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10月12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墨染芳华~汉服社携手文苑社区,开展第一期汉服礼仪课。招募志愿者加入,</h3><h3>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汉文化,以汉服为载体,</h3><h3>让喜欢汉服,喜欢传统文化的同学们有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这里可以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知道华夏,知道中国的悠久历史。</h3> <h3>一走进文苑社区,就被它过道两旁的书法字画吸引了眼球,它浓厚文化气息深深的吸引住了!</h3> <h3>课程开始了,同学的们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好像穿越过来我们,有的同学说,我们穿的像和服,有的同学说像韩服,我想我们真的要科普我们穿着的是什么服装了,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h3> <h3>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的穿上了,汉服社为他们准备的汉服,用老师教的古代见面礼,揖礼,又称拱手礼,相互施,感到非常有趣。</h3> <h3>张老师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同学们分享了一篇诸葛亮的诫子书。 诫子书</h3><h3>汉 · 诸葛亮</h3><h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h3> <h3>诫子书译文及注释</h3><h3>译文</h3><h3>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h3><h3><br /></h3><h3><br /></h3> <h3>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对于我们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华夏文明,真的很值得我们下一辈去传承。通过穿着汉服,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的国学,和传统文化。</h3> <h3>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h3><h3>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h3><h3>"礼" 自从孔老夫子提出来之后,从古到今,已经传承了两千五百多年,中国因此而成为"礼义之邦".</h3><h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礼"是不能被忽视的.</h3><h3>知晓礼仪的原理和规则,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交流了解,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营造良好氛围,正所谓"礼兴人和",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共处.仁是礼的内涵,礼是仁的外在表现。</h3> <h3>主讲老师,张老师。 </h3><h3>摄像老师,柳忠华 </h3><h3>摄影老师,于庆峰</h3><h3>礼仪示范,马晓蕾</h3><h3>服装提供,幻化成风,旅拍摄影工作室</h3><h3><br /></h3> <h3>墨染芳华汉服社,欢迎同袍加入,本群二维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