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盘门

陈建敏

<h3>  盘门,古称蟠门,座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南隅。2500多年前,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阖闾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拥有八座水陆城门的阖闾大城。盘门就是阖闾大城八大城门之一。</h3><h3> 吴王阖闾视越国为敌,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建造盘门,防御越国入侵。《吴地记》谓其南有蛇门盘门,因越国位于城之西南,地处已位,故在蛇门之上刻有木蛇,其首内向,象征越国臣服于吴;而盘门处辰位,取名“蟠门”。后因为其地水陆交错,盘曲迂回而改名盘门。</h3><h3> 盘门由水城门和陆城门组成,整座城门布局构造奇巧,尽显古人智慧。现存水陆城门并列的古城门遗迹,全国仅有盘门。</h3><h3> 盘门枕水而建,古城墙边的大运河连接着太湖和长江,一河秋水默默地流淌着,似乎在诉说着令人回味和沉思的故事。</h3><h3> 学者陈从周说过:“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其实,盘门水陆萦迴,既秀且雄,今人很难想象在群雄纷争的古代,它曾是扼守吴国的锁钥,是“金戈铁马仰天啸,壮士悲歌卷西风”的血肉战场……10月9日,怀着追寻历史的心情,我游览了饱尽沧桑的盘门。<br></h3> <h3>  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阖闾大城其余七座水陆城门均毁,蛇门湮没无考,相门、娄门、齐门早已无门,胥门只剩下陆门,水门在春申君时就被填埋了。至于现在看到的阊门,虽是水陆门齐全,却是新修的。只有盘门还是原来的格局,得以幸存保留下来,它也是世界上唯一原址保留完好的水陆并列双城门。</h3> <h3>  古盘门由水陆两门、瓮城、将军楼和两侧城垣等组成,迭经二千多年间的战乱,盘门城楼屡毁屡建。现存盘门,为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后经明清两代续修,现有城墙全长300多米,高5米多。</h3> <h3>  城楼上那块章草匾额,是当代书法家王蘧常的墨迹,“吴中锁钥”四个大字凸显了盘门重要的战略地位。</h3> <h3>  盘门水城门是国内外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水城门由两重拱式城门和水瓮城贯穿而成。内门设有水闸及栅门,可随时用绞关石启闭,这种周到的战备与防洪设计,是古代筑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创举。外门宽约7.9米,高约7.8米,深约3.9米;内门宽约8.9米,高约5.3米,深约12.3米。内外两重水门,全用花岗岩石构筑,四根粗大石柱立于石块堆砌的基础上,支撑着拱顶,形成高大的城门洞,可容两船交会通过。</h3> <h3>  盘门陆城门也分内外两重,且两门异向。外门较小,宽约2.6米,高约2.7米,深约6.3米,城门用花岗岩石所砌;内门宽约4.2米,高约5.3米,深约13米,城门用城砖砌筑,城门中间有通天夹道作放闸之用,一旦陆门关闭,水门下闸,敌军纵有铁甲万千,也将在城下却步。另外,在内外门之间还筑有边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瓮城四周城墙陡峭,一旦诱敌深入,闸断退路,从城上放箭、坠石,犹如“瓮中捉鳖”,可获全歼之胜。</h3> <h3>  古代盘门乃兵家必争之地。为重现昔日吴都风貌,城楼正前方及东南方架有三尊清代制造的土炮,使人想起当年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攻战场面,也与将军楼的“古吴城阙川原壮,旧国干戈战伐多”楹联互相呼应。土炮的炮身长度分别为120厘米、160厘米、180厘米,炮口直径分别是8厘米、10厘米、12厘米。</h3> <h3>  内城门北面有条坡度约为20度的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一座由巨砖铺成的宽阔平台,战时将士们可骑马直接登上城墙,迅速作出反应。</h3> <h3>  登上城楼,可以看到整个陆门、水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 、炮洞、闸口 、绞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置)及眺望台历历在目。向外眺望,可见远处的吴门桥和瑞光塔。</h3> <h3>  将军楼始建于公元前514年,为伍子胥筑阖闾大城时所造,古称“点将台”。此楼建于水陆城门、瓮城及两侧城墙之上,战时是吴王夫差和相国伍子胥派兵点将、守城防御的地方。几经战火破坏,又几度修复,是苏州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将军楼,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h3> <h3>  绞关石为古代攻防工事设施之一,多设于城门和关隘之上,以御敌为主要功能。盘门水陆城门并列,均设绞关石,可启可闭为攻守之用。水城门设置绞关石,既可御敌,又可控制水位,一举两得。</h3> <h3>  猎猎飘扬的吴国旗帜,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雄甲三吴的春秋霸主。</h3> <h3>  伍子胥,吴国大夫,是楚大夫伍奢次子。父亲被害后他历经宋、郑等国入吴,曾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后筑“阖闾大城”,整军经武,治国安邦,成吴霸业。在攻楚国时,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阖闾长孙夫差继位后拜伍子胥为将,打败越国,虏越王勾践,囚于阖闾坟边石屋内养马为奴。两年后,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放勾践回国。勾线回国后卧薪尝胆,强国强兵,同时献西施于夫差,使其失志忘政。伍子胥得知,屡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北上伐齐,但在奸臣的馋言离间下,夫差逐渐疏远伍子胥,最终竟赐剑令其自刎。伍子胥死前厉声说道,可将我的头颅挂于城门上,我要看越军打进城来。伍子胥死后九年,越国兴兵,灭吴。夫差自刎,并曰:“我杀子胥,悔矣”。唐代诗人许浑为此写道:“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伍子胥自刎后,被夫差命人投尸于胥江。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后人立庙祭祀,不忘先贤功绩及奇冤。每逢端午,苏州百姓会自发地纪念伍子胥,瞻仰伍相祠,举行祭祀大典。伍相祠与盘门为邻,殿中有伍子胥大型坐像,匾额为“气壮山河”四个大字,殿内存放很多古兵器,陈列伍子胥及春秋吴国的有关史料。相传,伍子胥死后,成了涛神,因而明代大学士王鏊,拟有一副对联“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作涛神”,悬于伍相祠的偏殿,联语虽短,却概括了伍子胥的一生。</h3> <h3>  用手触摸斑驳的墙砖、生锈的大炮、剥了漆的木柱,感觉岁月就在手中。</h3> <h3>  朋友,如果有时间,请来看看这座古城墙,不单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还要来看看历史在它身上刻画的岁月痕迹,了解一下源远流长、代代传承的吴文化的深厚底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