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

梅儿

<h3>  半年前,县电视台播出了一档读书栏目《耕读者》,该栏目有一环节指定朗读内容为《傅雷家书》选段。有幸从傅馆长处借来这本书,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快速浏览。《傅雷家书》系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的往来书信,是父母与儿子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家书全面展示了傅雷家风,再现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渐渐地,一段往事勾起我的记忆,那也缘于一封家书,一封飞越千山万水的家书。</h3> <h5><font color="#ff8a00">(网络图片)</font></h5> <h3>  1998年9月12日,我和爸爸到达广西桂林市,在这里我将开启一段新的读书历程,这座陌生的城市将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两天后,我办完所有进校手续,便将爸爸送到了校门口的10路公交车上,在公交车驶出的那一刹那,我的心是欢愉的,是自由的,是飞翔的!一种自由释放的感觉来了!终于,我可以摆脱父母的唠叨,终于我可以逃离那个压抑沉闷的家庭了!这缘于当时家里的实际情况:姊妹几个上学,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经济压力可想而知,父母忧虑和焦躁的表情总让我心情沉重,即使在如青葱一般的年龄,我只能克制着,在家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无名责备就加在身上,所以一直我渴望着能走出这个家庭。</h3> <h3>  约10多天后,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件传到了我的手上,这是爸爸写给我的第一封家书。展开书信,爸爸离开的情景在脑中浮现,爸爸大概这样写道:在我上公交车的那一刻,爸爸的眼泪止不住的掉,这是你第一次远跨三省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人照顾你,没人关心你,你要独自面对这四年,而当爸妈的又不能给你太多的生活费,你一切要学会自已面对……飞翔的心情没有了,顿时泪水哗哗直流,这个我认为从不爱我,从不关心我的爸爸居然在远离女儿时表现出了他无比的担忧与脆弱,我只知道我的爸爸在家里一惯的凶,一惯地让我们姐妹三人跪成一排挨棍子,是邻居眼中的“铁匠”!而此时的“铁匠”内心却软成了一团棉花,我终于承认,爸爸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的,只是他从不直面表达。</h3> <h3>  在信中,爸爸提到了一件事,一件作为剑阁县人都知道的历史事件,9.16洪灾!在这次事件中,有两件小事我不得不提。当洪水肆无忌惮涌向普安镇的大街小巷时,正在读高三的妹妹第一时间冲出教室跑到校门口,校门已被紧锁,妹妹便翻上铁栏,跳出校门,一路半游半蹚地到了普安小学,将只有10岁的小妹接出,背回家……此时的爸爸还在桂林回家的路上,妈妈还在龙源乡下……虽然事后妹妹讲得很平静,但是我真的无法做到轻松,那时的她仅仅还是个高中生,却在灾情发生时承担了爸妈的角色,以致要不顾一切地保护家人,如果那时洪水猛涨,如果那时水中有看不见的井沟,后果真不堪想象……还有我的表弟,在洪水到来之时,也是连跑带冲出了校门,将腿患残疾正在街上摆摊的姑姑一路背回了家……其实在弟弟读高中的三年时间中,每天早上他便将姑姑背到街上去摆摊,下午帮她收摊再将她背回家,直至后来考上大学才将这个担子传给了另一个弟弟,中间从未间断过。我想,我们这两个家庭,如果父母疏于对我们进行亲情教育,那么9.16洪灾便不会给我留下深刻记忆。</h3> <h5><font color="#ff8a00">(98年县城洪灾,图为钟鼓楼)</font></h5> <h3>  跨越近20年,爸爸的这封家书一直让我记忆犹新,这在艰难的求学路上对我一直是安慰、鼓励。我始终觉得,家的意义不在于经济条件有多好,而是无论生活有多艰难,父母儿女的心要始终凝聚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家庭良好的家规家风的传袭。</h3> <h5><font color="#ff8a00">(年轻时的父亲)</font></h5> <h3>  我想,一个家的家规家风不一定要有成文成形的实体,因为在广大农村家庭,父辈靠的是口耳相传和言传身教,靠的是将家规家风融于生活琐事,“教”和“学”也许是在饭桌上,也许是在田地边,也许在山林里,这需日积月累的积淀,也需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然后代代相传。</h3><h3>  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些家事。我的婆婆在90岁前后时,看似清醒干练却时常糊涂,大小便经常弄在身上,我姐常常为婆婆擦洗屁股。爸爸脑溢血半瘫在医院期间,姐夫经常用手为爸爸抠肛助他排便……我相信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更多来源于家庭的说与教,而这个社会大环境才是考验和验证人性本质的大考场,我们的一生都将接受检验。</h3> <h3>  时至今天,爸爸给我寄出的第一封飞越千山万水的家书再也找不着了,那个承载了太多父母对儿女牵挂的家书却成了我一生的记忆。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收到过家书,那个看似父母唠叨,多嘴多言没什么价值的家书却是万千个家庭、万千双父母对儿女的无限关爱。</h3> <h5><font color="#ff8a00">(在外务工的父亲)</font></h5> <h3>  在我的记忆中,爸妈执着一生的事业就是无论花多大代价都是要让儿女读书,读书,再读书,从而改变身在农村的命运。正是因为父母的执着,他们最终培养了1名中专生、2名本科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这在当时的农村俨然成了一段家喻户晓的佳话。而我的两个弟弟,也正是在这样的大家庭背景下,在家里艰难到一度无法坚持的情况下,仍不放弃理想和目标,最终考上大学,轰轰烈烈地实现了人生愿望,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br></h3> <h5><font color="#ff8a00">(幼时的姐姐,我和妹妹)</font></h5>

爸爸

家书

父母

家庭

家风

傅雷

读书

家规

儿女

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