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潘鑫 图:邢传来)</h3><h3> 为迎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近日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全市的高一历史教师来到溧阳市光华中学聆听了罗梦瑶和何雄两位老师开设的两节同课异构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h3> <h3> 罗梦瑶老师通过创设案列情景让同学们化身法官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据历史知识来进行审判,有理有据、声情并茂,不仅是知识的传导更是智慧和能力的闪耀。而何雄老师的课则引用前段时间引起广大网民争论的于欢案,让历史贴近现实生活,让原本略显生硬刻板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也使得何雄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h3> <h3> 风格迥异的两节历史课不仅开阔了大家的眼界,同时也激发了与会老师们的智慧灵感和感悟。评课过程中,老师们也纷纷阐述了对于这两节课的看法和体会,其中大家形成的共识就是当前新一轮的课改背景之下,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以及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等方面责任重大同时也独具优势。</h3> <h3> 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指导方向,而立德树人观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高中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充满智慧的政治文明,还是源远流长耕作手工,再或是百家争鸣群星闪耀的古典文化,都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生的“家国情怀”认同感意义非凡。</h3> <h3>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达成历史教育育人目标的伟大愿景。历史可以使我们获得广阔的人生阅历与视野。正如吕思勉所言:“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所以,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借助历史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并学会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奠定了良好的价值基础,这对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着先天性的优势。</h3> <h3>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远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