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临阁——古城大同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夏冰读雨

金秋十月十六,适逢小丸子周岁庆典,一大家人眼中的千金宝贝,自然要择一处佳苑来庆贺。于是郑重地选择了凤临阁酒楼。 大同的凤临阁酒楼是一处老字号历史餐饮名店,有着独特的人文历史涵义和旅游观光的好景观。始创于明朝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发展历史。梅兰芳主演的著名京剧《游龙戏凤》,便是讲述在这里发生的明朝正德皇帝与民女之间的情爱故事。 凤临阁酒楼因明朝“游龙戏凤”的故事和清朝“百花烧麦”的佳话而闻名于世,是历代名人雅士云集、美食家乐聚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凤临阁的发展绵延不息,以其悠久历史、深厚积淀、传奇故事,成为拥有灿烂文化的名城大同的文化品牌之一。 1999年,在大同旧城拆建改造过程中,市政府决定在破旧不堪的凤临阁旧址附近划出一片土地重建凤临阁。 当地著名建筑企业家齐永贵担当此任,由他组建“大同市凤临阁实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齐永贵走马上任以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征求凤临阁室内装潢设计方案。时任浙江新杜邦集团装饰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赵一豪的设计方案,经十多位资深专家学者会审和面对面答辩,独占鳌头,赢得了评审团和齐永贵的一致认可。 赵一豪的设计方案应用了现代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设计中强调“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又利用现代科技对空间序列实施重新组合,在装饰工艺多元化设计中又渗透了中国古代“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技巧,把北方雄浑大气的风格和南方精雕细刻的技艺巧妙结合,营造了丰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的独特艺术境界,实现了凤临阁雍容华贵与超凡脱俗的和谐统一。 历经十年精雕细琢,这座花费一亿多元打造的“艺术品”,以美仑美奂、巍峨雄壮的风采,恢弘重现于古城的核心区域。  凤临阁酒楼坐落于千年古刹华严寺东侧,雄立于千年历史文脉的鼓楼东西街文化轴西端,主楼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内部曲栏回廊、移步异景,汇聚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诸多样式和风格,同时精选了大同历史名胜景点和故事传说,精美绝伦的雕刻和雕塑展现在各个建筑和环境内,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完美融合为一体,形成独具风貌的“凤临阁文化”,与气韵典雅的古城风貌交映生辉。 走进凤临阁,满目各式精美的木雕和工艺品让人震撼。门厅、长廊、内厅、天井,无处不体现出精致和讲究。环顾各层,每一角落都是精雕细琢,处处别有洞天。曲栏回廊,移步换景,或云冈飞天,或恒宗摩云,砖雕窗棂,玲珑剔透;木雕挂落,栩栩如生。“云中八景”、“游龙戏凤”、“大同史话”以木雕连环画的形式环绕在亭台水榭的大堂、走廊、四合院。天井正中有一座重达1000公斤的玉玺雕琢“大明正德之宝”,所用的珍贵玉石,产于新疆和田的深山野岭。 古香古色中,择一间雅居,约三、五好友围坐一室,点几盘地道的古城名吃,斟一壶辣爽的北方老酒,伴着绕梁不绝的古典乐曲,品美味、赏美景、咂历史、聊友情......享受一份匆匆岁月的宁静。 在凤临阁,不能不探听的便是流传几百年的美妙传说: 相传,明代正德年间,大同煤龙镇(今煤峪口)李家,父母过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叫李龙,妹妹叫凤姐,兄妹二人变卖家产,在城内九楼巷内开了一家酒楼,取名“久盛楼”。兄妹勤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兴隆。明朝正德皇帝,生性贪玩,曾两次来大同微服私访。正德十三年(1518年),当他慕名来到久盛楼吃酒,看到凤姐花容月貌,楚楚动人,招待热情,惹得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语相戏,凤姐正色以拒,怒斥这位客官无礼。正德皇帝无奈,只好露出便服内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皇帝许诺封凤姐为贵妃,进朝伴君,并赠玉带一条为凭。在皇权的威力下,凤姐便委身相许。后凤姐随正德起驾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劳累,身染重病,于居庸关下与世长辞,临终还声泪俱下地规劝正德皇帝以朝政为重,从速返京。正德厚葬凤姐与居庸关西,坟丘上白沙白草,现居庸关下还有被称为北京“关沟十八景”之一的“白凤冢”遗迹。为纪念这位美丽而深明大义的女子,久盛楼改名为“凤临阁”,经过修葺,焕然一新,前为普座,后为二层楼阁,均有穿廊,二楼上绘有“游龙戏凤”的壁画,招徕四方来客,一直成为大同颇有名望的酒楼。后代有修葺,沿袭不衰,绵延至今。 另一则传说是关于凤临阁最著名的美食百花烧麦: 烧麦起源于大同,据说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后,御膳房里就开始了制作烧麦。刚出笼的烧麦非常好看,边口雪白,如同梨花开瓣,透过面皮可以看到肉馅,皮薄肉嫩,其味道十分鲜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大同一大名吃。后来各大饭店都做烧麦,品种花样也逐渐增多,计有菜叶烧麦、水晶烧麦、翡翠烧麦、金丝虾烧麦等,而属凤临阁烧麦最为上佳。 1900年8月,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为避八国联军战乱来到大同,特命凤临阁制作御膳。凤临阁厨师精心制作了九笼“百花烧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牛、羊、猪等9种肉馅,烧麦上端制成牡丹、芍药、秋菊等9种花形,馅内浇以相应的花形果汁,鲜而不腻,慈禧食后颇为赞赏,并题字“凤临烧麦”,从此凤临阁烧麦有了“天下第一笼”的美誉。 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历史,历史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这正是凤临阁美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