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画山的人

曹和平

<h3>潍坊有一拨画山水画的写生群体,从1988年10月开始,每年秋季行走于山水间。到去年为止,已经不间断地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其中五莲山七八年,崂山四五年,太行山十几年,蒙山四五年,当中还零星的去了其他一些山。<br></h3> <h5>在这个不断变老的写生群体中,有人30年从未间断过,也有稍后的参加者,和隔三差五的参与者,都是真诚的艺术追梦人,图中老画友左起于洪文、周兆明、谭益广、李跃进、邢效川、张广恒、牟华亮、曹和平、潘宝罗、张子刚、陈浩。住五莲县户部乡庄沟村吴维忠家。</h5> <h5>早饭七点,七点半准时出发。</h5> <h5>2015年春画于五莲山</h5> <h3>深秋的霜露染白了他们的鬓发,这伙喜欢画山的人,也从当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变成了现在六七十岁的老头儿。<br></h3> <h5>2015年秋画于太行山</h5> <h3>在时间地点的选择上,大家通常避开旅游热点景区和人流高峰期,结伴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连续几年去同一个熟悉的山村农家乐,小住十几天几十天。<br></h3> <h5>2017年春画于十渡</h5> <h3>在山里,他们认真地看,认真的地画,认真地探讨,惬意地呼吸山里的空气,畅快地喝酒,品尝山中野味,议论生活,感叹人生。<br></h3> <h5>2017年春画于十渡</h5> <h3>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平日里都忙,身不由己难得一见,这种一年一度的山中聚会,倒为老友们提供了每年相见的机会,也成为大家别有意味的惯常度假。<br></h3> <h5>2017年春画于十渡</h5> <h3>随着老友们先后退休,大家有了更多的时间,便把写生改为每年春秋各一次,时间也延长了,每次由十天半个月改为了半月二十天。<br></h3> <h5>2017年春画于十渡</h5> <h3>对于这些喜好画山的人,山是一个难描难画,解不开的梦。在城里,先在纸上编织那些梦中的山,然后每年再来山里,印证自己的梦境。</h3><h3><br></h3> <h5>2015年秋画于十太行山</h5> <h3>画中的山,由开初的写真模仿,逐渐过渡到相当程度的自主表现,这是个不短的过程。参照古人和现代人画法方面的不同,自觉不自觉的成就了自己的画法。在这个过程中,走过弯路,有过教训,慢慢提高了眼界,锤炼了功力,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和内心。</h3> <h5>2017年秋画于五莲山</h5> <h3>经历初始十多年写生以后,逐渐意识到一些过去的局限性。那些年,壮丽的山景,吸引了太多的关注力,一味穷追“真实”不舍,天真朴素地追求“再现”。</h3><h3><br></h3> <h5>2015年秋画于五莲山</h5> <h3>技法上,多为平淡天真,无奈中被逼取法传统,但是太过追求表面的真实,忽略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及精神真实的区别,尽一切可能达成写真,力求“形似”,希望画得“像真的一样壮美”。</h3> <h5>2015年秋画于五莲山</h5> <h3>那时写形是第一位的,通过写形而成的意境转达一点写意,笔墨表现境界上的写意尚未觉醒。</h3> <h5>2015年春画于蒙山</h5> <h3>当然,这一阶段也有所得,即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一些山水在物理结构上的造型规律。<br></h3> <h5>2015年春画于蒙山</h5> <h3>幸好在基本手法上,未能脱离国画的用线,及国画大致的墨韵,也就是说,多数人还未在那条路上偏离得太远。<br></h3> <h5>2015年春画于蒙山</h5> <h3>大家在不间断的困顿中,慢慢成长。</h3> <h5>2015年春画于蒙山</h5> <h3>这些人,在身体逐渐变老的同时,精神渐趋丰富成熟。意识到的东西在延长伸展,也在渐进中变得深刻广博。手中的笔,还在挥舞着灵性的光辉,展露出更新的气质与姿态。 </h3><div><br></div> <h5>2015年春画于蒙山</h5> <h3>真实中的山水,以它亘古不变的雄浑伟岸和峻逸,向着所有在乎山之壮美的人,宣示着它们的永恒存在。 </h3><div> </div><div>山,使人变得纯净,也让他们变的更为深沉。开始那些年,是在画山,巴巴结结勉为其难,后来明白了不少,能力也有了一些,磕磕碰碰中,渐渐地就在画中代入了自己,再后来,画中看到了自己,终于意识到,是在画自己,在画自己的内心世界。</div><div><br></div><div> 于是,这伙人有了一个约定,每年一度的写生,要继续延续下去,直到大家老的不能动为止。都是些嘴上说老,其实内心却是不服老的人。</div><div> </div><div> 曹和平 2017.10.18</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