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峡阳古镇和顺昌华阳山游记

栀香漫雨

<h3>  今年中秋国庆喜相逢,超长假期引爆全民旅游潮,假期大好时光岂能虚度?我们一行11人从福州驱车约200公里到达南平峡阳镇,把车停在镇政府大院后,今天的游程正式开始了。</h3> <h3>  我们从镇政府对面新修的古镇入口进去参观。</h3> <h3>  &nbsp;峡阳古镇是闽江上游保护最好的古镇之一,有10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南平市延平区西北,东与茂地、大洋相连,南同王台接壤,西和顺昌交界,北与建瓯相邻,距南平市区51公里,与316国道一桥相连。峡阳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玉屏山、招科山环抱集镇,富屯溪贯空全境,因"两山一水谓之峡,山南水北谓之阳"而得名。</h3> <h3>  峡阳镇山川灵秀。屏山如画,照溪流银,富屯似带。溪中公园、八字桥、屏山书院等古迹景点,引人入胜;剪纸、古画珍藏、战胜鼓等,缤纷异彩。</h3> <h3>  古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24处,明清时代建筑200余幢,其中大园房、关岳庙、报国寺、百忍堂、应氏状元祠、八字桥堪称古代建筑瑰宝。木质雕刻、民间剪纸,字画珍藏,至今保留完好。</h3> <h3>  &nbsp;享誉省内外的传统民俗舞蹈延平《战胜鼓》原为峡阳镇的"鼓会",自明末清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民间民俗活动中的一种打击乐器。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扁鼓为主奏(打)方式,击鼓者左臂掌环抱扁鼓于左胸前,右手执单槌击鼓,在鼓谱的节奏变化中,变换着击鼓的舞姿、舞步,展现将士出征时粗犷、英勇、大气磅礴的精神面貌。</h3> <h3>  《战胜鼓》经过南平市文化馆1957年和1983年两度整理改编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民间舞蹈,定名为《国姓鼓》,取郑成功复台时,催动大军进击之势,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英雄气概,在历年省文艺会演和全国会演中连续获奖,成为福建省传统保留舞种之一。近几年来,在南平峡阳一带广为普及。每逢节假日,鼓响遍野,声如雷震。</h3> <h3>  峡阳的古代建筑,建造独特,雕刻精湛,很多建筑民居与北京的四合院相似,是古代建造艺术精品。</h3> <h3>  我们迈步进入小镇,没走几步很快就被路旁的一栋古建筑吸引了。</h3> <h3>  这座古代建筑叫石坂坪土库,清嘉庆茶商应陶官所建,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土库外低内高,呈阶梯层进式,显得深远而不氅蔽。房屋四面环合,宽敞通风,冬暖夏凉,宜于住人。厢房客厅、门廊走道又具士家气息。</h3> <h3>  这幢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天井宽敞、库房光线充足,铺设天井地面的花岗石条宽40厘米、长两米,特别气派十足。</h3> <h3>  石基上雕刻的图案十分精美(是古董)。我们看到房子里堆了一些木料及其它建材,工人正在翻修房子。据屋子主人介绍,政府拨款100万元钱对这古屋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h3> <h3>  峡阳古镇,百姓千家,有3万多人口,分布在新兴、进步、中心、将军、义勇(前进)、鳌州、德胜等7条街道 。镇上人口,古有金、郭、黄,廖、彭、汤6大姓氏之说。自唐朝黄巢之乱以后,随着中原人口南下,又有了应、骆、张,范、连、梁等多个姓氏在峡繁衍生息。