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行记(三)大英博物馆(7.28)

戴胜

<h3></h3> <h3></h3> <h3></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到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旅行,当然有必要安排看一场歌剧了。出发之前就在网上各种搜索,但是很遗憾在我们出行的时间伦敦没有相关的演出,熟悉的经典剧目只有“歌剧魅影”可以看,我在家里的电视里看过一遍电影版,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算是提前做过功课了。而且据说现场买票很方便,可以根据具体行程灵活安排。<br></h1><h1> 到伦敦剧院观看现场版,更多是想体验英国的剧场文化。订酒店时就考虑到,所以选择住在市中心的剧院区,酒店步行过去不过十来分钟。晚上看剧回来也方便(要到晚十点以后)。<br></h1><h1> 这缘于多年前的一个梗:有一回我一个人在北京,晚上去国家大剧院看话剧"有一种毒药",十点多出来,赶不上末班公交车,好不容易打到一辆的士,上了车,的哥听到我的地址太近,把我扔到附近公交站,就扬长而去。剩下无助的我在站台泪崩,要知道那时还没有网约车,也没有手机导航。大约上天也看不下去了,后来有一个长得像刘翔的帅哥说和我同路,一起打了一辆的士安全回到了酒店。但从此我再也不敢一个人在陌生城市夜晚打车了😒。<br></h1><h1> 吃完早餐决定先拐到女皇剧院Her Majesty's Theatre买票,了解合适的场次信息,再去大英博物馆。经过这两天的使用,四叶草已熟练掌握了谷歌导航,可以抽出时间看看路边的建筑,在提示方向变化时,再瞄一眼手机确认位置,心情也放松了许多。<br></h1><h1> 由于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着中世纪的界限,举目都是风格多样的古建筑。在其中穿街过巷Walk,是极其有趣的穿越体验:古老的空间,现代的人流。吃住行都极为方便,当然代价也不菲,房间小费用高,什么都是高消费。</h1><h1> 历史悠久的皇后剧院外观精致典雅,门口小走廊上贴着“歌剧魅影”标志性的白色面具宣传画。推开木质玻璃门、木窗格、木楼梯、铜质花纹的暖气片、进入古老贵气的售票厅,踩在年代久远的花纹地砖上,仿佛瞬间来到了遥远的从前,long long ago~让人遐想300多年间这里曾经上演了多少精彩纷呈的大戏……<br> 售票窗口里是一个面目和善的白胡子胖大叔,指着剧院的座位图,告诉我们不同价位的座位区间,我发现剧场居然分为四层!而国内剧场第三层的观看效果就已经极差了,基本上是俯视。但想着纯英语也听不懂,只能感受一下,就买了第二天晚上的第三层前排靠过道的位置(伦敦刚刚发生过暴恐事件,万一有状况,逃跑也可以快一点😏)。 <br> 买完票,goole导航带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了大英博物馆。(周五大英博物馆比平时多开放3小时,可以到晚8点。)作为当今世界著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围墙外早已排满了人,好在安检效率很高,十几分钟我们就进去了。但语音导览器已经全部租出去了,要一个小时以后才会有,我们只好先到馆里边逛边等。<br> 从外面看,大英博物馆的外观是类似于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设计,等边三角形的屋顶,人物浮雕生动精细;高大宏伟的罗马式立柱,稳定庄重。整个建筑典雅周正、质朴大气。走入博物馆的中庭,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由于英国人对这个古老的建筑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原来的博物馆是四方形的围院建筑群。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和保护古建筑,英国人在建筑群中间的空地上,用巨大的钢结构伞形棚顶巧妙地将建筑群覆盖,空地中间新建了圆形的阅览室,既增加了功用,也是巨大棚顶的支撑。棚顶将四周的古老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透明的屋顶既透光,也让原来的空地得到了利用。这是英国著名的建筑大师福斯特的杰作。<br> 待租到语音导览器,立刻转到埃及馆,一进门就看到著名的罗塞塔石碑:一块同时刻有古埃及 象形文、古埃及草书,以及古希腊文三种文本的玄武岩石碑,是解密古埃及文的钥匙。据说是镇馆三宝之一,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包围得密不透风😓。其他雕塑倒是可以近距离地慢慢看,各个都是有故事的。当隔着千年的时光与法老对视,仿佛感受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空间涌动~<br> 在希腊馆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迄今2500多年。真是不可思议的存在,虽然文物有争议,还是佩服英国人能够把那么多那么重的物件,千里迢迢运送和保存的这么好。除了酒神和那些经典的雕塑,我最喜欢半人马🐎战斗的雕刻,暴突的眼球,扯动的青筋,正在发力的肌肉,舞动的发梢,人头与马身结合的天衣无缝,好像世间真的有这种生物一般,就好像在真的搏斗现场围观一般,凝固了胜负未明时动态的瞬间,让人不禁捏着一把汗,想为他们呐喊助威。<br> 中国馆的展品绝大部分都是瓷器,在一间幽暗的小房间,我们意外而幸运的看到了《女史箴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由于绢本画保存困难,只能一年展示一个月。但奇怪的是居然跟黑猫白猫画和雷锋画放在同一间展出,不知道是什么道理。<br> &nbsp;在拥有包罗万象眼花缭乱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的大英博物馆, 语言是苍白无力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文末的那些配图不过是九牛一毛,只能感叹人类真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创造出如此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无愧于万物之灵的称号。<br> 逛博物馆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午餐随便在中庭吃了个便饭充饥(就是面包、三明治、沙拉、甜点等,挑剔的四叶草除了水果沙拉,别的都不喜欢吃)。连续泡了七个小时出来,还是到唐人街吃中餐。找到一家湾仔阁,点了一份扬州炒饭。四叶草感慨说“终于找到了家乡的味道”。不远万里到英国吃中餐,我也是醉了😓。</h1><h1 style="text-align: left;"></h1><h1> </h1>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