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车,川藏青甘走一圈(上)

文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驾青藏高原-(上)川藏线</b></h3> <h5>  暑假刚刚结束,外出度假和旅游的人们已陆陆续续的回家。学校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踏上了单车“川进青出”的自驾青藏高原之旅。</h5><h5> 川藏公路南线国道318线全长2140公里。</h5><h5> 主要途经成都→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八宿→波密→林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江孜→拉萨。</h5><h5> 需翻越5000米以上的高山2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10座。</h5><h5> 跨越的主要江河有:青衣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仓江、怒江、伟曲、帕隆藏布江、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其支流。</h5><h5> 青藏返程主要途经:拉萨→唐古拉山口→→青海→→甘南→→川西北→→成都,全程约3500公里。</h5> <h3><br></h3><h5> 一早从成都出发,天气不算好,经成雅高速从雅安南出站,即转入国道318,一直到二郎山隧道北口才停车稍作休息。</h5><h5> 二郎山海拔不高,只有2130米,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由于这里山势雄伟,峰峦叠嶂,悬崖峭壁,是川藏公路的第一道咽喉险关。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曲《歌唱二郎山》使二郎山闻名于世,但自二郎山隧道的开通,现在翻越再也领略不到蜀道难的豪迈,垭口的印象仍停留在过去的记忆中。如果是从来都没有翻过二郎山的人们,再想领略二郎山的风彩,就只有等到将老路打造的茶马古道景区开放以后了。</h5><h5><br></h5> <h5>  按照习惯,每次经过这里都留下一张“到此一游”,就算着本次旅行的开始。</h5><h5> 过隧道只需几分钟,一出隧道,刚才还是云雾缭绕,就被篮天白云所替代。山下,就是儿时就从课本里知道,当年红军北上抗日时“飞夺泸定桥”的大渡河。</h5> <h5>  康定县城没有停留,直接翻越海拔4298米被称为“康巴第一关”的折多山。刚一上山,天就阴了下来,一会儿就下起了蒙蒙细雨,在茫茫雨雾中,我们一直伴随着解放军一支进藏车队行进。</h5><h5> “折多”一词和汉语“弯多”意思完全一样,康定机场就建在折多山上,近年来公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除弯多依旧外,道路条件焕然一新。曾经开着长安面包车,差点被突然降临的冰雪困住的地方也再找不到了。翻过折多山才算正式进入藏区,风景、民居、气候和地质地貌都和康定那边不一样。</h5><h5> 刚下完山,发现仪表盘显示胎压异常,停车检查,发现左前轮爆胎。更换备胎后继续上路,当晚宿新都桥并补胎,这也成为这次青藏行的唯一的一次“座驾故障”。</h5> <h5>  新都桥,被称之为"摄影家的天堂",二十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旅游时,被这里的美景所打动。时过境迁,由于多次进入川西高原,现在只把新都桥作为适应高原的第一站。</h5><h5> 住店,吃饭,两点一线,哪里都没去。在曾经第一次喝第一碗酥油茶的地方,虽然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仍然是在以前那张照片的位置,拍下了这张新都桥唯一的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吧!</h5> <h5>  国道318在四川甘孜州境内有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第二座就是高尔寺山,高尔寺山在新都桥和雅江之间,也被称作康巴第二关。</h5><h5> 高尔寺山翻山老路虽然失修但仍可通行,垭口海拔4412米,可远眺雅拉雪山、贡嗄山等,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因国道318四川段已经过多次,这次仅从隧道一漂而过。翻过高尔寺山,就是以雅砻江命名的雅江县。</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熊宗卡观景台4281米,这里风景迷人,视野开阔,是中途停留休息的好地方。</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出新都桥不久,很快就追上先行从兵站出来军车,在持续上行的盘山路上,跟在速度慢得惊人又保持匀速行进的车队后面,是一件非常打磨性格的事,要想一辆接一辆的在盘山路上超越数百辆车的车队,显然是一件不容易而又烦心的事,不过,这次青藏之旅,沿途浩浩荡荡的进藏军车和军列实在令人振奋,也成为一大景观。</h5><h5> 停车,取些食品带上茶,到草甸去痛痛快快的享受这美景,同时也观赏着解放军雄壮的滚滚铁流,和车队中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军车,渐渐的消失在群山中,……。</h5> <h5>  人们都把川藏南线称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四川甘孜州境内从雅江到巴塘的三百多公里路段,称它为美中之美毫不过分。</h5><h5> 再往西行,4659米的剪子湾山,天路十八弯;与剪子湾山相距100公里并峙对望的姊妹山,海拔米4718米的卡子拉山,;海拔3968米的高城理塘县以西70公里,海拔4585米的海子山;翻山后由姐妹湖、达里湖和多伦湖组成的海子群;以及理塘以西,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广袤无垠的毛亚大草原和无量河湿地组成一连串变化万千的景观链,令人目不暇接。</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剪子湾山,就像剪出来的山,海拔4659米,藏语称为惹玛拉扎,意为神羊休息的山口,前往理塘要翻过是著名的天路十八弯。