</h3> <h3>  现在,这些来自中原的姓氏已在峡阳繁衍了三四十代,其中人口最多的属应氏,约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是张氏、骆氏、梁氏和范氏。这些姓氏在峡阳都建有宗祠,修有族譜,为维护宗族利益,传承宗族传统道德和文明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峡阳镇自古以来就有应氏状元祠、张氏百忍堂等六大宗族祠堂。如今,峡阳集镇依然保存五个姓氏宗祠。</h3> <h3>  应氏宗祠位于峡阳前进街,因其氏族在宋代元佑年间出了一个武状元(应珍),所以称为"应氏状元祠"。原祠为清时所建,后因火灾焚毁,1993年族人集资重建,并第七次重修了族谱。其宗族传联是:"七子家声源远,三红世泽流长"。</h3> <h3>  宗祠大门上牌匾</h3> <h3>  堂上供奉一文一武两尊神像,左为宋代状元应珍,右为宋代将军应环秀。中间是应氏始祖应世哲的神位牌。应氏始祖应世哲,原籍唐代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代光启年间,因躲避黄巢战乱,随当时河南光州节度使王审知南下入闽。后王审知为闽王,命随军南下部属在闽地择地而居。应世哲等由省到延遍历,惟峡阳地宽民实,卜居于此,开基创业,繁衍子孙,已历千年,传宗近40代。如今,应氏子孙遍布全国各地,远及港台澳及日美加,新马泰等海内外各地。</h3> <h3> 应氏家训,伟统美德;应氏子孙成人祭祖誓词</h3><h3><br /></h3> <h3>  张氏宗祠位于峡阳将军街。据唐代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h3> <h3>  张氏始祖张大郞,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因唐玄宗癸丑元年藩镇构祸,南迁入闽行医,卜居峡阳,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肇基开宗,张大朗微音丕著,功德弥长。其子孙又能属守"礼让先、爱敬洽;子不忘孝,少不忘悌,贵不忘贱,富不忘贫"等家训,因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百忍世家"。</h3> <h3>  据专家考证,此祠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峡阳保存年代最悠久的一座宗祠,是明清时代保存下来的稀有古建筑。被列为南平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张氏宗祠门牌上的砖雕工艺十分精湛,宗祠里所挂"百忍堂"匾,清乾隆元年所制。"忍"字多了一点,为什么呢?</h3><h3> </h3> <h3>  这里有段典故:在清初重修"百忍堂"时,乾隆皇帝亲书百忍金匾,为警示张氏子孙百事可忍,故多点了一点,当时内待问道为什么忍字多一点,乾隆皇帝笑道说:"刀在心上插,两把刀插入不是更忍吗?"因此,忍字多一点流传至今。</h3> <h3>  "多多忍让宽容,与人和睦相处,和气生财"。这是张氏宗族百代宗风,优良传统。其族联是:"世守百忍祖训,家垂两铭宗风"。</h3> <h3>  百忍堂大门西面小阁楼是保存张家祖传珍贵文物字画的。大厅后面还新修了一进的房子,很是宽敞明亮,左右各有一个木结构的阁楼。</h3> <h3>  张氏宗祠大门背面和天花板上据说都是清朝留下的珍贵彩绘。</h3> <h3>  我们今天的领队"路路通"终于寻到根了,他惬意地翘起二郎腿坐在本家宗祠百忍堂里,似在聆听祖宗教诲,又似在缅怀祖宗遗训……</h3> <h3>  骆氏宗祠始建于大宋年间,坐落在南平市峡阳镇阳屏山前墓堂坪,已历数朝。70年代因扩建中学校园需要,旧家庙被拆。1996年经有关部门同意,择地峡阳西隅进步街观音庙旁重建骆氏家庙。