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前天与昨天的老照片

弘弘姥爷—杨林(3602787)

<h3>天津,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史料中可以查到明确建立时间的城市。明建文二年(1400年),镇守北京的藩王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03年改元永乐。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今年2017年是天津建卫613周年。让我们同这些老照片一起</h3><h3>穿越时空,体味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h3> <h3>上图:市档案馆现存最古老的纸质档案,是一张明朝万历年间的地契。这张民间“土地证”距今已有500年历史,相当于天津城的历史了。</h3> <h3>上图: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93年左右)的鼓楼。(来源天津记忆)</h3> <h3>上图为1921年拆除同年重建后的鼓楼,建国初期拆除。(来源天津记忆)</h3><h3>一位曾亲眼见证拆除鼓楼的七旬老者回忆:</h3><h3>当年我四五岁,爷爷扛着我到鼓楼,为它的不幸送行。那时我不懂为什么拆它,就在爷爷的肩上问爷爷,爷爷好半天唉了一声,说了句造孽啊。我只知道造孽就是不好的意思,就问是鼓楼不好吗?爷爷说它挡道了。我又问爷爷,不是说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玲閣吗?他它还是第一宝呢,宝贝呀,不能拆。爷爷无语。我看着满天的灰土,看着从楼上落下的木头。突然摇晃着爷爷的头说,快别让他们拆了,我有办法了。爷爷说你小孩子有嘛办法?老实看着。我説不就是挡道了吗?留着它别拆,把它边上的房子拆一圈不就有路了嘛,还好拆,都是平房。爷爷这时扬起头笑嘻嘻地看着我说,哎,这倒是个好办法。可是,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我说那谁说了算您找谁说去呀,快呀,一会儿拆没了。爷爷说傻小子,我也不知谁说了算。我真的傻了,又哭又闹,又踢又打,没完没了。爷爷没辙,扛着我回家去了。当时我太伤心了,所以记得深刻,至今难忘。</h3> <h3>上图:天津官银号、北海楼</h3> <h3>上图:1900年左右海光寺与机器制造局西局</h3> <h3>上图:始建于1436年的文庙(来源天津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网)</h3> <h3>上图:始建于1436年位于老城东门文庙前的牌坊</h3> <h3>上图:天津老城墙(天津市档案馆馆藏)</h3> <h3>上图:天津老城南门门外(天津市档案馆馆藏)</h3> <h3>上图:八国联军入侵后的老城里(图片来源于网络)</h3> <h3>上图:1888年,李鸿章视察津塘铁路,并在天津站(旺道 站)举行竣工典礼</h3> <h3>  上图:1888年,天津通了火车,在旺道庄建了车站。1892年,在旺道庄以西约500米的地方,另建了一座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即今天的天津站)。</h3> <h3>上图:天后宫,俗称“娘娘庙”,明代建筑风格,是津门逾六百年的古庙。位于今古文化街里面,1986年全面修复后,已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上图:南市“三不管”。三教九流汇聚之所,既是各色人等谋生、休闲、娱乐之处。</h3> <h3>上图:宫北大街。因位于天后宫以北而得名,为当时一条重要的商业街。</h3> <h3>上图:东兴大街,这里曾是南市最繁华的的中心闹市。登瀛楼饭庄牌匾清晰可见,该饭庄是天津市著名老字号。</h3> <h3>上图:东南角。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以后,逼迫清政府拆毁了天津城墙。原城墙的位置分别修了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对应就出现了东南角、东北角、西南角和西北角四个地名。</h3> <h3>上图:西南角。</h3> <h3>上图:按经纬方向规划了一系列某经路、某纬路的区域,就是今天河北、河东的部分地区。</h3> <h3>上图:直隶总督衙门东辕门,位于今河北区。</h3> <h3>上图:1928年的天津市政府,也是位于今河北区。</h3> <h3>上图: 民国时期的天津市政府。</h3> <h3>上图:从西面的针市街望估衣街入口之一角(来源:曹宪仁搜狐微博)</h3> <h3>上图:清末时期街景(来源:天津地方志网)</h3> <h3>上图:民国时期估衣街大胡同口(来源于:孔夫子网)</h3> <h3>上图:1939年大水,旭街(今和平路)水淹情况</h3> <h3>上图:1939年大水,六里台水灾之状况照片</h3> <h3>上图:1939年渤海大楼下水情照片</h3> <h3>上图:(1900年)天津海河全长70余公里,曲折迂回,河对岸为德租界。(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天津海河德租界沿岸(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金汤桥:坐落于海河之上,连接奥匈帝国租界与中国城市(非租界)。通过大型船舶时,中央可开启供船只通过。(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天津海河英德租界沿岸,对岸是英租界以及旁边上游的法租界,统称紫竹林。除了冬季结冰及水位下降期间外,此地旅客、货物运输等非常的繁忙。(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天津海河结冰,对岸建筑是俄国公园内的北清纪念碑。(俄国公园建于1902年,占地105亩,位于海河东岸原俄国租界领事路(今十一经路)和花园路(今十二经路)的临河地段,是天津唯一临海河的租界公园。(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俄国公园(坐落于海河边)冰雪中的柳树(树挂)。