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倩】挖掘认识自然的潜能(仓颉三班2017.10.12)

王露倩

<h3>  “走吧!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玩会吧!”</h3><h3> “老师,那外面有什么玩的呀,一点也没意思。”</h3><h3> “啊?外面多好呀,大自然多美呀!”</h3><h3> ……几个孩子还有点不情愿地答应出去玩。</h3> <h3>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h3><h3> 在赤峰永远看不够的是蓝天和白云,在西山永远看不够的是星空。</h3> <h3>  一玩起来,也都挺开心的,捉蚂蚱的、捉蜘蛛的、到菜地看虫子的……</h3><h3> “你们观察下看看这两种蜘蛛有什么不同?”</h3><h3> &nbsp; “老师,我哥哥说那种长腿的是毒蜘蛛。”刘储宁立刻扔地上了,哈哈😄好难得,还能有她怕的。</h3><h3> “捉蚂蚱仔细看它眼睛、嘴都长什么样?……你们看过蚂蚁的嘴什么样嘛?老师小时候,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和你们一样胆大,经常捉蚂蚁,蚂蚁还能咬人呢!”<br></h3><h3> “对,老师,那蚂蚁……”都七嘴八舌说起来了,孩子都这样,有一个话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都不用调动积极性。</h3><h3><br></h3><h3> <font color="#b04fbb">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自然规律了。</font><font color="#010101">记得小时候我也常抓各种昆虫,特别喜欢看他们行动,瓢虫、蝗虫之类有隐藏翅膀的昆虫都被我生硬地扒起外壳,把翅膀抽出来,看它怎么收里面的,有时还摘掉翅膀,看它没有翅膀还能不能飞,能不能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都没人教怎么观察,因为都是天性,小孩子对自然的探索与好奇。从小还是在城市中长大,都会对下过雨的水洼留恋、给秋天的落叶🍂踩踏“按摩”、还能把大树根边上的泥凹各种造型,再用干沙子定型……放假跟着去小妹姥家农村玩得畅快淋漓,那些都是童年里最期待的,也是印象很深刻的一部分,想必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更会玩吧!真的是把孩子放到大自然中他会创造出无限的乐趣。</font></h3> <h3> 在离孩子们较远的地方喊“站队”,那气势👍当时刚好有孩子隐藏在土包后面玩,一下子都冲出来了,笑的我呀!脑补画面,自己为某师团长,一边喊冲啊,一边后面跟的竟是游击队的弟兄们,那阵势不次于我们某某排某班。</h3> <h3>  站好队,好,向后转,“你们看!天空、白云、后山,好看吗?”</h3><h3> “哇!好漂亮呀!那云像雪山……那还有块心形的云……那云像蘑菇、像鱼、像……我看天空像镜子”讨论了好一会儿,孩子们的想象天马行空。</h3><h3> “看山上的树都有什么色?”“黄色、绿色、灰色……”说什么都对,不局限,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没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好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尽情地发挥。<font color="#b04fbb">能用艺术的眼光观世界,那会是件多美妙的事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font><font color="#010101">“这回大自然有意思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太有意思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大自然美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太美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回班把你看的美丽的大自然讲给大家,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同样的世界,在每个人眼里却是千差万别,心有所想,外有所相。观世界、世界观,不仅需要眼光,思维是关键。</h3> <h3>  围绕着“我眼中美丽的大自然”来讲就可以,六个组一组至少一人,讲完才可以写循环日记。强调:说完整话。刘昊然的分享亮了!</h3><h3> “我看到的美丽的天空像海洋,云就像好多小鱼在海里游。云彩有的像蓝鲸、有的像鲨鱼、有的像章鱼、有的像海豚,感觉自己也像一只小鱼快活地在海里游。”</h3><h3> 这个孩子也很特别,有时问他话,他就在那里看着老师,也不知道到底是听懂了还是没听懂,做数学题稍显薄弱,但有的时候反应又很快,和同学相处中,说话也从没慢过。有时不分时间就来我跟前聊天,虽然时间不合适,但是他脑袋里有很多东西的,他的梦想是做军人,这孩子需要激发,男子汉的气概会出来的,有两次领读《论语》就是正气十足。</h3> <h3>  艺术带给人不仅是艺术本身,更多的则是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的认知,对问题的思考,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