</h3> <h3>峡阳骆氏始祖骆万安之墓</h3><h3> 始祖骆万安,唐朝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乃"初唐四杰"骆宾王之后。唐光启年间,随闽王王审知平叛黄巢之乱而入闽。后王审知为闽王,命其部属在闽地择地安居,因此骆万安便和应氏始祖应世哲等来到峡阳安居创业,繁衍子孙,距今己过千余春秋。据南平县志载,骆家曾在明代天啟年间出了一个进士,名叫骆天闲,官至中央礼部仪制司主事。</h3> <h3>  骆氏子孙在峡阳历经图治,承传先辈,"为人正,好善施,助贫困,重节俭,爱祖国,尽忠孝"等美德。骆氏历代人文荟萃,能人辈出,古有文人武士,今有学者能人,可谓科甲联奎,代不乏人。</h3> <h3> 在峡阳骆氏宗祠召开的骆氏宗亲恳亲会。</h3> <h3>  梁氏宗祠解放后被征用为峡阳粮站粮食仓库,近几年在仓库附近另行择址重建。q</h3> <h3>梁氏宗祠内大厅,祭祀着梁氏祖宗神牌。</h3> <h3>  范家宗祠,座落在峡阳新兴街北隅坪北面。其始祖范大三也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从唐代随河南光州节度使王审知南下入闽,卜居峡阳,繁衍子孙。</h3> <h3>  范氏宗祠原来的正门朝东;上世纪90年代进行修膳,改了大门朝南;现在此门已变为侧门了。</h3> <h3>范家列祖列宗画像。</h3> <h3>  范氏宗祠又称"高平堂",始建于明清时期,历史久远,后经多次翻修,已被列为延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古镇人生活和乐融融</h3> <h3>  在峡阳镇街区内随处可见高高的马头墙,马头墙内的宅院便是闽北地区极富特色的民居建筑。</h3> <h3>  现存的峡阳土库大多修建于明、清时代,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土库除四周的围墙,全是木板材料建造,宅的建筑结构与北京的四合院相似。我们在小镇里走走停停,来到又一规模宏大的古建筑前,原来是下马坪土库。<br /></h3> <h3>  下马坪土库,也称"是亦堂",面积800多平方米,位于将军街46号,建于清乾隆末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建造安排科学,内有二个客厅、一个后花园,前有池塘,后有水井,共有20余间房屋。2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建房者叫骆姬伯,生于乾隆45年(1780年),因经营木材、菜叶生意而富甲一方。其子骆述盘勤奋读书,并获取功名(贡生)。骆姬伯夫人六十寿庆时,延平府学教授林桂茂赠送寿匾一块"阆苑琼化"。</h3> <h3>  淳朴的骆氏村民自告奋勇带我们参观古井。这是历经百年泉水从不干涸,依然清澈,虽无高高井沿却从未有人被淹的古井。</h3> <h3>  神农教主庙,别误会,这是供奉农作物种子及农具的寺庙。</h3> <h3>  溪中公园也称"溪中庙",四面环水,建在富屯溪中鳌州岛上, 鳌州岛是富屯溪泥沙长期堆积而形成的江中小岛,鳌州岛形如鳌鱼,在湍急的河流中巍然屹立,又似停舶在大溪中的一艘游轮。峡阳镇与316国道连接的公路桥从小岛中部穿过,将小岛分为两半,溪中庙建在北面,南面开辟成溪中公园,环岛步道15分钟就能绕行一圈,岛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排列有序,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园林景点。</h3> <h3>  为纪念当年为民斩妖除怪的唐代吏部官员阎汝明而建的庄武王庙就座落其中,庙中奉敬着庄武王及其随从。 因为自古以来,镇上人就十分讲求忠义,就把江中的鳌州岛上建的庄武王庙称为关岳庙,以祀奉关公和岳飞。</h3> <h3>  所以关岳庙又叫庄武王庙,灵显庙,现在统称溪中庙,溪中庙门檐飞翘,雕龙彩凤,气势恢宏。