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巷

平凡之路

<h3>鹊渚桥边风拂柳,月照青石小巷空。</h3><h3></h3> <h3>  说起“青石巷”,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脑补出一位姑娘撑着伞在雨巷中缓缓行走的画面,这是大师们塑造出的经典场景,早已深入人心,古典唯美。可于我而言,青石巷勾起了我一段儿时的记忆。</h3><h3> 我有幸生长在一座千年古镇,镇上有几条长长的青石巷,坑坑洼洼,弯弯绕绕,小时候我就住在镇南的一条古巷中。</h3><h3> 那时爸妈工作很忙,我大部分时间住在镇北的外婆家,每周大概有一两天爸妈会接我回家,而回家的路程是我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h3><h3> 每到要回家的那天,爸妈下了班就会到外婆家吃晚饭,晚饭后便回程,我也会显得很兴奋。倒不是说我在外婆家不开心,小孩子嘛,总会更想和爸妈在一起。</h3><h3> 我爸那时有一辆老式28自行车,又大又重,前面有个横杠,后面还有个后座。每次我就跨坐在横杠上,老妈侧坐在后座上,老爸稳稳地骑着车出发了。</h3><h3> </h3> <h3></h3> <h3>  开始的一段路是水泥路,由恒昌路出发,经过农行、老商城、中学老校区、鹊渚桥。那时的古镇刚刚从水灾中缓缓恢复过来,还没有现在的繁华喧嚣,傍晚时分的街上也较为冷清,但我依然感觉特别温暖。</h3><h3> 过了鹊渚桥便进入了古巷,古巷中还留在我记忆中的场景不多,现在也早已不在了。有个老澡堂,我爸带我去洗澡,我经常被里面的水蒸气闷得快窒息的感觉。有个老理发店,那时觉得理发的阿姨好时尚。有个做米粉的作坊,十里飘香,整条巷子里都能闻到,现在想来还垂涎欲滴。剩下的大多数都是住宅。对了,还有个老师傅每天都会挑着担边走边吆喝着卖汤圆和豆腐花,秋冬之时老爸也会偶尔给咱们买上两碗去去寒气。</h3><h3> </h3> <h3></h3> <h3>  古巷的青石路历史悠久,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凹凸不平,遇到下雨天还容易打滑,可老爸骑行在路上总是稳稳的,就一次也是我自己作的在那甩脚玩结果绞到车轮里了差点害得爸妈一起摔倒,还好那次爸妈也没说啥,急急忙忙地把我送到诊所疗伤。</h3><h3> 小巷蜿蜒曲折,而我家位于巷子深处,有一小截路乌漆抹黑的。小时候听了一些奇谈怪闻,要是一个人肯定不敢走的,但有老爸老妈在身后,我特别安心,时常闭着眼数几十个数就到家了。</h3><h3> 古镇不大,所以这段归程并不远,却一直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即便一路没有欢声笑语,即便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或许是因为自行车上的时光也是我们一家人贴的最近的时候。</h3><h3> 这便是青石巷带给我的回忆,平淡而又温暖。虽人生无常,往事如烟,美好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它会唤起我心中柔软的部分,融化我表面的冰冷,让我重回孩提时代。</h3><h3> 夜深人静,耳边循环着这首《青石巷》,我的头脑逐渐模糊,我又来到了儿时的古巷,在月光下多么静谧幽美。我慢慢地走着,前方一辆28自行车缓缓驶来,横杠上跨着一个小屁孩,一个男人稳稳地行驶,一个女人美美得坐在后座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