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美丽的乡村----卢尔马兰村

漫游节奏

<h3>卢尔马兰村 Lourmarin,是一个位于南法普罗旺斯地区的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人口才一千多人。不熟悉它的历史的人通常不会选择来此游玩。我却在一年内四次来到小村庄,村子虽然不大,每次的体验都有不同,次次有惊喜。今年九月的一个周五,借由村子比以往规模更大的集市机会,第四次来到这个村子,时间很充裕,信马由缰转悠在小街小巷中。</h3><div><br></div> <h3>每周五是卢尔马兰集市的日子。村里的人,方圆十来公里村镇的人,也包括如同我这样的游客,纷纷前来村里赶集,或是采买点新鲜又价廉的食材或小物件,或是看看热闹散散心。</h3> <h3>走进村里,在主街和小巷两边,在村公所小广场上,密布着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小餐馆和小商店。九月的夏季,天儿并不热,逛累了,坐在飘着咖啡香味的街边咖啡馆,来杯香喷喷的咖啡,或发呆,或打望来来往往的行人,享受着小村的宁静和惬意。</h3> <h3>和巴黎、马赛和里昂这些大城市相比,这里不会有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呼啸而过穿着黑色皮衣的飞车党,却多了一份安详和恬静。</h3><h3>街边的咖啡桌边,那些闲坐发呆的人,却未必是等闲之辈,你旁边坐着的,就有可能是个作家,甚至是你所不知的名人,咖啡桌周围闲聊的小圈子,说不准就是可能影响世界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孵化器,那些咖啡桌上的思想,可能就会产生伟大的作品。</h3> <h3>卢尔马兰村也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老房子混合了罗马和哥特风格。</h3> <h3>带了两台相机,却一张片子也没拍。为了专心致志的欣赏老街小巷上的老建筑,用爱疯7plus随手拍摄,倒也省却了专业摄影必须的构图啊、光线啊、角度啊的束缚。</h3> <h3>小街小巷上老建筑和民居的大门吸引了我,各样的门,样式繁多,色彩斑斓,一路走下来就没见着一模一样的门脸。本篇小文就以门脸作为主题了。</h3> <h3>村里的各样小店琳琅满目,不管卖啥,门面大都赏心悦目,色调鲜艳,装潢布置上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h3> <h3>一桌一花,透着法兰西人的浪漫情愫。</h3> <h3>买还是不买,都欢迎进店看看。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在法国乡村转悠,而不喜欢大城市,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此了。乡村的人,都是非常和蔼可亲,礼貌有加。我曾在法国南部好多个村子里,偶遇一些乡亲们,大家一起唠家常、侃大山,特别的欢乐。这样的生活氛围是我特别喜欢的。</h3> <h3>爱花、爱绿色植物,门前窗台摆花,似乎是全法国人共同的审美爱好。就是在大城市例如巴黎,在窗台上摆上几盆鲜花,都是处处可见的。</h3> <h3>花园用品店。法国人的奇思妙想和创意,似乎与生俱来。在我们常人眼中寻常物件,法国人“随意”一捯饬,便成了夺人眼球的“艺术品”。</h3> <h3>即便是乡下一间家居小用品店,里面也是摆满琳琅满目的小物件,许多都是令人爱不释手。</h3> <h3>门脸的布置,法国乡村和我们国内最大的不同在于法国人特别喜欢古旧的风格,而俺们国人却喜欢现代化风格。谁能说这样的门脸就不美吗?!我个人更喜欢如此古朴却独树一帜的风格。</h3> <h3>在这样的小巷里走走都是一种享受</h3> <h3>干净、幽静,透着悠久历史的味道。</h3> <h3>底层铺面,楼上住人,乡里通常是这样的。没铺租烦恼,“上下班”自由。</h3> <h3>村民的家</h3> <h3>乡村的老房子通常都有这样茂盛的爬墙植物</h3> <h3>历史感</h3> <h3>法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家居窗户,窗户大都木质的,而且是这样老式关窗和固定方式。一般在这样的木质窗户里面还有一层玻璃窗户。我有时的确很纳闷,乡村如此还可理解,为何在大城市里的老建筑也还保留着这样的木质窗户呢?但说实在的,这样的窗户的确比现代化的那种铝合金窗户更有质感和亲切感。