝召见李规,知其家乡有口奇井,入夜水会溢出地面,便赐石井栏从兰溪运回,井栏上镌刻“不朽之功”等二十余字。</h3> <h3> 华严寺位于旧县乡李墩村。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修复。 相传,唐咸通年间,朝廷发生叛乱,皇叔外逃,在此处避难。皇叔观其地形,龙脉呈现,风景优美,乃风水宝地,极宜建庙,于是出资建造寺院,华严寺竣工时,叛乱已平息,朝廷派官兵寻至此地,皇叔误认为是遭叛军围捕,即在华严寺吞金自尽。皇帝获悉后,命地方官塑皇叔全身像一尊放华严寺,永受香火供奉,定每年六月初一为纪念日,并御赐圣旨牌一个(20世纪60年代已毁),寺庙香火延续至今。</h3> <h3> 唐代的石狮子头 。</h3> <h3> 南宋淳熙巳酉年(1174)福州石匠凿制的石水槽</h3> <h3> 用柱墩做的石臼,可见当时这柱梁有多大。 </h3> <h3> 庙后不远山上有一座宋代年间建造的六角形三米高的“舍利藏”石塔(原为一对,20世纪60年代倒塌)。2015年住持(演铭法师)带领大众居士发心按原样尺寸重建。</h3> <h3> 近年来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涌现出许多美丽乡村,马坪村是其中之一。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环境美,它让人们看到乡村的文化内涵,记住乡愁,产业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更提升。</h3> <h3> 南坡湾葡萄种植基地是松溪县首个高标准农业设施葡萄无公害示范种植基地。</h3> <h3> 进公路边大门下阶梯,走上一座用木板做的“浮桥”进入一片大棚葡萄架便是南波湾葡萄种植基地。</h3> <h3> 在葡萄园基地,大家看到了葡萄园的壮观美景,领略了现代科技给农民带来的创收,感受了葡萄园经营模式的科学性。</h3> <h3> 中峰寺(俗称留洋寺),在旧县乡岩下村留洋岭。据松溪县志载: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后毁。清康熙五十年(1711)重建,是松溪县内最大寺院。</h3> <h3> 禅寺四面群山环抱,雾竹叠翠,远望如宝莲盛开。</h3> <h3> 1940年1月,日寇窜过钱塘江,占领了浙江萧山,几乎每天都有日军的飞机轰炸,湘湖师范不得不分散学校迁往浙南云和、龙泉、松阳等地。1942年初松阳县沦陷,形势越来越紧张,日军又继续进犯云和、龙泉,同年11月湘湖师范不得不马不停蹄地从云和、龙泉县迁徙到与庆元县毗邻的福建省松溪旧县留洋村中峰寺设分部,师生约有400余名,次年4月迁移,历时5个月。 </h3><div> 据考浙江湘湖师范中峰寺分部师生们为了抗日宣传,成立了剧团和歌咏队学唱了许多抗日歌曲。剧团和歌咏队数次到松溪城里和庆元等地演出街头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唱抗日歌曲,贴标语,游行等活动,激发群众抗日热情。1942年春节除夕,分部全体师生们徒步到松溪城关公演抗日题材的《桥子》和五幕话剧《古城的怒吼》等宣传抗日文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鼓舞民众抗战热潮。</div> <h3>出句:风推稻浪兴旧县(一连子)</h3><h3>对句:日聚天光亮新城(施玉山)</h3> <h3> 信义光伏产业园位于旧县乡下塅村,是目前福建省内首座装机容量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该项投资2.76亿元,开工建设第一期30兆瓦光伏电站,并于2015年3月14日正式通过国家电网验收并网发电投产。</h3> <h3> 铜钵峡谷,位于松溪县旧县乡洋前村境内——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马山脚下,峡谷总长4公里,距县城12公里,距旧县乡洋前村仅一公里,是松溪县一个原生态区域。</h3> <h3> 从铜钵村出发顺着水泥硬化的小径前行。</h3> <h3> 水流自上而下冲击形成水潭,潭水至清如镜。</h3> <h3> 平静的水潭漂浮着青绿的水澡,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h3> <h3> 小径在笔直的枫树林下显得更加的悠长静谧。 </h3> <h3> 山映衬着水,水倒映着山。</h3> <h3> 铜钵峡谷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这是野生猕猴桃。</h3><h3><br></h3><h3><br></h3> <h3>摄影:陈启贞等诗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