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印象

锦瑟

<h3>  对于庐山的初始印象,是缘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白居易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稍大些便是张瑜和郭凯敏的《庐山恋》,于是,我的脑海中便构建了一幅有景有情、如梦似幻、亦仙亦禅的美妙景观。</h3> <h3>  车行六个小时,终于到了庐山脚下,甫入山,便觉清凉迎面而来,迫不及待地把所有车窗打开,空气中埋伏的细小雨露纷纷潜入车中,落于皮肤上,长久以来的酷暑被抛于山外的世界,心神也跟着宁静下来。</h3><div> 奔驰在蜿蜒的山路上,愈往上行,便越能体会苏轼所言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时的庐山宛如一位风情女郎,调皮地引诱你直向纵深,又以一种变幻莫测的姿态挑逗得你直想一探究竟:一忽儿天高云淡,所有的景致特别清朗,山中的山,甚或山顶的云,皆清晰可见;一忽儿一阵云雾袭来,远处近处的景致皆隐于云雾中,前行的路也一片迷蒙;云开雾散之后,云雾或沉于谷底,或凝于山顶,或坠于山腰,你所见的,除了特别蔚蓝澄澈的天,姿态各异的山外,便是满目葱翠,那翠非你寻常所见,而是凝重得似能顺着叶脉滴下来。吐纳之间,心肺鼓涨得满满的,有一种畅快的酸疼,自觉胸襟也开阔了不少。</div> <h3>  到牯岭街时,已是暮色四合,匆匆地找个宾馆住下,外面竟又下起了大雨,本想感受下庐山的夜景,雨大风狂只好作罢,只能在宾馆住间静听窗外雨打在树叶上的“噼啪”声,空调在这徒作摆设,入夜你还得盖上薄被驱寒,于是在这清凉的夜色中,一夜无梦安睡到天明。</h3> <h3>  次日一早起来,雨虽住了,仍觉有些寒意,匆匆给两小孩买了长衣长裤。吃过早餐后,拿着地图,正愁不知何去何从之际,车旁早有一中年妇女凑上来问要不要导游,明知是没有执业资格的黑导,看着这女人面善,心想我们一干人等,断不至于能拿我们怎么样,“横下心来”让她上了车。</h3><div> 雨又开始漂泼,按了她的推荐,并不宜走多高多险的山路,于是第一站就是庐山的别墅群了。绿树掩映中,有一座颇具英伦风情的石木结构的房子,外观虽和庐山其他别墅无太大区别,但因了曾在此居住的人的特殊身份,这座别墅便较之其它多了些神秘凝重的贵族气息了,这就是“美庐”,旁有一块大石,上书“美庐”两字据称是蒋亲笔所题,他和这个世界上他最为心仪的女人也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在此曾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内室仍照旧时摆设,宋美人曾用过的钢琴、在庐山度假时的画作、古旧的煤油冰箱、各时期的照片和信件......让我们在掀开历史神秘面纱的同时更为慨叹历史的选择。</div> <h3>  接下来就是各国传教士在庐山的消夏别墅了,悠然漫步于别墅之间,只觉穿行在绿海当中,青松滴翠,相距不远的两座别墅似各成一体又互相响应。在这些别墅的主人中,不得不提的当是李德立了,凑巧行前几天,刚好在电视上看过相关纪录片,也对这段历史多少有了些肤浅的了解,或许真如解说所写:“过程虽然残酷,结局却出人意料”,在喟叹这段不算光彩的历史时,你会对一个笃信基督、传播神学的传教士同时独具的市场洞察力和政治及市场运作能力还有准确的审美情趣不得不深表敬佩,也就对后来出现的具各国风情和建筑特色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和“六教集于一山”的宗教风貌深感欣慰了。</h3><div> 天公的不作美,导致这天的行程安排有些松散,雨隙中走走停停,又到了晚餐时间,隆重推荐下庐山的豆腐吧,感觉山里的豆腐特别好吃,或许是水的缘故,那豆腐质如凝脂,让人不忍下箸,入口之时,只觉清甜滑嫩,友情提醒下,所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若你一时贪口,不待稍冷就放入口中,只怕心肺口皆要受些煎熬哦!</div> <h3>  第三日,仍是雇了那女导游,依她建议,此行车似乎派不上太大用场,于是步行,沿如琴湖行去,首先便到了花径,绿荫如盖,让你不自禁对这一带“春来晚”的独特景观有切身体会,难怪白居易会留连不思返,结庐定居此处。</h3> <h3>  然后是锦绣谷一带,仍是在绿中穿行,山中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云雾来时,只觉自己幻化成仙,飘然不知身处何处,云散时,只见千峰竞秀、怪石突兀。站在“险峰”俯瞰山下,远处的房屋村庄就象沙盘上的微缩模型般让你踩在了脚下,竟能让人生出“放眼天下、壮志满怀”的豪情了。至于“仙人洞”,景物上似乎并无太大可观之处,只是关于吕洞宾在此修炼的传说沾上了几分仙气吧!</h3><div><br></div> <h3>  到达含鄱口时,雾又漫了上来,远处近处皆迷蒙,依照导游所述,在此本可观看到鄱阳湖的烟波浩渺,等了二十几分钟,雾仍不散,只能悻悻然离去,只是云蒸雾绕之间,感觉自己也飘然若仙身轻如燕,脚下竟然也不知疲累了。</h3><div> 去植物园的路上,两旁古木参天,道旁偶能见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有一种花样甚象百合(估计也是吧)据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庐山避暑时最爱采这种百合,只是颜色有些不同寻常,不是普遍的白色,是如同美人蕉的那种橙红,很想折了一枝把玩,念着“爱花之人不采花”的准则,看过离去。客观地说,庐山植物园的种类并不是太多,或许也是没看全的原因吧,只是其中美景让人不舍离去,满眼皆绿,绿得仿佛能粘在你的心口拂之不去,间或有红枫等别的颜色的植物,都象被水洗过一样,清新得特别纯粹。</div> <h3>  不得不提的当是庐山瀑布了,到过庐山的人大多是会奔了李白的名句要去一睹瀑布神采的,女儿也对诗中描写的景致充满了好奇。沿着石阶而下,还没看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水声,待到走近,只见一条银练当空而下,倾泄如注,飞溅起来的小水珠洒满全身,感觉通身凉爽舒畅的同时更有一种幸福的晕眩,鉴于前人众多名词佳句在此,就不作班门弄斧之述了。</h3><div>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庐山再更久的逗留,下午四点多,我们就开始了返程路途,对于这座风景名山、人文圣山,短短两天是作不了深探的,希望能再有机会亲近庐山、品味庐山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