庙里奉敬的三尊神象名曰"荘武尊王",是当地群众敬奉的偶象,神灵通旦,有求必应,常年香火不断,每逢时节假日,热闹非凡,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当地群众都把珍品古迹,还愿的猪、羊、鸡鸭摆在庙中,请庄武王观赏敬食,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健康,这就是峡阳传统的"摆大碗"仪式。正月十六至十八日是当地群众举办庙会的最好佳期,进香的、求事的信男信女、都会到这里求祀平安,人山人海、热闹非凡。</h3> <h3>  第二次看到这样的牌子,第一次在青海看到觉得很新奇,原来家门口也有这官职呀。</h3> <h3>  "溪中公园"以桥为界,西面是庙宇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东面是人们游玩、休闲、健身的场所,被称为"闽北第一农民乐园"。由于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常年游人不断。</h3> <h3>  今天中午吃到的极富峡阳特色的东西:桂花糕、炖猪蹄、炖猪血(像嫩豆腐)、蛋肠(古田县也见过外形相似的,可这里面不是装糯米,是蛋制品)……</h3> <h3>  在峡阳走走拍拍,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午我们在316国道旁峡阳镇的江汜村吃午饭。饭后我们驱车直奔下一站顺昌华阳山而去。</h3> <h3>  华阳山是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位于世界"双遗"武夷山脉的顺昌县城西北部,距城区8公里,被尊为顺昌的"祖山",座落于"仙源"之地。华阳山不单充满神秘的"仙灵"之气,更在于景物的钟灵毓秀。宋绍兴初年(1131年),顺昌县丞熊毓曾作诗赞扬道:"杖策来游为爱山,石门有路到仙坛。云埋竖石旱犹湿,风转灵岩暑亦寒。"</h3> <h3>  华阳山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据专家初步考证,有各类树木150余种,草木、苔藓250余种,中草药材超过200种,还有许多珍稀动物如灵猫、鹿、獭、大鲵(娃娃鱼)和老虎等。</h3> <h3>  尤其难得的是华阳山地处中亚热带,却广泛生长着南亚热带雨林植物种类,这在闽北林区并不多见,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价值。</h3> <h3>  华阳山风景区面积1200公顷,以天门峰、华阳峰、三宝峰为核心形成的景区以奇峰怪石、瀑布流泉、奇藤古树、仿古廊桥、畲族风情组成的景区五大景观, 绿是华阳山的基调,石是华阳山的内涵,水是华阳山的血脉和灵气。其主要特点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湖桥木、石藤瀑,畲族村民画中住"</h3> <h3>  我们买票进入华阳山景区,一抬头看见前方大坝上,有一座横跨两岸、气势恢宏的木拱廊桥,那就是华阳阳山标志性景观九龙廊桥,该桥建于2005年,由中国古桥泰斗唐寰澄教授负责设计,有"廊桥孤将"之称的民间艺人郑多金主持建造,建这座廊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用杉木达200多立方米,总投资达135万元,历时一年才建成。。</h3> <h3>  木拱廊桥,也叫贯木拱风雨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成彩虹,所以又称虹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九龙廊桥是按照北宋《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的技术建造,全桥采用木构榫铆、无一铁钉铁件连接,桥梁支架紧紧相连,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自然天成。