天路十八弯不在山顶上看,而是从半山腰俯看,有一种震撼的曲线美。弯道上是一眼望不头的军车,缓慢爬山的车队更增添了曲线的流动美。</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这是川藏公路四川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峰,和剪子湾山同属沙鲁里山脉的门两个姊妹山。卡子拉山与剪子湾山相距100公里,两山并峙对望,由于海拔较高树木稀少,以高山草甸为主。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远,直到天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玛贡神山4668米</h5> <h5>  从雅砻江河谷上山约十公里,盘山公路将海拔从两千多米徒然提升到四千米以上,连续在剪子湾山和卡子拉山四千米以上行驶一路到理塘,让人尽享驾驶的乐趣,回味无穷。</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高城理塘,如海一般的毛亚大草原是中国六大草原之一。在蔚蓝的天空下,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盛开的野花姹紫嫣红。</h5> <h5>  草原上有一座高大的白塔,据说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建的三大佛塔之一, 就像一颗草原明珠。当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毛亚大草原,留下的是美的享受,带走的是满身花香。</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行驶在毛亚大草原的川藏公路上,无量河蜿蜒而来,数十公里的草原湿地和远处的蓝天白云、雪山草甸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高原牧歌图。</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无量河又名理塘河,它的下游又称木里河,是雅砻江的一级支流。这是我们出发前没有关注到的地方,无量河风光送给我们了一个意外的惊喜。</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理塘以西70公里就是海子山,海子山海拨4685米,翻过山后就是姐妹湖、达里湖和多伦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姐妹湖</h5> <h5>  经过巴塘竹巴笼安检站,驶上金沙江大桥,桥的中央有一块写有“西藏界”的蓝色界牌,另一面写有“四川界”,金沙江大桥在这里一半是四川,另一半属西藏。</h5><h5> 驶过大桥这块界牌,也就正式踏上了西藏的土地,这也是今年我们第二次走进西藏。界牌前,过往的川藏自驾者、骑士们和徒步的勇士们,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h5> <h5>  国道318一进入西藏芒康,道路显然没有四川段那么好。可能是雨季刚过,被洪水和泥石流冲毁的路段才抢通不久,沿河谷被冲断的桥梁和塌陷路段随处可见,不时还要通过涉水路段。</h5><h5> 沿途都有 原来车祸发生地的交通警示,强烈的冲击着来往车辆驾驶员的视觉和神经,也预示道前面的路更加艰险。</h5> <h5>  由于金沙江、澜仓江和怒江亿万年来的切割,形成地质结构非常复杂的横断山脉,长达几百公里的国道318,在芒康到八宿的高山峡谷中蜿蜒盘旋,时而山巅,时而河谷,有时几十公里的盘山公路垂直高差达两千米。</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宗拉山海拔4170米,一到宗拉山,就进入横断山脉的三江并流区,也是川藏、滇藏的交汇处。</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出芒康,就开始翻拉乌山,拉乌山海拔4338米,虽然海拔不低,但山势比较平缓,视野开阔,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是可以边走边停稍作休息的一段路。翻过乌拉山以后,就与一派荒凉的澜仓江相依而行。</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觉巴山没有进入川藏公路高山之列,出行前也不了解这座山,当行驶到垭口看到路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这山叫觉巴山,山陡路险我们连续盘山而上近三十公里,垭口海拔仅仅3911米。</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由于澜仓江千百年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是横断山区著名的险段之一。约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虽然垭口不足四千米,但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进入左贡境内,山路不再那么蜿蜒险峻,变得即缓又长,是川藏线上最缠绵的一段,不久就到了东达山垭口。东达山垭口最新标高5130米,成为川藏公路最高山口,一年四季都有雪,翻山过去就是左贡。</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东达山不仅是川藏公路的第一高山,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的太平洋流域和印度洋流域的分水岭</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从邦达出来就开始上山,15公里路段都比较平缓,海拔仅上升了约600多米就到了业拉山口。业拉山又称怒江山,海拔4670米,著名的怒江七十二拐就在业拉山西侧。</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怒江72拐又称天路72拐,这是天上的路,有人又叫九十九道拐,还有称108拐,甚至有驴友数出两百多拐,主要是计算的起点和终点不一样。</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天路72拐在仍何一个地方都看不到全貌。