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序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同學,你相信命運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以下就是我關于命運的真實故事,你閱後信不信由你。</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文革輟學</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初中一年級放完寒假,正准備升讀初二的某天,突然街上傳來幾聲乒乒乓乓的槍聲,有人在大聲呼喊著:"快跑吧!革聯和促聯打起來了,文革武鬥從此拉開了序幕⋯⋯。</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時時槍聲此起彼落的混亂年代,各級學校被迫停課,學生們也就各奔東西,各自找樂子了。家住海邊的我不是下海游泳、摸魚捉蟹就是上邻居同學家的三樓天台,看着他家的一群鴿子在天空上下盘旋,耳聽著鴿哨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不禁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如鴿子般在天際間自由自在翱翔⋯。</span></h1><h1><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上山下鄉</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子過得不知不覺,突然一天,家里來了不速之客,一位居委會干部送來一份通知書,家有五兄弟姐妹的我们最少須有一人報名上山下鄉。當時老大已參軍,大姐也去了郊區農場務農,二哥當時已是廈門五金廠的二級工人了,而弟弟又幼小,故排行老三的我在十八歲那年揮淚灑別親人,登上了西去福建上杭的知青上山下鄉專列。就是那天這麼的一走,從此讓我逐漸遠離故土,浪跡天涯,四處漂泊,再也無緣重返故鄉定居,只能成為偶爾回鄉省親的匆匆過客。</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一隊八人的廈門知青,被分配到上杭蛟洋的一個極為偏僻的小村子里。幾十戶村民的黑老房子參差錯落地聚集在一起,我和小我一歲的鄰居小伙伴被分配住在一農戶家里,他家豬圈旁的一間堆放柴草的小房間成了我們的宿舍。從小在城裏里長大的我們在那一刻開始成了地地道道的山村農民!那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山村處處鮮花綻放,仰望山坡上那高大的松樹和樟樹,被和熙的春風輕拂著翠葉嫰枝發出沙沙的聲音,伴著各種小鳥清脆悅耳的嗚叫聲,奏出一曲曲的美妙迎春曲時,仿佛只有這一刻才能稍稍減輕我們的離鄉情愁⋯。</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小山村頓陷入一片黑暗之中,這也是我們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候了。躺在床上望著漆黑中用棺木板臨時搭成的天花板,還有兩個擺放在我們小屋正門口的挑糞桶,發出陣陣惡臭從門縫直窜而入。尤其半夜三更大小老鼠在棺材板上吱叫打架上竄下跳、乒乓作响時,我的鄰居小伙子被吓得蒙頭直打抖索,低聲哭娘喊爹,徹夜未敢入眠。那時的我們才深刻領悟"慘"字的真諦!</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鄉那一年也正是我們長身體的時候。白天與農民一樣挑著一擔百拾斤重剛收割回來的稻谷,一走就是十几里崎嶇山路。再或扛著剛從小溪上游漂流而下已浸飽溪水上百斤重的火車路軌枕木,一步一喘地爬上又高又徒的斜坡,肩上腳上的水泡破了又磨,磨了又破。每天中午只能帶上一小罐又冷又硬的米飯加上一點咸菜充當午餐。如此超強的重體力活,加上頓頓缺油少餐、食不裹腹,這哪是我們這些從小在城市里長大也從未干過如此重活的小伙受得了?那時直餓得兩眼發花,雙腿打顫,骨弱體瘦⋯。這還不算,更難熬的是在那寒風刺骨的冬季里,卷起褲管赤着腳在齊膝深巳結寒冰的水田上勞作,一不小心被碎冰割得鮮血直流⋯,等等的慘況,這一切的一切,相信亦會是當時大部分知青的親身經歷,故此就不再一一細述了。</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第一次命運轉折</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年後,終於盼來第一次知青招工。招的是福建建設兵團漳平煤礦的挖煤工,雖分配到我們小隊就只一名額,卻在每人心中燃起新的希望!當時明知下井挖煤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但個個都夢想能早日走出這生活異常艱苦的大山,去嘗試人生另一個旅程,盡管未來的道路仍然是坎坷崎嶇,甚或生命危險,但人人都在力爭。最後不得不由村干部根據知青一年中的勞動表現而進行集體表決。幸運的我競被選中,這一切可能歸功于我平時還算能吃耐勞,及善于與鄉親們打成一片,還自告奮勇地為村裏辦起了黑板報,讓這閉塞已久的小村落從此有了文化的傳播⋯。</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後在焦急的期盼中終於接到了招工單位的正式通知,不想此時幸運之神竞悄悄的眷顧了我。到福建建設兵團龍岩師部報到時,不是被分配到漳平當挖煤工,卻被分配到師部的警通連,成了一名不穿軍服的兵哥哥,命運的第一次轉折也由此開始。