</h3> <h3>  该桥系桥坝结合,总长99米,其中桥跨长19米,两侧坝体各长40米。廊屋23间,对称布置;宽4.6米,四柱九檩。廊两端建三开间重檐山顶水榭,当心间建重檐歇山顶,屋顶用橙红色琉璃瓦;桥两侧设美人靠,桥面以规整花岗岩铺就。廊桥在设计上,嵌入了"龙"的元素,在歇山顶,有游龙戏珠,在桥底,有石龙亲水,充分体现蛟龙腾空的气势。</h3> <h3>  我们站在廊桥里举目四望,北面是碧波荡漾的九龙湖,南面是绿树掩映的华阳畲族山庄。</h3> <h3>  华阳畲族山庄,位于顺昌黄坑村,山庄以畲族文化为主题,建设有木屋别墅,畲族民俗馆,特色农家餐厅等,为前往华阳山游玩者提供一处良好的度假休闲之地。</h3> <h3>  华阳畲族山庄度假区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余平方米,绿化达到85%以上,所有建筑均是单体仿古建筑,与景观相协调。有4个生态停车场共1万多平方米。游客中心就设在山庄入口处,可供300人休憩活动;并配有购物中心,为游客提供出售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工艺品、保健食品、民族服饰等等。</h3> <h3>  景区设有32间客房,以木屋别墅、农家客栈为特色,可同时供60人住宿。餐厅坐落在整个山庄的中心位置,能同时容纳300人用餐;配套的特色活动项目繁多,有休闲垂钓台,篝火区,烧烤区,游泳池,山茶油采摘基地,野菜采摘基地,竹笋采摘基地,畲族民俗馆科普基地、环保基地等等。另配有大小会议室2个,可供300余人会议和大型畲歌、畲舞等文艺表演。</h3> <h3>  九龙湖位于华阳山风景区入口,华阳山脚处,湖水面积上百亩。九龙湖波平如镜,仿佛一面明镜镶嵌在绿茵茵的地毯上。它是2001年顺昌县人民政府出资近200万元,砌石垒坝而成。它为华阳山风景区增添了一处明净的亮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龙湖<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龙湖水波潋滟,如龙含珠舞翩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树虬藤水中榭,疑是仙景落人间。</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是今人对华阳山波光潋滟、光彩照人的九龙湖的赞美。</h3> <h3>  我们跨过廊桥,顺着九龙湖东岸平缓的小路走到北岸,小路继续向山脚延伸,我们却踏上朝西的一座通向鸳鸯岛的竹桥,想到对岸看看。</h3> <h3>  鸳鸯岛是一个烧烤区,面积比两个篮球场还大,成排地种植着一些高大的树木,树间有序地排列着一些简易的水泥烧烤灶和桌椅等。</h3> <h3>  根据路标提示,我们穿过岛西面的静思路就进入华阳山神秘谷的瀑布区了。</h3> <h3>听风亭</h3> <h3>  华阳山最为人称道、最为人向往、也最为人想念的是奔腾不息的瀑布,是她不停运动所勾勒出动感的五线谱,是她那日夜不息奏鸣出的如歌旋律。</h3> <h3>  华阳山溪涧上游山高林密,大大小小溪涧从远处而来,成百上千眼山泉从深处冒出,在华阳山集聚,又和华阳山的奇岩怪石相撞相拥,于是形成了华阳山瀑布的多彩景观:</h3> <h3>桃猴寿</h3> <h3>  有的从十几米高的绝壁飞流直下,其声空旷而清脆;有的分成两股鸾凤和鸣的"鸳鸯瀑",其音温柔而绵长。水从海拔700多米高的垄上洋一路洒落下来,化作金玉万千,升腾的水气映照出一道道闪烁的彩虹,形成连绵上千米的瀑布景观,简直就是一支大自然谱写的优美旋律。</h3> <h3>  沿山涧拾级而上是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瀑布,最引人入胜的有三级瀑布。