但不论它有多少拐,这都是国道318上的一个精典,这些180度的回头拐一个接一个,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这每一拐都是一次惊险,着实让人生畏。</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十二拐下的同尼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怒江天险</p>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怒江大峡谷又称怒江天险,也是川藏公路最险路段之一。川藏路紧贴江边而行,险象环生。最著名的怒江大桥穿越江边巨大岩石中的隧道,一桥飞跨怒江,桥隧相连,十分险要。由于桥隧两端禁止停留严禁拍照,没有留下近照。</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怒江大桥</p> <h5>  安久拉山海拔4475米,但安久拉山口却出奇的平,山口还有一个漂亮的海子,这又是一个可以将车开出公路,找一个称心的地方停车,好好玩上一阵子的地方。</h5> <h5>  安久拉山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进入了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离我们越来越近。</h5><h5> 山下就是藏东地区最大的湖泊然乌湖。然乌湖静怡如画,四周森林环抱,显得格外美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然乌湖海拔3960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麦大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迫龙大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帕隆2号隧道</h5> <h5>  过去,从通麦大桥到排龙乡14公里的通麦天险号称“通麦坟场”。好奇心驱使我们要去一探究竟,虽然道路早已封堵,我们还是决定步行前往。</h5> <h5>  公路的一边是帕隆藏布江,一边是河谷深渊,道路狭窄导致会车的空间很小,路面坑洼不平,全长14公里路段一般要走两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高山滚石、滑坡、塌陷或泥石流,就会让人在这里让你等几天你就得等几天。</h5><h5> 如今,两座大桥和四条隧道的贯通,20分钟左右就顺利通过,通麦天险从此一去而再不复返。</h5> <h5>  不同时期的三座通麦大桥依次横跨帕隆藏布江,原来的吊桥和索桥已禁止通行。如今,三座大桥成为一道风景线,同时,三座桥也见证了通麦天险几十年的风风雨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堆冰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密</h5> <h5>  西藏林芝地区,被誉为西藏的江南。</h5><h5> 林芝的鲁郎,藏语“龙王谷”,是素有天然氧吧和东方瑞士之美誉的小镇,也是来了就不想家的地方。这里除了鲁郎林海,鲁郎田原,到了鲁郎,鲁郎石锅鸡也是不能错过的。</h5> <h5>  色季拉山口,海拔4720米,帕隆藏布江和尼洋河的分水岭,也是气候的分界线。如果说鲁郎镇是小江南的话,那么,翻过色季拉山的八一镇就是西藏的小皖北,向往已久的林芝风光就在色季拉山的西面。</h5> <h5>  林芝美就美在尼洋河,尼洋河美就美在它的水色。河岸的草甸长满层层叠叠的柳树林,河谷中沙洲水泊密织成网,篱笆和牲畜散落其间。这美,美得迷人,美得令人心悸,美得让人久久不愿离开。</h5> <h5>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尼洋河的源头,也是林芝与拉萨的分界线。</h5><h5> 至此,我们翻过川藏公路的最后一座高山,也是第二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这次自驾青藏高原的终点,也就是我们在西藏的折返点拉萨,离我们只剩下一百多公里了。</h5> <h5>  川藏南线是一条长途旅行线路,所经过的每一个山口每一道山梁,都是风景即好又有条件休息的地方,是最佳观景台。</h5><h5> 从康定一路走来,在近2000公里的旅程中,我们已经翻过两座5000米以上的东拉山和米拉山,十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h5><h5> 每到一个垭口,几乎都拥有全景的观景效果,在蓝天白云下,经幡随风招展,像征着对神山的敬畏和为世人祈福。</h5><h5> 每过一个垭口,几乎都在挑战身体的极限,只有当翻过这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这一条又一条江河,自己才真正的去丈量了天有多高,路有多险。</h5> <h5>  从米拉山口下行不久,路旁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路牌,箭头方向写有‘’思金拉措‘’。时间尚早,顺指路牌方向,我们离开国道318约几公里,有一个未完工又无人值守的疑似“游客中心”,预示着思金拉措还未开发。继续前行一直到公路尽头,步行翻过一个小山梁,远处被群山环抱的高山湖泊出现在眼前。</h5> <h5>  思金拉措,海拔4500米,“财主白龙之王”居住的神湖。</h5><h5> 思金拉措地形犹如一个聚宝盆,四周群峰簇拥。据说每年到了藏历六月十五日那天,历代班禅、达赖喇嘛及直贡活佛都要来到思金拉措神湖祭拜,湖中投许多金银财宝以报神湖的恩赐。</h5> <h5>  思金拉措周围的山上挂满了经幡,湖畔是挂着风马旗的玛尼石堆。此时此刻,除了两只藏獒,几只山鹰,就只有我们。我们静静的漫步在湖畔,享受这从未有过的宁静,消除途中带来的疲劳,洗滌胸中燥动的心灵……</h5><h5> 眼看时间不早,赶紧起程,继续驶向西藏圣城——拉萨。</h5> <h5>  没有走完过川藏线,就不知道318的艰险,没有走完过川藏318,就不知道中国最美风情走廊的极致。</h5><h5> 川藏路美,美到极致,它更多的美在路上,美在眼里,美在心里,美在所有走过川藏线人们的记忆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9月•手机随拍</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接下篇~~青藏线</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