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谚语道玄机

长江

<h1>  戏曲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是非常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在历朝历代总会流传一些谚语来描写戏曲,这些谚语也道破了演员排戏、练戏、演戏的玄机和门道。不信,咱们一起来看看。<br>1、闲着练,忙着用<br>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br>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br>4、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br>5、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br>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h1> <h1>  扎实的基本功是建立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张咏华当年为了能演好花木兰一角,牺牲休息时间,每日凌晨4点钟起床,提早两个小时练私功。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为了能准时起床,张咏华想到了鸡鸣报晓和睡前喝水这样“双管齐下”的办法。在长达数月内,从未耽误过。<br>1、神在两眼,情在脸面<br>2、眼大无神,庙里泥人<br>3、三分扮相,七分眼神<br>4、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br>  </h1> <h1>  灵动的眼神无疑是戏曲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京剧名家梅兰芳有一个著名的练眼睛的办法--养鸽子。梅兰芳在家里养了几十只鸽子,他每天自己的眼睛就随着鸽子的运动而转动,这一练就是整整10年。梅兰芳的眼睛终于达到了光彩照人的舞台艺术效果。</h1> <h1>1、站有站相,坐有坐样。<br>2、笑不露齿,行不动裙。<br>3、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br>4、站如亭亭玉树,行如风送落叶。</h1> <h1>  著名秦腔演员肖若兰名躁西北,在“看家戏”《藏舟》中,她扮演的胡凤莲一身素装,轻扶单桨,一叶扁舟,背向着观众,碎步轻盈而出,身段若隐若现,把观众带入戏中,引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里。</h1> <h1>1、腔好唱,味儿难磨<br>2、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br>3、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br>4、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br>5、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br>6、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br>  </h1> <h1>  戏因情而动,情乃戏所依。不管是哪一种戏剧,终究都要以情来贯穿。“情”是一个演员所追求的最佳境界。不仅是对角色总体的人物形象塑造,而且是对人物思想情感的揭示,更重要的是演员如何带动观众情感,让观众跟随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同悲共喜。就如有人评价王天民的《洞房》:“全剧声色处,尽在三笑中”;有人夸他:“一哭并一笑,别人不得到”;他的哭笑之所以动人、拿人,正是因为“情态美”的结果。</h1> <h1>1、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br>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绷才算功。</h1><h1>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h1> <h3>(图文均来自网络,长江收集整理收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