第一级瀑布为玉龙潭瀑布,泉流在巨石夹缝中冲泻而下如玉龙入潭。此级瀑布秀美如玉桂琼花,潭水漫流温文尔雅,潭周竹树荫浓,藤挂蔓拂。</h3> <h3>  第二级瀑布为鸳鸯瀑布,全程50多米长、10多米宽,斜度为45度,潭水从瀑顶岩面均匀漫下,如一幅白色的飘绸铺泻而下,高速而下的水流碰撞在凹凸不平的崖面上如碎玉摧冰、散霁飞雪,气势磅礴,瀑落入潭。</h3> <h3>  水落为潭,这就是有名的"鸳鸯潭",潭方近200平方米,不时有结对的鸳鸯在潭中悠游外,使人流连的还有那个樵夫与山神女的凄美哀艳的传说故事呢!</h3> <h3>  第三级瀑布是老虎跳瀑布,位于天门峰和老虎岩峰的山肩处,瀑布的上半部由两条山溪汇合,瀑布高26米,宽6米,以一落千丈之势奔腾而下,咆哮之声大如夏雷,数公里之外可闻其声,遇阳光照射,瀑布形成的雾气中会出现彩虹,美丽异常。瀑布下有一块巨石,酷似一个狮子头,以前这里是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因此而得&quot;老虎跳瀑布&quot;之名。</h3> <h3>  游完瀑布顺着林间小路很自然就来到了怪石景区。这里石的景点多不胜数,有天门石、华阳山 玉玺石、三神石、马鞍石、麒麟石、蛤蟆石、仙掌岩、水仙岩等。景点有神猴望月、天龟探湖、金雀蹲窝、嫦娥歌舞台、金鹿驮桃等。</h3> <h3>  被人们创意认可的有观音洞、螺风洞、神猴洞、八仙洞、水帘洞、蝙蝠洞、半月洞、石门、风动石、母鸡抱窝、南天门等等不下10多处。</h3> <h3>  最令人称奇是那在半山的地方有一块数千吨的巨石复盖在两石之间跨度10多米,构成&quot;石门&quot;,门下的空间可容纳上百人。对着头顶上那块似有辟天盖地之势的巨石,还真有些害怕,担心两端的石头不堪重负,随时坍塌而粉身碎骨呢!</h3> <h3>  另一处值得一游的景点是风动石。这石少说也有数百吨,也有说是&quot;飞来石&quot;,因为这巨石只有底部极少部分接触下面的岩石,但它却能稳稳当当地岿然不动。有人试着攀爬上去,试图摇动它,可用尽气力却纹丝不动。人力不可为,哪么自然的力量是否可为呢?这只有传说能解释得了。</h3> <h3>古炭窑</h3> <h3>  海拔900米的华阳山主峰处的佛字岩,说是岩,实际上是一处绝壁,可是这佛字岩虽然险峻,但宽容的佛祖为保护众生,竟然让人们从它"腹"中通过(佛字岩中间是空的),保佑人们平安。岩下又是一处悬崖,高数十米。</h3> <h3>华阳洞</h3> <h3>  中华藤原是华阳山风景区的另一个旅游特色,就是森林中藤本种类多达36科143种,大小形态迥异的藤蔓缠绕隐伏着,似蟒,似龙,似鹰,似船,似灯笼,似秋千……红藤、黄藤、葛叶藤、鸭腱藤、雷公藤,满地都是盘根错节的藤蔓、纵横交错,构成神奇藤的世界。一不小心就可能绊个跟斗。其所发出的自然气息,与青草、树木、山水、奇石混合在一起,那是山外决然没有的清新沁人的香。</h3> <h3>  华阳寺又名仙源宝兴寺,原为安徽九华山寺的分寺,由元代九华山寺的出家僧来此开创,原址在华阳山三十六窠的垄上洋。清咸丰年间清兵围剿太平军时焚毁,眼下这座寺庙是1995年重建的。寺因山而名,山有寺而灵。华阳寺也成为善男信女求福、求财、求平安的神圣祖寺。曾得到"封植养根,禁砍止樵"的礼遇。</h3> <h3>  仙人床上坐一坐,逍遥快活似神仙。</h3> <h3>  景区里的路也是一大特色。</h3> <h3>  水泥游步道、竹编索桥、石凿游步道等穿梭于景区间,向远处延伸……</h3> <h3>  华阳山林深苔滑,清静幽雅;九龙湖清澈明亮,恬淡高雅。山因水而雄伟,水因山而妩媚。华阳山景区虽小,但它是一个集秀、野、险、幽于一体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是展现顺昌山水魅力的名片。</h3> <h3>  游顺昌祖山,访华阳仙境,感受真山、真水、真文化。华阳山淳朴的畲乡风情,和谐的生态环境,美丽的神话传说,无一不值得游客亲身探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