</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警通連顧名思義乃警衛通訊連,其時師部連以上干部均為現役軍人,我們的服裝及帽子雖少了軍徽,但與部隊編制及平時訓練無異。清晨聞號而起,白天軍訓,步操或實彈射擊,晚上輪流站崗放哨。嚴格的紀律要求和軍事化的訓練培養了我刻苦耐勞、堅韌不拔守時守信的性格,為今後的人生道路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軍訓期我扔過手榴彈,手槍、步槍及衝鋒槍均熟練操作而成了連隊神射手。然真正為我鋪開通往大學之路的是到警通連一年後。當時連隊文書因為家庭原因暫離連隊,連隊指導員在挑選繼任文書時,該文書向他舉薦了我,原來有次文書在編寫連隊黑板報時我曾在旁幫過忙也淺露了一手。于是,入伍的第二年我継任了連隊文書,免去了早操、軍訓及值崗,專心于文書工作。從此,每周一期的精彩黑版報深受連隊領導尤其是指導員的贊賞,師部的首長也風聞而至親臨連隊參觀⋯。</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第二次命運轉折</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入伍第二年的某一天,終於喜迎重入校園的契機。那年各高校開始在全國各地招收工農兵大學生,幸運之神第二次眷顧了我,這也是我命運的第二個轉捩點。當時整個建設兵團師部也只獲一個招生名額,師部下級單位各推薦七位參加考試,我們師部和連隊領導經研究,較符合文化條件也只推薦我一個,故連我共八人准備應試。當時只有初一文化的我,急急尋來高中各課本在十天內廢寢忘食日夜不停惡補,以致在筆試后差點昏厥于考場⋯。當那天師部接到通知,八人中只有我一個被錄取時,整個連隊爆發一片歡呼!從我們的連長和指導員喜悅的眼神中我可以讀懂他們,因為我為我們的連隊爭了光!</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下來是學校招生辦負責人面試階段。雖然事隔如此多年,但當時面試的情形,那一言一行如同昨天般歴歷在目,仍鎸刻腦海中,畢生難忘!猶記得首先迎來廈大中文系的面試。此時已離家數載的我,若能重返家鄉讀大學,那可是夢寐以求的事。故當招生負責人問我是否願意入讀廈大時,我當即表示非常的願意,並懇求招生人能錄取我。當招生人明確表示了如無特殊情況會錄取我時,那刻激動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緊隨後,福建医大招生辦一女負責人也對我進行面試,同樣詢問我是否願意入讀福建醫大。由於當時一門心思只想回廈讀書,幻想着畢業後能留廈工作,且畢竟廈門才是我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故不加思索地加以婉拒,並有意告訴她我巳被廈大中文系錄取了。不想她竞然說,我看你的氣質做醫生會比廈大中文系畢後當老師或搞行政來得好,醫生是一個技術性很高和高尚的職業,深受社會廣泛尊重,相信我的眼光,你若能成為一名醫生,將來定大有作為⋯。雖然此時的我內心是非常感激她的熱情誠懇,但能回廈大讀書已成我迫切和堅定的信念。故我再次婉拒了這位醫大和藹可敬的招生人,同時在內心深處非常渴望着能早日收到廈大正式録取通知書。</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後在不安和焦盼中終於接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當懷著激動萬分的心情,用顫抖的雙手打開錄取通知書一看,頓時如同一盆冷水當頭澆落,心裏頓時凉了半截,録取我的卻是福醫大醫療系!而當時面試一再承諾會錄取我的廈大竟沒兌現,心中熱切回故鄉讀大學的願望終於徹底破滅,整個人頓時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何去何從?在猶豫不安之中傳來了家里消息,在廈五金廠當工人的二哥競然也在此次招生中被廈大中文系錄取了。父母親的意思讓我入讀醫大,兩兄弟畢業後一師一醫,一門雙傑,在當時年代是多麼風光一件事呀!于是不得已下我只能尊從了父母的意見,懷著矛盾的心情而跨入了福醫大的校門。</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入讀福建醫科大學</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還記得入校不久,在學校的小路上巧遇了當時招生負責人(抱歉,時隔如此多年,我已想不起她的姓名了),她微笑地問著我,怎麼樣,小張,我對你說的沒錯吧?學校環境這麼好,希望你努力學習⋯。雖入讀醫大非我所願,但生米已做熟飯,我唯有向這位可敬的老師報以感激的微笑。</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緊張的校園生活開始了 ,我只好收拾心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之中。課堂上認真聽取老師講解,課堂外一有時間就一頭扎進圖書館,在浩瀚的書海中探索醫學奧秘,逐漸地我被醫學這博大精深的科學所吸引,從一開始的抵觸到發生興趣而完全沉溺其中。以致除了每期和祥春、伦生同學負責出刊我班的黑版報和參與一些體育活動如打打排球等外,一門心思盡付學習中⋯。</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一次在上組胚課時,老師要求我們邊看顯微鏡邊把細胞整體形狀和結構畫出來,可能是我的書畫底子幫了我,當老師看到我的作業時,一付不能相信的眼神看著我,說你畫得太好了⋯。也就是這次的顯露,當然也有組胚不錯的考試成績,讓此老師認為我有當組胚老師的天份而推薦給組胚教研組,並受到陳奕權教授的青睞。從此陳教授也就開始有了在我畢業時把我留下當組胚教研組老師計劃。此是後話,容後接續。