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武汉的故事

胡扬

<h3><font color="#010101">1949年5月解放军解放武汉进城。潘振武将军 摄</font></h3> <h1><b>  1949年5月16日,是武汉解放日。武汉的解放既没有经过浴血奋战,也不是通过和平谈判,而是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h1> <h3><font color="#010101">  解放前夕的武汉三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毛泽东曾电报指示对武汉采取和平接收方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毛主席起草的电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进驻武汉,纪律先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方寸邮票,纪录解放</font></h3> <h1><b>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剿共”的主动权。为阻挡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设在武汉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白崇禧集团将四十个师中的二十七个师,约二十五万兵力,部署在宜昌到湖口段和武汉地区。此外,以五十八军组成武汉守备司令部,军长鲁道源兼司令,担任武汉三镇的守备任务。</b><b><br></b><b> </b></h1><h1></h1><h1><b> </b></h1><h1><b> 实际上,从1949年1月起,国共双方便一直在进行和谈。1月1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提出与中国共产党和谈,其主要目的是想谋求与中共划江而治。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同意谈判,并提出八项条件作为双方谈判的基础。</b></h1><b> </b><h1><b> </b></h1><h1><b> 因此,武汉的解放实际是在谈判与军事双重博弈下的结果。</b></h1> <h3><font color="#010101">兵不血刃解放武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图为:1949年5月汉口解放时,江汉关的职工参加庆祝游行</font></h3> <h1><b>  根据《武汉解放档案文献图集》收录的电报手稿影印件,早在1949年2月12日,毛泽东即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等人的电报,命令四野先出两个军迫近汉口钳制白崇禧部,使其不能向东增援以妨碍中野、华野渡江。</b><b><br></b><b> </b></h1><h1><b> </b></h1><h1><b> 四野随即派出两个军约十二万兵力,在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的统一指挥下,组成先遣兵团向武汉进发。其中,第四十军于1949年2月下旬从北平出发,3月23日跨过黄河,直抵郑州,并于4月5日前夺取花园、孝感地区,逼近汉口。先遣兵团的另一支部队第四十三军也向南挺进,于4月5日进占罗山、红安等地。中原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部队也连续作战,横扫了白崇禧集团在武汉西面、北面外围的据点。</b></h1> <h3><font color="#010101">解放军入城部队行进在中山大道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庆祝武汉解放</font></h3> <h1><b>  4月4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电四野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等人,告知“我们已和白崇禧代表刘仲容商定,黄冈、阳逻、仓子埠、黄陂、花园、孝感、汉川、蔡甸、黄陵矶之线及其以南地区,我军暂不进占,使武汉不感震动,大商巨绅不致逃跑,将来我军进占该线及武汉地区时用和平接收办法,免遭破坏”,“其余宜昌至武穴线上长江北岸要地,凡我军已占者照旧,凡我军未占者一律暂不进占,以利和平接收”,并令前线派人与国民党守军试行联络。</b><b><br></b><b> </b></h1><h1></h1><h1><b> </b></h1><h1><b> 4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李涛直接致电白崇禧称,在国民党接受八项和平条件之前,要求人民解放军停止前进是不可能的,但出于“和李(宗仁)、白(崇禧)二先生建立合作关系之目的”,要求白崇禧在4月10日前将安庆及其以西直至黄冈的部队撤退,同时明确表示“黄冈、团风……以南地区,包括汉口在内,暂由贵部驻防,维持秩序”,“整个华中问题的处置,听候双方代表团谈判解决”。</b></h1><b> </b><h1><b> </b></h1><h1><b> 此时的先遣兵团已与中原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一起对武汉形成合围态势,从东、北、西三方面,向武汉守军施加了巨大的军事压力。</b></h1> <h3><font color="#010101">  武汉庆祝军管会成立的游行队伍。</font></h3> <h1><b>  华中“剿总”副司令起义让和平解放成为定局。<br></b></h1><h1><b> <br> 5月10日,张轸又派张尹人从金口渡江至沔阳彭家场,与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联系,商量起义具体事宜。<br> </b></h1><h1></h1><h1><b> 1948年6月28日,原任国民党“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在汉口就任华中“剿总”总司令。他的总司令部设在汉口三元里的一座钢筋水泥建筑物里,有一小门通到他的私邸。</b></h1><h1></h1><h1><b> </b></h1><h1><b> 据武汉城市史研究专家皮明庥介绍,解放军兵临武汉,白崇禧已决定放弃武汉,以保存实力,他原本的想法是在放弃之前调集部队在武汉象征性地抵抗一阵子。然而,5月15日凌晨,国民党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张轸在金口宣布起义,一下打乱了白崇禧的部署。</b></h1><h1></h1><h1><b> </b></h1><h1><b> 实际上,早在1948年,张轸的女婿张尹人就和共产党派遣来的地下党方敬之有了联系。方敬之化名小张,在张尹人的部队里活动,张轸采取默许的态度。</b></h1><h1><b><br></b></h1><h1><b> 面对国民党在政治军事上的败局,张轸于1949年1月初,即派张尹人到解放区联系起义事宜。当时,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副政委邓子恢接见了张尹人,并告知“起义地点和时机,最好在解放武汉时,影响要大些”。毛泽东1949年4月4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劲光等人的电文也佐证了张轸与共产党的联系:“总之,我方对反蒋方针开始着手采取具体步骤,由敌对关系改变为交朋友关系,对张轸亦是如此”。</b></h1><h1></h1><h1><b> </b></h1><h1><b> 5月14日,由于遭人告密,白崇禧得知张轸“不稳”,企图诱捕他并解决其部队,张轸机智脱险。85月15日凌晨,张轸向所属三个师共三万余人,下达了与中原解放军江汉军区约定的“55555”起义代号,并要求官兵摘下国民党帽徽,左臂系上白毛巾,正式在武汉附近的金口起义。</b></h1><h1><b><br></b></h1><h1><b> 张轸的金口起义,也使武汉和平解放成为定局。</b></h1><h1></h1><h1><b> </b></h1><h1><b> 5月15日上午,白崇禧匆忙部署部队弃守武汉,他本人则于15日下午1时许,乘“追云号”专机逃离武汉。</b></h1><h1><b><br></b></h1><h1><b> 随后,武汉守军向解放军滠口红薯岭阵地放了几下“起身炮”,旋即又遭到解放军先遣兵团四十军118师炮兵的猛烈还击,大约半小时后,国民党大部队全线撤走。