如此说来,冰冷冷的铝合金不受法国人待见其实就能容易理解了。</h3> <h3>简单造型的铸铁扶手是这个画面的经典!</h3> <h3>特别喜欢这样的石头房子,那斑驳的石头墙面记录着历史的岁月。从实际居住情况来说也是很适于日常起居的,冬暖夏凉。</h3> <h3>民居一隅</h3> <h3>乡村生活</h3> <h3>店也是家,家即是店。</h3> <h3>这是我抓拍的特别喜欢的一张片子!一张好照片的基本元素都有了,呵呵。</h3> <h3>生活的情趣</h3> <h3>漫步在这样的小巷,挺舒服的赶脚。</h3> <h3>啥叫创意呢?画面右下角的长筒雨靴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广告。</h3> <h3>彩色长筒雨靴上写着:“本小小图书馆----非同寻常!”</h3> <h3>大胆的用色,却不觉得突兀。</h3> <h3>老宅,一盆鲜花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h3> <h3>从这条小巷走出去不远,便是卢尔马兰城堡。据说这是普罗旺斯第一个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可见卢尔马兰的历史的久远。</h3><h3>城堡下有个Le Cave du Château酒庄,酒窖就藏在这里的山洞里,岩壁上挂着各种不同的葡萄酒。卢尔马兰也是出产美酒的好地方。</h3> <h3>第一次听说卢尔马兰村,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告知的。她在法国读法国文学博士课程时,选择了法国伟大的著名作家和哲学家加缪作为自己的课题。她曾数次前来卢尔马兰采访加缪的家人,对卢尔马兰非常熟悉和喜欢。她向我推荐了这个村子。<br></h3><h3>1957年,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他44岁,是20世纪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很喜欢普罗旺斯的生活环境,由于获奖,他终于可以在卢尔马兰买下一座乡间别墅。这里成了他远离巴黎的避难所和修养地,让他重新获得背心的安静。他开始了小说《第一个人》的写作,同时,他在这里接待文学界的朋友。</h3><h3>可惜,加缪在这个村子里只过了几年的好日子,1960年他因车祸去世。如今,它的灵魂就安息在卢尔马兰的墓园里。不少的人来到这里,是专程来瞻仰这个法兰西文学伟大的灵魂。</h3><h3>村子里有一条街,以加缪的名字命名,纪念卢尔马兰这位永久的居民。</h3><h3><br></h3><h3>另一位也曾住在这里的作家,是曾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大奖"的亨利▪鲍思科(Henri Bosco, 1888-1976)。卢尔马兰是他少年梦想的开始,也是他创作灵魂的源泉。他写道"这个地方的一切,已经注入我的灵魂"。和卡缪一样,他去世后也是葬在村子里的墓园里。</h3><h3><br></h3><h3>为世界纺织业做出贡献,曾发明世界第一架亚麻纺纱机的法国发明家菲利普▪亨利▪德▪吉拉德(Philippe de Girard),出生在这个小村子。他家的房子,现在是一所地方学校。</h3><h3><br></h3><h3>法国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拉乌尔(Raoul Dautry),1928-1937年任国家铁路局总经理,德国占领期间,他退休隐居在卢尔马兰村。法国解放后,他担任国家重建和城市规划部长。1945年,他回到卢尔马兰担任村长,为村子的环境改造做了很多工作,让村子保留了多少个世纪以来的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小巧玲珑,才使得我们现代人有了这么一块流连忘返的乡村美地。</h3><h3><br></h3> 这天早上九点多就到了卢尔马兰村,信步村子各条小巷,走累了就随意到一家小咖啡馆点杯咖啡歇歇。午餐是在乡公所广场上一家餐馆要了一份当地特色美食。临告别村子前,在集市上买了新鲜且价格美丽的海鱼、生蚝、大虾和好几种当地种的蔬菜。当晚亲自做了一桌子丰盛的法式晚餐,配着村子酿造的葡萄酒,结束了美好且难忘的一天。<div><br></div><div>卢尔马兰,我还会再来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