</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理論課結束後是見習階段,見習醫院的老師分別帶領我們走遍了醫院的每一科室。或許此時我巳把自己代入了醫生的角色,也或許是有那麼一點小天賦,我總會覺得老師每每講的內容我能很快理解和吸收,一些難懂或關鍵之處也一點就明。漸漸地領悟出,若想今後成一名好醫生,必須在各方面努力學習,認真刻苦鑽研,全面掌握各種理論知識,打好基礎。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還記得在實習前我們有過一次下鄉學習的機會,我和幼駒等同學被分配到晉江青陽一個鄉村的衛生所進行學習鍛練。一天來了個急腹痛的病人,赤腳醫生檢查後下不了診斷而束手無策,我們在經初步檢查後,根據其眼睛黃疸、右上腹部劇痛和向背部放射痛,伴有發燒及右上腹部壓痛,而初步診斷為急性膽襄炎,建議用慶大霉素注射治療,果然幾天後病情得予控制而最終痊瘉。這也使我第一次感受到醫生治病救人的成就感,也由此激發了我今後成為一名好醫生的決心和信念!</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見習後迎來了臨床實習期,我和部分二中班同學被安排到莆田醫院實習。在這段實習期間,不斷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病人病症,從而讓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加予印證結合,不斷加深理解,也遂步掌握了臨床上對病患的診療技術,為今後的醫療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於此同時,我對疑難雜症猶感興趣,不明之處必向導師虛心求教。有暇時即埋首閱讀中華醫學雜誌,對雜誌內列載的各類疑難病案最後作出的病例分析及治療方案反復捉摸求證及至最後理解。這一方法確對我診療技術的進步輔益良多,而在後來的醫療工作中也得到了有力的印證⋯。</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畢業那天終於來到了!當手捧畢業證書那一刻,內心激動已是無法用語言表逹。然而興奮的同時也感到些許失落,因為陳奕權教授也告訴了我,本屆畢業分配原則,國家規定了必須何來何去,故學校暫無法在我一畢業時就被留校任教,讓我先回基層醫院報到,隨後再想辦法與基層單位恊啇調回⋯。事到如今,無奈之下只好懷著萬分失望的心情,如期前往福州的建設兵團總部報到,當即就被分配到了永定礦務局醫院(即由廈門鼓浪嶼醫院暫遷至永定的醫院)。</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畢業分配礦區醫院</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礦區醫院座落在永定坎市邊緣地帶的一座四方形土樓。報到的那天,老舊的內外結構讓我驚訝得目瞪口呆,這比我想像中最劣等的醫院還不如,與一所最最普通醫院的外觀也有天壤之別,一顆失望至極的心頓時直沉谷底⋯⋯。整座土樓共分上下六層,內部全為木質結構,走起路來咔咔直響,令人膽戰心驚。一樓為門診,二樓三樓為外科、婦產科病房,四樓五樓為內科、小兒科病房,六樓為五官科、中醫科等混雜病房。由於我對酒精過敏,院領導同意我的要求分配在內科。</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於是在這偏遠地區,在這怪模怪樣的民居式的醫院裡,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從醫生涯。雖這裡工作生活環境艱苦,條件強差人意,但既來之則安之。同時醫院的多數醫生護士均系廈門人,他鄉異地見到家鄉人如同親人,有了一些歸屬感,故也就暫且放下心結,全情投入到醫療工作中去,力求能為當地工人農民做點貢獻而不枉負這些年所學。</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於醫院格局太小,內科與小兒科併一起,也就不分門診或住院醫生,只是定期互換。猶記得剛到醫院工作不久,由於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接班後獨自把一個患急性中毒性肺炎併發心肺驟停的八個月大男嬰成功搶救過來,受到患兒家屬和院領導的感激和表揚。而後又不斷有因家庭變故或糾紛的農民服樂果農藥中毒昏迷,性命垂危而陸續經我搶救成功而治癒出院的等等案例⋯,漸漸地在醫院嶄露頭角,成了醫院內較獲醫患好評的最年輕醫生,於是門診掛號排隊候診的病人每天都在遞增中⋯。病患的支持和院領導的鼓勵使我加深了對醫療工作的熱愛,從而更加堅定今後必定成為一名醫德兼備,技術精湛好醫生的決心。</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這樣,在這土樓的醫院裡渡過了畢業後的第一個寒秋。一天突然接到陳奕權教授來信,信中告知我,在我離校半年後母校就巳多次致函建設兵團和醫院領導恊調我回校任教一事,經多次協商,雖最後獲建設兵團領導勉強同意,但到下屬礦務局領導和醫院領導時卻不獲批准,唯一理由是我們亦需要這樣人材。萬般無奈下,學校最終願意以三個應屆畢業生與我交換的優厚條件也都被婉拒。有鑒於此,陳教授只好建議我先爭取回母校內的附屬醫院進修,在這期間再想想辦法。如我同意,母校可通過附屬醫院為我取得進修名額。此時的我,想想也只有如此了,或許這才是能調離的唯一辦法。果然過後不久,收到了學校附一院的進修函,而此時的院領導也正想重點培養我,故未加任何阻礙而順利成行。</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重返母校附院進修</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是,在畢業後的第二年我又重返母校的懷抱。