</b></h1> <h3><font color="#010101">  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进入市区。  </font></h3> <h1></h1><h3><b>  </b><br></h3><h3><b> </b></h3><h1></h1><h1><b> 据《湖北文史》总第八十六辑中记载的武汉解放亲历者的叙述,“1949年5月15日晚上开始,汉口已是一座空城”12,只有长江边不时传来“撤退的国民党军破坏码头和趸船的爆炸声”。当时的汉口学联负责人、中共地下党员吴德安按照武汉地下市委的指示,让湖北国立师范学院一名叫杨鹰的学生第二天一早赶到汉口近郊的岱家山与解放军四野先遣兵团第四十军联络,迎接解放军进城。</b></h1><b> </b><h1></h1><h1><b> 据杨鹰回忆,第二天拂晓,他骑上自行车直奔岱家山。当他来到设在刘家庙一个农户家的四野先遣兵团第四十军118师前线指挥所时,118师师长邓岳接待了他,听他介绍完市内情况,邓岳即表示派出先头营马上向市内进军。</b></h1><b> </b><h1></h1><h1><b> 16日早上7时,118师先遣部队约一个营悄悄进入汉口,迅速控制了电厂水厂等各大要点,到下午3时许,118师正式从江岸刘家庙进城,并沿着中山大道往硚口方向进发。</b></h1><b> </b><h1><b> 5月17日,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在旅长李人林率领下进入汉阳。同日下午,四野十二兵团第四十军3师从葛店进入武昌。至此,武汉三镇全部解放。</b></h1> <h3><font color="#010101">图为:1949年6月4日武汉各界庆祝沪汉解放大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批进入汉阳的独立第一旅部份战友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庆祝解放</font></h3> <h1><b>  1949年5月15日,武汉解放前夜,在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武汉关的大楼顶上,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是谁绣的呢?武汉晚报用大版的篇幅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寻人启事。</b></h1> <h1><b>  1949年5月初,汤静文在曾淳同志的指示下,和另两个姐妹汤佩佑(汤静文的堂姐)、刘红一起奋战3昼夜,绣出了3面镰刀斧头红旗,这就是武汉地下党献给武汉解放的见面礼。</b></h1> <h1><b>  汤静雯1947年在武汉参加革命,在当时的武汉地下党市委书记曾淳同志的亲自领导下工作,公开身分是曾淳家的保姆。随后在湖北沔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丈夫一起并肩战斗,迎接新中国的到来。</b></h1> <h1><b>  在武汉解放的前一天,1949年5月15日,汤静文等绣的红旗飘扬在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武汉关和电信大楼上。</b></h1> <h1><b>  大规模市民欢庆从新政府成立后才陆续开展。</b><b><br></b><b> </b></h1><h1><h1><b> 很多人都认为,武汉解放当天,三镇遍地是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的场景,甚至许多文献资料在说到当时情景时,也时常出现“市民们倾城而出,夹道欢迎,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类似的描述。</b></h1><b> </b></h1><h1><h1><b> 然而,据武汉城市史研究专家皮明庥介绍,解放军进城时,并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欢庆游行场面,只有武汉地下党及武汉社会贤达组织了部分市民夹道欢迎部队进城。真正的市民欢庆活动,到了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后才陆续开展。</b></h1><b> </b></h1><h1><b> 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和很多资料的记载,5月14日前后,国民党部队便开始源源不断从汉口循礼门一带前往江边,渡江向华南撤退。由武汉地下党组织的“汉口市公益联合会义勇消防临时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成立,开始维护社会治安。由于担心国民党反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解放军进城前,并没有组织庆祝和游行。</b></h1> <h3><font color="#010101">庆祝武汉解放</font></h3> <h1><b><font color="#ed2308">  1949年5月16日,对武汉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天下午2时,韩先楚所部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先头营进入了汉口市区战略要地布防,6时许,一一八师主力在师长邓岳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汉口市区,汉口正式宣告解放。这一天成为解放武汉的纪念日。次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汉阳县城,汉阳宣告解放。同日下午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第一五三师从葛店进入武昌区,武昌宣告解放。至此,武汉三镇全部得到解放。</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欢庆解放,武昌中小学校欢迎解放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庆祝武汉解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49年5月17日,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解放汉阳。图为汉阳各界举行祝捷大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武汉电信局的工人纠察队守在大门口,阻止敌人破坏,迎接解放军的到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武汉街头市民争相观看人民解放军的布告(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提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解放初,武汉市军管会、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首先抓了平汉(即京汉)铁路的修复工作。图为1949年8月,平汉铁路恢复通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解放初期的汉口沿江大道88号,时为四野后期政治部办公地点。潘振武将军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早期的施洋烈士墓。 潘振武将军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解放前武昌的蛇山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庆祝武汉解放演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解放武汉留个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昔日中山公园园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8年后的武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8年后的江汉关大楼</font></h3> <h3>(图文来自网络,在此向原创者一并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