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家乡净化污水《净水器制作》

李得良

<h3>  2017年10月13日,顺义区小学科学教师在西辛小学教育集团仁和校区一起参与了新课标理念下科学学科工程与技术的展示课。</h3><h3> 《净水器制作》这节课共四个环节用时2小时30分,分别由西辛小学教育集团姜丽梅、郭晨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李得良三位老师主讲。参与教学设计的老师包括贾永江,张荣梅,赵志,杨慧等四位教师。<br></h3><h3>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加入的“工程与技术”内容,是想让学生懂得用工程学、设计学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准确把握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让科学课从“书本逻辑”到“生活逻辑”,学生有意识去动手制作,解决生活难题。</h3> <h3>姜老师在组织同学们认识到全球淡水缺乏的现状</h3><h3></h3> <h3>很惊人吧!顺义的生活污水排量。这么多的污水大部分可以再次简单净化使用的,贴近生活的素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成为学习的驱动力。</h3> <h3>学生正在对污水的成分进行观察和探究,浓浓的小学科学课堂的味道。</h3><h3></h3> <h3>归纳水中污染物的环节,为后面的设计活动搭建了平台,孩子们再根据杂质特点进行简单归类。</h3><h3></h3> <h3>设计环节中利用自来水净化流程,聚焦制作简易净水器的技术手段——过滤和吸附,明确设计净水器任务。</h3><h3></h3> <h3>原来我们不断强调的过滤就是筛子原理啊。</h3> <h3>下面的环节是利用学习材料和探究的方式对过滤材料进行分析。充分的观察和比较能够对材料的性质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特点准确把握。</h3><h3></h3> <h3>化简为繁,工程的主旨在于设计,绘制制作图对于五年级小学生难度不小,考虑到年龄特点,我将抽象的绘图改为用纸条贴示意图,效果很不错。展示设计方案的形式也很独特呢。</h3> <h3>方案展示与交流</h3><h3></h3> <h3>交流环节后,按照改进后的方案,绘制设计图</h3><h3></h3> <h3>制作环节,娃儿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是郭晨阳老师在强调制作事项,启发制作上的技术性问题。</h3><h3></h3> <h3>其实上完这节课,最想表达的是对孩子们的感谢,西辛小学五11班的孩子,你们是最棒的。<h3></h3></h3> <h3>学生们严格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进行制作,这是初次净化的效果</h3> <h3>改进制作方案后的再次测试</h3><h3></h3> <h3>现代化的评价手段------浊度传感器,这个结果没有疑义。</h3><h3></h3> <h3> 李得良老师也就是我,在解读净水器一课的教学设计</h3><h3></h3> <h3>李情义老师对我们的课进行点评,肯定了我们设计中的一些亮点,意见比较中肯,专家就是有高度哈。</h3><h3></h3> <h3>参与研讨的部分教师,我们的收获是满满的。</h3><h3></h3> <h3><br></h3> <h3></h3><h3><br></h3>教育无他,爱和榜样;大道至简,坚守初心。<h3>···························</h3><h3>我们终将凝成一股生长的力量;</h3><h3>携手走在生命内力觉醒的路上。</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