當再次望著母校美麗依舊的校園和不時從身邊穿流而過的學弟學妹們,心情卻是如此的複雜和矛盾。此刻我內心深處一方面非常渴望成就一名救死扶傷的好醫生,另方面又擔心一輩子在那窮鄉僻壤的小醫院不能展我所學,施我才華,而抱憾終生。如果這樣,不如爭取能早日調返母校任教,說什麼也好過被默默無聞埋沒在那異地他鄉的小醫院中⋯⋯。</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進修期開始了。我主修的科目是內分泌和消化系統,分別師從倪逹人教授(當時還是主任,但在國內的內分泌專科上已享有盛譽了)和髙麗貞主任。工作之餘,我再次成了校圖書館的常客,醫學雜誌上各種疑難雜症仍常常吸引着我,除白天醫院上班或值班外,稍微有暇時便埋首書堆,沉迷其中而廢寢忘食,如飢似渴拼命吸收來自書中的各種診療技術,並不斷與進修中所遇的各種疑難病案融會貫通,從而使醫療技術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更大的提高,因而也頻獲導師們的共同贊賞。在這期間,當然協調回母校的工作也同時緊鑼密鼓的在進行中,然陳教授什麼辦法也想過了,甚至想到讓我在學校找某系主任甚或某校長的女兒談對象結婚,以創造合理條件最終調回學校⋯。</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組胚教研組老師們如此熱心和關懷使我非常的感動。因此我也一直希望能在進修期中為教研組做點什麼貢獻。恰巧此時系主任交給我一項仼務,為新一届同學出版新的組胚教科書內各種各樣的細胞結構加畫插圖,我當然義不容辭欣然答應。于是利用晚上不必值班時進行繪作,兩周後終於繪好,隨後不久新書也被印刷出版了,成了新一屆學生的教科書⋯。雖然最終我也無法被調回母校,然每每憶起自己也曾有為關懷我的組胚教研組作過那麼一點小貢獻時,心中也稍感一絲安慰!</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再回礦區醫院</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年的進修期眨眼過去了,當怀著依依不捨心情再度告別母校和可敬的組胚教研組老師們及附一院的導師們,重返山村醫院的那一刻,放飛了一年的心又重攏籠中。唯一意外驚喜的是醫院搬了,新醫院座落在一座青翠美麗的小山下,山腰上一排排整潔的員工宿舍,山腳下的醫院面積頗大,各科室齊備,门診及各科的住院病房前後分開,頗具規模,闊別一年後竞搖身變成了一家貌似的正規醫院!那天,當心存最後調回母校任教的一絲希望在歸途中幻滅後,回來後不得不再面對眼前的現實。既然調離巳無望,又甫見新醫院有了一定規模,一顆矛盾復雜的心直到此刻方歸平靜,才真正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醫療工作中去。由於歷經一年的刻苦進修和導師們的殷殷教導,使我的診斷能力和醫療水平確得進一步很大的提高,至今我仍可以這樣自豪的說,那時凡我在門診收入住院病人的初步診斷,均能與出院時的最後診斷基本一致。而對一些疑難雜症的診療技術也得心應手,治癒率也甚高,從此名聲悄然鵲起,病患也風聞而至,以致越來越應接不暇⋯。</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第三次命運轉折</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79年初,此時經已定下心來準備專心致志地投入到醫務工作中去的我,命運之神的第三次眷顧又突臨而至。皆因我僑居香港多年的表叔突然攜表嬸回廈省親,家人通知我速返廈會面,就在見到他們的那一刻起,我這一生中的命運也徹底由此改寫!交談中當叔父獲知我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偏遠山區工作,而每月也只有四五拾元的薪水時,感覺太不可思議。他說在香港最普通的醫生一年收入也有幾十萬港幣,如能自開診所那就更多了⋯。這一切的一切當下直聽得我目瞪口呆。叔父表示假如我願意去港行醫,可趁此他們在廈機會一同去辦理申請赴港的相關手續雲雲。當時心想,既然調返母校任教的機會已告無望,然不成就這麼一輩子呆在偏遠的兵團醫院?現既有此良機,豈容錯過?當然家人也一致同意我能去香港是最好的歸宿。於是翌日冾詢公安局有關部門瞭解申請赴港定居事宜,獲悉我與叔父是表親而非直系親屬關係,不符合申請移民香港條件,除非我是過繼與表叔父為子,這樣才符合申請條件。有鑒於此,為我今後能赴港行醫,我與叔父當即找到廈門公證處為我辦理了過繼證明,從而為我敲開了赴港之門⋯⋯。</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下來日子是在焦慮不安和翹盼中飽受煎熬。深怕赴港申請洩露而再次被礦區領導和院領導知悉而遭阻礙,因此時他們已把我列為重點培養對象了。故呈交永定公安局有關部門的申請是在私下秘密進行,而頻頻奔波赴縣城查詢結果也得找出諸多藉口加於掩飾。幾個月後,終於得知巳獲縣公安局批准,並巳轉送上級龍岩地區公安局作最後審批。此時有朋友幫我側面從公安局瞭解到,在我前面候批的申請者巳有數百人之多,如按每月龍岩地區只有兩個批准名額計,輪到我時不知要等到𤠣年馬月了,一顆心 不禁直墜深淵之中⋯。</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看著年底將近,獲批消息仍如石沉大海。就在這萬分無奈的焦盼中,有一天突接表嬸從香港來信,信中告知叔父自從廈返港後胸部一直疼痛不適並咳痰帶血,經香港醫院診斷為肺癌晚期,在香港醫院治療幾月後現轉往廣州中山醫院腫瘤科治療,並說叔父希望我能盡速申請赴港。信中也併夾著醫院的診斷證明,以便讓我作為佐證呈交公安部門提出特殊要求等等⋯。於是懷著沉重的心情即時向有關部門呈交醫院診斷證明並提出迫切要求,希望有關部門能多加體恤親人病危而能據情通融,早日批准赴港申請。由於病情屬實,情有可原,不久赴港申請終獲批准了。