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b> 这里是我们出生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儿时成长的乐土,这里是我们曾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家园。这里就是福建省政和县松溪河畔的西冿木材转运站。</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西津木材转运站卫星地图,松溪河、204省道、G25长深高速公路贯穿其间</u></span></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堆头。全县95%木材都集中在这里,大部分通过水运送到南平,福州。部分通过陆路送往外省。现在已卖给民营企业建造厂房。</u></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u>这里风景无限美好,工人失去工作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地处乡下的转运站已无法继续居住,房屋空置渐渐破败不堪。</u></font></h5> <h1><b> 1957年因林业建设发展需要,西津转运站应运而生。父辈们怀揣着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我们共同为新中国的林业事业辛勤耕耘了40余个春秋。<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1997年全国改革再就业的浪潮中,我们又满怀眷恋不舍之情,离开这热土重新走四方,四十载的光阴如流星一般闪过。对曾生活在这里人来说,这片土地包含我们儿时的记忆、青春的纪念、成年的喜悦与烦恼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悟。对这些人,这些事,这个地方,时刻在我们面前显现。</span></b></h1><h3><br></h3>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靠在河岸边整装待发的木排,当时全县的松木靠水运从这里送到南平纸厂、桐木水运到福州火柴厂,杉木水运到南平、福州一带。</u></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捎排除了危险与辛苦,还有就是枯燥和寂寞。他们不分昼夜,整天与排筏为伍,夏天头顶烈日,冬天脚踩严霜,吃住都在排上。捎排队每次外出都令家人无比牵挂。</u></span></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捎排工人过险滩风险大。因为木排长且浮力有限,从滩上冲到滩底的瞬间,在惯性作用下,排头径直猛冲到水里,砸开一片浪花,还没等站在排头的捎工缓过神来,木排又向下一个险滩冲去。木排顺流而下时要不断的纠正方向,左躲右闪,若躲闪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触礁。</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张拍摄964年的照片,其中最小的的小孩现在已经也60岁出头,现在他(她)们也没几人能认出自己是哪一个。</u></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转运站厚重的历史,一个国家发展的组成部分。</u></span></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少先队、红卫兵、共青团、篮球队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粮食还是很丰富的。</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学校旧址</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82年小学毕业班,摄于学校操场。</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十五年后,学校操场旧址。</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水运工人和木排在挢下的合影</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十多年后,河道漂流在桥下经过。</u></h5> <h1><b> 对于已生活在外的游子们,不时回来寻找往日的依稀记忆,看看他们熟悉的山川河流与居住的地方,虽已物是人非,当对这些人,这些事,对西津木材转运站情感不变。</b></h1><h3><br></h3> <h1><b> 2017年10月4日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是一个既特殊又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迎来了转运站风雨60年聚首。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在让我们魂牵梦绕20年的西津转运站,见到从小一起在这里玩耍的发小,在学校一同学习的同学和教育我们的老师,在这里工作的工友同事和老领导,从小生活在这里长大以后到外面发展兄弟姐妹们,在家默默无闻操劳一生的父母们,还有对转运站充满好奇的下一代。对于很多从小生活在转运站的人来说,这里就是家乡,是故乡母亲。在这里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我们仍然铭记在心。我们相信时间能抚平一切。今天他们还能聚在一起,回忆过去,就是他们的缘分所在。让我们谈谈各自的经历与重回故乡的心情,一起来看看他们原来生活过的地方。感谢西津木材转运站,感谢这些人,让我们的经历成历史,让我们的人生更精采。</b></h1>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政和七星电影院前合影</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西津转运站欢迎你光临</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樟树见证转运站发展历史,沿河的房子大部分已被拆除。大樟树还将继续见证转运站的未来。</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几位满头银发的工人家属在大樟下合影。当天的天气特别关照大家,前后两天都是高温晴热,但当天多云气爽,微风吹拂,温度只有28度,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户外活动。</u></h5><h5><br></h5><br>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河边的沙滩也是当年转运站最多人聚集的地方</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十多年后,西津木材转运站又出现欢迎标语。</u></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对西津木材转运站充满好奇下一代人也来了</u></span></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些经历了转运站整个发展历程的老工人和家属也和我们在一起</u></h5><h5><br></h5> <h3>依依不舍,分别再见。</h3>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自由活动——西津水电站大坝</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自由活动——登火坑英杰山</u></h5> <h3><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自由活动——高架桥上</u></h3> <h1><b> 风雨中走过60年,转运站已逐渐被世人淡忘。但对于我们西津木材转运站人来说,它却是装在我们心中一部厚重的历史书,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群人的喜怒哀乐,从来不需要被提醒也永远不会被忘记。</b></h1><h3><br></h3> <h3><b><font color="#1564fa">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西津木材转运站我们的故乡!</font></b></h3> <h3><br></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h3>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2016年10月3日水运工人聚会活动——马鞍电站大坝的合影。</u></span></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2015年2月自驾游西津沿河两岸至南平,看看原水运工人去过的地方。</u></span></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6年沿河两岸到南平</u></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7年的沿河两岸到南平</u></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2017年7月松溪河水运河道漂流</u></span></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7年8月松溪河水运河道漂流</u></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2017年9月松溪河水运河道漂流</u></span></h5> <h5><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7年7月8日西津木材转运站子弟学校77届初中毕业生校友会在学校旧址合影</u></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