(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海河岸边的英国租界(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海河岸边日本租界附近(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位于北运河和子牙河将要汇合的地方的大红桥(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金刚桥(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天津三岔河渡口(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天津冬季海河取冰(来源:北清大观)</h3> <h3>  上图:(1900年)天津德租界威廉街(今解放南路),德国总领事馆,司令官邸和德国俱乐部等都在这条路上。德国的北清纪念碑上就站在这条路的终端(解放南路与浦口道的交叉口)。(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在英租界。这是从维多利亚公园看利顺德饭店。(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英租界内的俱乐部(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法租界巴黎路(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劝业会场(来源:北清大观)</h3> <h3>上图:(1900年)劝业会场正门(来源:北清大观)</h3> <h3>  上图:(来源:北清大观)(1900年)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系世界三大天后宫(福建湄州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之一。</h3> <h3>上图:为旧时的南开大学正门及大中桥</h3> <h3>上图:这张1904年出版的天津咪哆士道(今泰安道) </h3> <h3>上图:这张老明信片反映的是20年代第二代金钢桥建成不久的情景</h3> <h3>上图:东马路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h3> <h3>上图:当时法租界梨栈大街(现和平路)的繁华景象</h3> <h3>上图:当年航拍的法租界法国花园,即现在的中心公园 </h3> <h3>上图:第一代安里甘教堂(是英国圣公会教堂的别称)的照片</h3> <h3>上图:少见的白牌环城有轨电车照片版明信片</h3> <h3>上图:清末,旭街(现和平路)德义楼饭店</h3> <h3>上图:通过明信片中繁忙而拥挤的海河,可见当年船运的发达</h3> <h3>上图:英国球场观礼台 </h3> <h3>上图:平安电影院</h3> <h3>上图:北洋大学</h3> <h3>上图:日租界,今八一礼堂附近</h3> <h3>上图:日租界,今和平路</h3> <h3>上图:英租界,今解放北路</h3> <h3>上图:南市</h3> <h3>上图:法租界,今和平路</h3> <h3>上图:日租界,今八一礼堂附近</h3> <h3>上图:英租界,今解放北路</h3> <h3>上图:东北角 </h3> <h3>上图:北宁公园</h3> <h3>上图:俄租界,今河东区大光明桥附近</h3> <h3>上图:金汤桥</h3> <h3>上图:英租界戈登堂,今解放北路</h3> <h3>上图:英租界,今解放北路</h3> <h3>上图:意租界,今建国道附近</h3> <h3>上图:民国时期天津国民大饭店(图片来源于北方网)</h3> <h3>上图:北站站台</h3> <h3>上图:当年的北站</h3> <h3>上图:海光寺的御制碑亭(图片来源于:高伟的博客)</h3><div><br></div><div>上</div> <h3>上图:海光寺大钟(图片来源于:高伟的博客)</h3> <h3>上图:天津路边流动小吃摊。这张照片让我们看到了百多年前天津吃早点的情景。</h3> <h3>上图:天津街头拍摄的,拍摄时间应该在清末。一帮天津人有老有少,似乎是在围观拍摄者。看上去他们表情呆滞有些不知所措,但不要嘲笑他们任何一个人,因为说不好就是谁家的先人。</h3> <h3>上图:天津古塔下的小孩</h3> <h3>上图:五十年代建成的狮子林桥</h3> <h3>上图:五十年代修建的京津桥</h3> <h3>上图:五十年代修建的北洋桥</h3> <h3>上图:五十年代建成的八纬南路</h3> <h3>上图:五十年代修建的海河公园</h3> <h3>上图:五十年代建成的海河浮桥(刘庄浮桥)</h3> <h3>上图:(1976年)天津市百货大楼主体楼围被震裂的情形</h3> <h3>上图:(1976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楼房严重破坏</h3> <h3>上图:(1976年)《天津日报》办公楼7月28日凌晨地震后的情形</h3> <h3>上图:(1976年)河东区受灾严重,各地搭起临时棚舍,供市民休息</h3> <h3>上图:80年代天津街景(来源:出目里利吕井)</h3> <h3>上图:80年代天津街景(来源:出目里利吕井)</h3> <h3>上图:80年代天津街景(来源:出目里利吕井)</h3> <h3>上图:80年代天津街景(来源:出目里利吕井)</h3> <h3>上图:拍摄于2005年,大丰路与小伙巷交口</h3> <h3>上图:府署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部。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此建天津府衙门(今城厢礼堂),门前形成街道,成府衙门街。建国后,统称为府署街。(来源:南开档案)</h3> <h3>上图:南市拆迁前照片</h3> <h3>所有素材取自天津市档案馆</h3>

上图

天津

北清

租界

大观

来源

海河

爷爷

天津市

五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