當消息傳到時,雖期盼已久的心願終將實現,然此刻心情喜憂參半,喜的是終於可以馬上赴港了,憂的是叔父此時仍臥病榻上不知病情究竟如何?⋯⋯。</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遠赴香港</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79年底的那天,當坐上赴廣州的列車,伴隨著火車的那一聲鳴叫,一顆牽掛叔父的心驟然飛向那遙遠的香港。當日抵廣州後轉乘深圳大巴,再從深圳羅湖出入境口岸過關後乘火車終抵香港。表妹于九龍紅磡火車站接到我並帶我回表叔家時,一見到巳從廣州中山醫院返港骨瘦如柴的叔父時,一顆顆悲傷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叔父喘著氣斷續告訴我:原來他打算讓我到港後在經濟上支持我,先不必工作,讓我專心補習英語和粵語,然後重考英聯邦政府認可的醫學證書,以便此後可在港合法行醫。然造化弄人,不想叔父㦬患絕症,近一年高昂的醫療費迫使他把一手創辦的旅行社和一間高級住宅都轉賣了,如今只租住一房一廳的約四十平米的小住宅。雖然我此時也只能臨時棲身在小客廳的雙架床上,然內心仍充滿著對叔父一家的由衷感激之情。</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事無常于瞬間,既来了唯有接受命運的安排吧!我想叔父一家如今經濟窘迫,叔父病重開支大無收入,表弟妹還在英國讀書,我應該出外工作減輕叔父一家負擔。于是一周後在香港的北角春秧街(在香港的福建人聚住的區域)與人合租了一間僅容一雙架床的廳邊板間房,每月租金每人各200港元(注:那時的200元也不是小數)。安頓後沒幾天,表嬸帶著我去當時香港的工業區--柴灣的一家中小型電風扇廠應聘。當時的香港不諳粵語的特難找工作,社會又特別瞧不起大陸的新移民,所以無奈之下只能從最不需要說話的工人做起。</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一、工人學徒</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此,初臨貴境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電扇廠工人。由醫生變工人,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似乎是命運弄人!自此每日天剛亮五點起床,排隊輪候洗臉刷牙花去約一小時(因此住宅被間成約十間大小出租房,擠住約二十多人)。六點出門在街邊買個麵包一瓶礦泉水,上巴士後邊坐邊吃。當時的香港工廠多採用計件式薪酬,多勞多得,為多掙點錢工人們七點半都巳上班了。我的工種是繞縫電機上變壓器的銅線,由於生手,從早晨七點半起,除了中午半小時午飯時間外,直幹到晚上九點鐘後才回到家。每天十幾小時超強工作,一個月也才能掙到三四百元。但隨著掌握了操作決竅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直至每月可獲得八九百元的薪酬。當然所有薪酬除留下我的每月房租和三餐費用外,其餘全交給表嬸以幫補其家用。那一年我體重驟降了十幾斤,人也消瘦和憔悴許多,皆因每晚九點到家後又要輪流煮晚餐,待吃完飯又輪候到我洗完澡巳近十二點了。人一倒床馬上呼呼大睡,直到早晨五點被鬧鐘驚醒⋯。每當疲累過度時,只能以天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阿Q精神聊以自慰罷了。</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約半年後叔父終於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在悲傷中和表嬸一家送走了叔父。以後我開始關注報刋上的招聘廣告,幻想著能找到一份與醫療有關的工作,以不致荒廢了多年所學專業。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看到一則香港上環一家政府創辦的那打素醫院招聘手術室助理廣告,當時明知我對酒精過敏,仍執意前往一試,希望找到與醫療相關行業。在面試官面前,雖然文字答卷全悉通過,但口試一關過不了,面試官不無遺憾地說,雖然你的業務能力我們認可,遺憾你不懂粵語,現在病人多為廣東人,你不懂粵語不行⋯⋯。就這樣,僅存心底的一點幻想再度破滅。失望之餘,我唯有依然日復一日咬緊牙關,堅持幹著這艱苦的工廠工作。如此辛勞的日子競能被我熬過了一年,應歸功於經歷了上山下鄉和建設兵團艱苦磨練,培養出我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由於在此期間不斷與工友的交流中也逐漸學會了一些日常粵語,心想也是該換換工作環境的時候了,否則長此下去必會將身體搞垮。</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二、售貨員</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是第二年在香港一位朋友的介紹下,到了地處香港較繁華地帶之一的灣仔一家國貨公司"新中華國貨"應聘。該司人事部經理見我履歷表上一手好字,又曾經在國內當過醫生,即時聘用了我,並安排我在中醫藥櫃臺上任售貨員,月薪起點八百,早晨九點至晚上九點上班,包午晚兩餐,每周輪流休息一天。這樣的工作,巳讓當時的我覺得非常滿意了,因為中醫藥櫃臺的工作多少還能與醫療有些相關,讓已是空虛的心靈得到那麼一絲安慰。</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於身俱些中西醫學知識,在中醫藥櫃台幹起來也頗得心應手,每每介紹客人買藥時也能有的放矢,往往會讓顧客满意而歸。