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黄花梨棋盘 谢恺航

沐.

<h3>这一次是第三次共读活动了,所以我又会以一个新的角度看,并且考虑的方面会更全面。这本黄花梨棋盘作者邹凡凡以一个儿童的视角说书,更能通俗易懂。情节内容是一起一伏,一波三折,有些语言看似平淡,但又充满着故事。本次就围绕着黄花梨棋盘这本书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与分享。</h3><h3><br></h3><h3>这是黄花梨棋盘中的一副插图。</h3> <h3>第一次我遇见了黄花梨棋盘这位好朋友。他将我带入到一个故事里。</h3> <h3>我们班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正在图书馆里读着。我与郭乐研靠在栏杆上,读完一篇,我会时不时的问他的感想。从我们的神态,动作,表情,你就知道这本书有多么吸引人了。</h3> <h3>这是我精读的批注。这本书先是记叙后是一步步破案,我个人认为后面比较精彩,总是设下一点点悬念,让读者不由的引起共鸣。第一处最精彩的就是小婵,冯川与梅绯一起才当年留下的画谜,体现出这几个同龄人的默契与博大精深的围棋文化。第二处就是冯川与小婵初到杭州,遇见了梅绯,两人围棋对弈的场景。冯川,梅绯实力不相上下,可谓是高手之间最精彩的对决,两人一步接一步地下围棋,每步都经过周全的思考,想办法设下陷阱。两人你追我赶,在一旁不懂围棋的小婵也看着入迷,说明两人棋艺精湛,实力相媲美,也体现出来两人思虑周全,十分沉着与冷静。我也看出来的在围棋盘中,有成千上万种不同走法,两人对峙很久才结束,也突出强调了两人高超的思想与手法。这就是最吸引我的两个地方。本书中不禁能让读者引起共鸣,在脑海中重现遗失又重现的文化及现代科技的双重冲击。可能作者把自己的想法用手中的笔寄托在冯川他们身上。</h3> <h3>读完以后,我们班每个人都都做了一份共读卡片,在上面细谈我对黄花梨棋盘这本书的看法。</h3> <h3>除此之外,林老师还举行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践课。书中的人都是以那本小册子为线索,一步步寻找最终答案。为了让我们更贴切的体会人物的感受,我们和一班各自出谜语,上半节课就把自己的物品藏好,下半节课互换谜语,寻找自己的东西。</h3> <h3>这是活动还没开始时我与东西最后的留恋。虽说有点不舍,但这是我们与一班第一次活动,礼物轻轻,但蕴含着重情。希望找我东西的人会谢谢我,这样我的东西不会白费,还能换来陌生人的微笑。</h3> <h3>这是我的谜语卡。</h3><h3><br></h3><h3>我思考了好久都没想出来,大家已经找了快10分钟了,我与李坤兴坐着慢慢思考谜语。时间流逝的很快,有几个同学已经找到的他们的物品,比起我。不想说了。于是,我与李坤兴二话不说,立刻起身找东西。大家想知道谜语吗?如果想知道的话,我现在也不会告诉你,慢慢地往下看吧。让你体会到我当时的焦虑。</h3> <h3>我发现树上隐约有一个小东西,好像被树枝挡住了。刘冠驿同学找的多么细致,眼神中都透露着期盼。哎,我连谜语都没有想出来,都要绞尽脑汁了还没有头绪,在随便走走吧,万一瞎猫碰见了死老鼠呢?</h3><h3><br></h3><h3>我要快点了,再不找到我的东西,就要下课了。于是我又瞄了一眼谜语……</h3> <h3>像是一下子来了灵感似的,原来,锄禾日当午是指农民伯伯在种地,应该是在菜地里。而打一物应该是支钢笔。我们立马奔去菜地。</h3> <h3>随后,我们一下子找到了我的钢笔,是一支崭新的兰花瓷钢笔,我特别开心,除此之外,我们多找到了一个物品,还给了别人。然后我和李坤兴分开了,我独自一人找到了一张千纸鹤。真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任何的提示,在不到十分钟多找到了两样东西。回班后,同学们都在讨论自己的事情,还有些人攀比自己的礼物。比起别人,我的礼物真是不在同一档次,有的人甚至连礼物都没找到。</h3> <h3>除了在学校以外,我在家还看了一些老师的点评,还在线上学习黄花梨棋盘这本书的内容。</h3> <h3>郭史光宏老师对这本书的看法,我很赞同郭史光宏老师的看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