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难念的经,我也有……不念2017年10月12

柔和

<h3>许久未见的好友,想当时我们十七八岁情窦初开,艳丽就早早的开了间裁缝部是租的高洁家的房子在十字路口,我和高洁经常去她那里玩,做一件衣服只要七八块钱,第一次把👖熨的笔直就是在那里学到的终身难忘。在这里我们谈笑风生奠定友谊,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虽然没有联系但那份埋在心里的美好时光依旧,如烟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可歌可泣的是我们似乎在逆生长,翻着像薄里的旧照片看看如今的面孔真的是越活越年轻了……</h3> <h3>巧在今日逢集我们相约走在老街里,远远看到这位大爷再卖蒜,不由自主的就想买点,其实也没有必要买这些,毕竟家门口就有好几个小超市随时可以买到但我还是买了,不知道带着怎样的心情,我敢说我不是富人但我有恻隐之心,许是想到了当自己老了以后……你瞧大爷用的称和装蒜的袋子……哎,人哪!一言难尽</h3> <h3>路过看到这个红米果没多少了,突然想起微信里有篇文章说与其逛超市不如留意一下路边的小商小贩,若是看到他们剩一点菜了那不妨买了全部让她早早回家,于是我又多了一句低头全买了,一称又是好几斤,好重啊,回得时候又没开车如何是好?既然买了就提着吧!</h3> <h3>老街印象,这是当年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这里包罗万象汇集着我们所有有关衣食住行的大大小小的物件大道家具小到针线纽扣在这里是应有尽有!后来扩了一条大路这里显然有些颓废,不过依稀看到几处高楼,我想这里的明天会更美</h3> <h3>这个村委会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是要感谢村领导干部同志廉洁从业低调务实切实为村民服务</h3> <h3>这个胡同进去便是姥姥家的宅院,以前的老宅祠堂现在已被小舅建设成新屋,里放进去看看的怕给亲戚添烦索性看看就好!</h3> <h3>旧宅换新颜,瞅瞅那紧闭着明晃晃的紫铜防盗门好生壮观,遗憾的是没有按下门铃惊扰亲戚。当然这也是我多年的习惯不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给他人添麻烦……</h3> <h3>在熟悉不过的西街和南街交界地了,在这条充满泥泞的道路上我们走过了儿时童年少年及青年时代,一路走来心潮澎湃不敢想多少年后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h3> <h3>靠近门楼的第二家就是我家的老房子,小时候是个老大老大的门,虽不及故宫一门但至今也没能见过大于当年的大门,大门院里住着不同姓氏的两家人一家家姓袁,我家高姓。据老人讲这房子是李姓有钱人加盖的,房改分给爷爷辈的。说来话长,爷爷老红军干了一辈子革命还参加过抗美援潮,父亲和大姑小时候都在朝鲜呆过有照片为证,退伍回来干了多年村干部,要说起家事几万字不及以后慢慢在续。<br> 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小地方每每回来都是眷恋着远远观望着离开,原来的大院在几次扩路后只剩如今的两间……在这里卖冰棍,存车子,在门口用炭灰占地方为的是给外村里人来我们这里卖菜收摊位费!更有趣的是我们在集市上拾冰棍柴玩耍,捡赶集的大人们吃了西瓜的大大的黑瓜籽,回来洗洗晒干就可以吃了😀最奢侈的零食就是玉米🌽打成的棒……江米蛋。最早的存车费好像就三分,一个饼子才一毛钱呀也没有多吃过😋琐碎的记忆真情实感啊!</h3> <h3>这是扩街后的大道,在原来的模样里我们穿梭着一天六趟上学下学,从西街绕着南街(刚才的商业街)再到中兴村路过大戏台就到了我们上初中的学校,学校里坐落着钟鼓楼,朗朗读书声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喽!也是源于当年一天六趟的步行上学练就了一身的走路功夫,有多远都不觉得累!现在的孩子都是车接车送身体素质能好了嘛?感谢过去经历过的任何事,都是人生的财富啊!</h3> <h3>此时我又从中兴艳丽家绕着老商业街路过南街走回西街,背着很重很重的手提包看望我的童年,她刚刚有些小恙康复中,享受着爱人的体贴和关爱,我的内心又是一片涟漪……已过不惑的我们少了当年的叽叽喳喳,我们安静的对话着,回忆着……我想写点什么就开始了我的美篇,谁曾想一不小心原告没保存没了,浪费了两个小时的习作啊!我不甘心回来手机也没电了于是又在本该休息的时间里重启手机填补上今天的缺憾~~因为每个活着的人都难!每个人都有难念的经,我也有……不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