幾個月后,國貨公司總服務台的一名員工突然辭職,其工作性質是為一些香港顧客或來自外國的華人華僑,在這裡買完國貨後再寄給旅居國外的親友,於櫃臺包裝後為他們在包裏單上填寫姓名地址等,然後通知郵局到公司服務台取件郵寄。當時人事部經理鑒于我的文字好,又懂說國語和閩南語,便于與顧客交流,故決定調我頂替該職位。雖當時內心實有千百個不願意,但人在屋簷下哪有不低頭?你若不服從工作安排你就得滾蛋,于是唯有無言接受。然而錯有錯著,沒想到這一次崗位調動也是命運之神第四次對我的眷顧,讓我有幸遇見了這位令我終生難忘的貴人⋯。</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三、遇貴人,第四次命運轉折</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位旅居美國的福建籍老華僑,每年會定期來香港探望在港定居的女兒,而女兒家與國貨公司近在咫尺,故三五兩頭會來這裡逛逛,也順買些物品寄回美國。由於同為福建老鄉,一來二去彼此也就慢慢熟絡了,一次在郵寄包裹時她突然問我,你的字寫得這麼好該是念過大學的吧?當她獲悉我曾在國內當過醫生時,不由非常惋惜地說:在這地方工作只能埋沒你這種人材。你有沒有想去銀行工作?當時能去銀行工作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由於我來港后不久就到工廠打工,為多掙點錢幫補表嬸家用,實在太累了一個月也就爭取休息那麼一天,整日蒙頭大睡,哪有時間逛游這處處高樓林立、高級大啇場遍佈、夜景燈火璀璨如此繁華的香港?雖身居其中也有一段時日,但此時的香港對我仍然是那麼的陌生。而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銀行的地位在香港是不容置疑的,因此銀行工作待遇高福利好,一向被視為終生打不破的鐵飯碗,就算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想在銀行謀一份差事也談何容易,更何況我是初臨貴境不到兩年的新移民,那就難如登天了!可這位和藹可親的老華僑卻是很認真地說,她的女兒現是香港中南銀行的支行經理,若你真想去銀行,我回家和女兒說說,如銀行需要招聘員工,讓我女兒為你介紹介紹⋯⋯。見她如此熱心,也不便即時拂其美意,只好唯唯諾諾的點頭答應並表示誠摯謝意,但內心始終覺得不太可能,過後也就不放在心上了。不想兩天後的周日下午,老太太真把在銀行當經理的女兒帶來了,與其說是見見面不如說是前期面試更貼切些。此經理在初步了解我的情況後,認為我還是較符合條件的吧,當場就讓我寫份個人簡歷交給她轉呈銀行人事部,並告訴我如人事部有意聘用,會約談面試,讓我等電話通知。</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四、銀行信貸員</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後的幾天在忐忑不安和期盼中等待,非常擔心銀行不給面試機會。當那天突接銀行的約見電話時,一顆狂跳的心似要蹦口而出。不想面試結果競被順利錄取了!人事經理鑒于我會國語和閩南語,有意把我分配在總行華僑部工作,專門負責接待和處理来自華僑的存匯款業務。在那個年代,許多旅居東南亞國家的老僑啇都非常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常集資募捐家鄉辦學、修橋、修路,而其中多數的善款匯寄都會選擇在此家銀行辦理。然意想不到的是,當我正式上班的那天,人事経理却讓我去位於香港上環的支行報到,說是那里的經理要求我安排到那裡去。當滿腹疑慮地來到上環支行報到时,不想見到的主管經理竞是我的入行介紹人。</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香港島除了中環為主要的金融貿易中心外,還有就是上環,這里各類啇舖雲集,其中以參茸海味店最多也最出名,而這些老板多來自福建、潮汕及客家的早期移民。该支行的許多客戶也均為此類啇家,所以業務發展部(信貸部)也正需要我這樣既懂國語又會閩南語的人,方便與他們進行業務溝通和聯繫,故支行経理一再向總行要求,而最終把我調到了這家支行負責信貸方面工作。</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此我就在這家銀行開始了我長達七年的銀行信貸工作。以下我只能作簡單扼要地闡述,否則若要詳盡地介紹這七年中種種經歷,那几天几夜也說不完道不盡。概要地說,為了報答此經理及她媽媽的知遇之恩,在她領導下,我兢兢業業地認真工作,努力完成她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也就在我加入銀行工作的那一年,在廈門師範學校畢業身為中學教師的太太也獲批來港團聚。83年初當我們的小孩出生後,銀行上級領導鑒于我兩年來工作出色,表現較佳,同意分配我一套兩室一廳的員工宿舍,此宿舍位於香港北角新光戲院樓上,生活交通都非常方便。從此我們告別了四處尋租找房的搬遷歲月(之前有過在一年中為尋求較廉宜和交通地點方便的租屋連搬四次家,苦不堪言),有了一個相對溫馨的小窩。幾年后,太太經我的介紹,也被這家銀行聘用而被分配到另一家支行工作了,就這樣,從此我們的生活也逐步穩定和向好起來。</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五、誠信為貴</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七年中,鑒于我的工作認真,能力較強,對每筆信貸放款勢必親自調查走訪,認真分析研究放貸風險及客戶的誠信和經營及還款能力,務必把放出銀行貸款的風險降至最低,故這些年中凡經我手上批出去的信貸竞無一壞帳!因而也頗獲得上級經理的賞識,于每年的支行年終工作總結報告則必讓我執筆,故此最後連總行總經理都聞悉上環支行有一文筆俱佳的張怡謀。其後還在全港中資銀行幾萬人的書法比賽中為我親自頒發一等奬。</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年的銀行信貸工作中我最大收穫的是加深了對"誠信"兩字的理解,並以此作為自己終生的座右銘!雖然從小也一直受到正直誠實善良父母的教育和熏淘,然真正讀懂這兩個字的含意是在這七年間。因為銀行的放款原則歷來是:誠信第一,其次才是經營能力和抵押品。沒有誠信哪怕經營能力再強銀行也不予放貸。道理很簡單:盡管你是很有能力賺錢,但誠信欠缺,錢賺了也不一定會如期還貸。而有誠信的人,盡管賺錢能力差些,但欠銀行貸款定會想方設法直至全部歸還,而不願輕易失去寶貴的信譽。</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六、再遇貴人,命運第五次轉折</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正因為誠信,讓我此生迎来了人生的另一大貴人!命運之神第五次悄悄撥弄了我人生琴弦。記得入銀行工作的第六個年頭,我巳由一个普通的業務員升任為信貸款部主任了。有一天經理傳我去辨公室,説有一吴姓的菲律賓僑界领袖要来銀行往家鄉滙捐款,由於突感不適,讓我去酒店找他,把他凖偹汇款的二十五美金現鈔带囬銀行辨理滙款(由于當時菲律賓外滙管制不允外滙流出,故均親携現金来港辨滙)。這吴先生以前来銀行時我也見過一两次,還不算熟悉,但鉴于経理的信任,我只好去了賓館。當見到吴先生時,他一臉吃驚和不可置信的表情令我心中微感不安,此時也説不出所以然,只是微感納悶。這疑問一直到了以後,通過多次的接触彼此進一步熟悉了,我偶尔問起當時的情形時,吴先生才告诉了我其中的原由:其時在香港二十五萬美元可是筆巨款了,可以很輕易買到好多套房子。而当時的香港社會又處在鱼龍混雜,你讹我詐的混亂年代,這時你就是挟款私逃,神仙也尋不着你,你可以隐匿香港某地或潜往國外,過上舒服悠哉的生活了。這對當時一個在港無房無車,一窮二白的打工仔,那是多麽大的誘惑呀。既然銀行敢委派你只身前来,足證明你的誠信是無可置疑的⋯。也是從這一刻開始,我们竞成了莫逆之交,只要他一到港就會聨系我去他住的酒店取銭滙款,而每次我都能圆满地完成他的信任与委托。</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年后,在交往中吴先生也逐渐了解我的所有经历和家庭情况。一次见面时他问我,你打算在银行干一辈子抒或有打算出来自己做做生意?常言道工字不出头,在港有机会出去做生意那是多少打工仔梦寐以求的事!此时我也只能如实回答:想当然是想过,但做生意要有本钱,我来香港不很久,至今身上也没什么积蓄,哪有能力出来做生意?⋯。然吴先生却说,本钱固然重要,但诚信更重要,通过这些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你的人品确很不错值得信赖,你若有决心出来闯闯,我愿意出资支持你⋯⋯。此时的万分惊喜和感激之情实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真万万没想到我的命运也由此刻再次被改写!</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在吴先生的支持和鼓励下,我终于下了辞职下海的决心。当那天我怀着万分愧疚和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辞职信送呈经理时,经理她吃惊的表情我至今仍无法忘记,她疑惑不解问到道:你是否对工作或薪金不满意而要辞职?我连忙表示不是,她又问道:那你是否想跳槽?别家银行要是开出什么优厚条件要你,我们保证会比他们更优厚,只要你不辞职,一切好啇量。确实的说,之前还真有别家银行开出更优厚条件想挖我跳槽,但均被我婉拒了。因我始终感念银行经理的知遇之恩,而决不会做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然经理或许她之前巳有风闻而故有此一问。为避免经理产生误会,我当下和盘说出吴先生欲带携我做生意一事。所幸经理是一个极明白事理和宽宏大量之人,当了解我真正辞职原因后,不但毫无责怪之意还真诚地表示:若你是想跳槽别家银行,我说什么也不会放你走的,但既然今有吴先生肯提擕你,机会难逢,要好好把握,趁你还年轻出去打拼一下也好,相信你的人品和能力一定会成功的!⋯</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是在经理和同事们的热烈欢送下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于89年未终于踏上了营啇之路。在这不长不短的七年间,我与银行的同事们巳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同事们知道我以前是个医生,故一有头痛脚热,身体不适都会找我看看,依我开出的药方去药房购买而治愈,省去医院排队等候看病的麻烦。故同事们对我的离去十分的不舍。然常言道:天下无有不散的筵席,虽感情上说,我也甚为不舍,但机会难得,也不容错过啊!</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七、初涉商道</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很快地我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並回到原銀行開了個公司帳戶,成了該銀行的一個新客戶。此時一些以前我放貸過的客戶聞訊我已辭職營啇,紛紛來電祝賀並表示願意免費提供公司的辦公室作為我起步時的臨時場所。考慮到剛出來打拼,一時確難應付昂貴的寫字樓租金,盛情難卻下選中朋友一家位於中環商業中心的公司,在他的一間辦公室開始從啇生涯。</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快吳先生也如約把二十萬美金打入我的帳號。鑒於我較熟悉醫療行業,給我第一單生意是替其到廣州交易會訂購一次性輸液管、一次性注射針筒、外科手術刀等等。于是在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批生意後,緊随著還有機電產品,小五金工具、罐頭食品及紡織產品等等⋯,生意也就越來越紅火了,終於掙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這時候也才開始有能力為自己購房買車,終於在辭去銀行退回宿舍及申請入住政府廉租房後有了自己真正的安身之所,從此也算是安家立業了。</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正在啇場上順風順水馳騁而有些得意忘形之時,97年的那場金融風暴差點把我徹底打趴下。之前由於把巨額資金投資于股票市場,在這場風暴無情席捲下,一夜之間把我這些年來所掙的大部分資金傾刻化為烏有⋯⋯。這種突從人生高峰一下直墜谷底的慘痛,最終也是靠著堅強的意志爬了起來。經再三考慮,鑒于香港回歸後,中轉貿易生意已日漸式微,于是毅然決然地離開香港,返回曾因緊密的貿易關係而結成知已好友的寧波一電機工廠老闆那裡,借用了他的幾間工廠辦公室,看准了從國外引進各國優良蔬菜品種在國內推廣銷售的啇機,注冊成立了種業公司,從而在寧波展開了我在國內的另一營商生涯⋯⋯。</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八、越挫越勇</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公司剛起步時,由於初涉此行而缺乏經驗,一切只能從零開始。加上聘用的農業技術顧問缺乏市場意識,墨守成規,在他力主經營下,大量庫存堆積而最終報廢,致使公司成立後四五年都在虧損中勉強支撐,實在撐不下去時唯有賣掉廈門的一套住宅作為資金週轉,而留下一臨街店面繼續收租⋯⋯。</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見若長此下去公司必面臨倒閉,唯有大刀阔斧整頓公司,果斷辭退了該顧問,而自己不辭辛勞奔波全國各地尋找市場,並于每年參加國內外舉行的各種大型展销會,漸漸的公司在我的辛勤經營下終有了起色。由於多年從國外引進的蔬菜新品種在國內的蔬菜種植基地和種子經銷商中逐漸獲得認可,加上公司的經營理念為誠信第一,從而在行業中逐漸贏得了信譽,獲得良好口碑,生意也終於轉虧為盈,漸漸納入正軌。不知下覺中在寧波異地他鄉也打拼了近二十年了,從剛開始向朋友借用工廠辦公室开業,直至如今,在此地陸續自置了几處辦公場所和住宅,以供日常辦公和居住。在這期間,我每年不斷奔波于甬、港兩地,伴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漸漸地每年在寧波的時間竞多過在香港,從此寧波似乎也成了我第三個故鄉。</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飛逝,如今募然回首,歲月滄桑磋砣,人生境遇變化無常。自89那一年初涉啇道,至今也已近三十年了。這些年間,猶如獨駕一葉小舟,在詭異而浩瀚的啇海中小心前行,深怕又突來一個驚濤駭浪把我拍沉。有道是:啇場如戰場,又有人說:無啇不奸。自從我銀行辭職獨闖啇海的那刻起,就遭到親朋好友的一致反對,包括我的太太,他們始終認為我秉性純良,並非奸詐之人,在這處處危機和充滿你訛我詐的啇場上肯定會失敗告終。然而事實證明,我沒被打敗,因為誠信不但讓我嬴得了貴人,也贏得了朋友,也䊨得了信譽和商機,還羸得了至少還算小小成就的今天!</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九、未完的人生旅程</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故事至此,也該步入尾聲了。綜觀自少年時代上山下鄉遠離家鄉,至今47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滄海桑田,世道變幻莫測,每每在我人生的轉捩點,命運之神總會特別加予眷顧,讓我逢兇化吉或巧遇貴人。有人說這是祖上積德,也有人說是善有善報,然而我卻始終相信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因為命運之神也與我開個大大的玩笑,既泯滅了我立志當一名德才兼備名醫的夢想,又造就了我成了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啇人⋯⋯。追溯此生,工、農、商、學、兵、醫生、售貨員及銀行信貸員我無不涉足,人間酸甜苦辣一一盡嘗,這,就是我傳奇的人生和命運!</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雖巳屆尾聲,但仍將繼續延伸。因為此时的我,至今還未知何時可以落下早已疲憊不堪的風帆,去尋找一處寧靜的港灣把這艘孤舟停靠。是燈火輝煌的香港維多利亞港還是美麗寧靜的廈門港???然落葉總要歸根,也許若干年後,當我厭倦了繼續在外漂泊的日子,故土廈門才是我唯一最後的歸宿。也只有待到那一刻,才能讓我真正安下心來,續寫這傳奇故事的完美大結局⋯</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張怡謀</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6年3月20日</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福醫大72丙班同學四十周年聚會前夕</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