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外地到上海打拼的女孩F小姐高挑身材,长相甜美,硕士学位,收入也不错,近40岁了,单身一人,她最大的苦恼是孤单,至今未遇到合适的男友,孤单、寂寞……常常像潮水般没有征兆的随时袭来。她看了我的文章找到了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能为她做些什么?设法为她搭建适合的交往平台,祝福她尽快找到理想的另一半;倾听、理解,帮她逐步建立安全感、同时也分享我接受孤独、享受独处的乐趣……</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情投意合的伴侣朝夕相处的日子固然要懂得珍惜,命里没有或暂时空巢也要心安,嫁给自己过好属于一个人的日子。当我们能跟自己和谐相处,也能和二个人甚至更多人友好相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况且,独处,并不意味着没有自己的交际圈呀。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社交圈子打破了区域时空的限制,隔山隔水天各一方,却能在各自朋友圈、微信群等公共社交平台遇见三观合,有共同语言、情趣相近、心有灵犀的同道中人,彼此虽不曾见面却知根知底的了解,时间长了,心聚集到一起了,交通发达的当今时代,想见真人了,纵然远在天涯也只要半天的功夫就能从手机的屏幕里看到面前的活生生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时候人在面前心不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孤独。有不少人向我倾述,爱人孩子回家或恋人相聚,各抱一台手机自顾不暇的聊个没完,却对面前的人视如路人甲。近在咫尺,却像是两个世界的人。</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一句话被不少人引用: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想起林语堂先生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对“孤独”的解读,将两字拆分,有孩童,有瓜果,有犬,有虫,“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朋友圈,确实有不少喜欢安静的宅女,她们几乎很少参加益处不大的聚会,在手机微信世界里,除了看私信,几乎不上朋友圈和微信群,个性举止,温婉如莲,兰心蕙质,犹如春风拂柳般的温文而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有无独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独立的人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内心缺乏力量,需要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一种认同感,认同自己的状况,认同自己的外在,通过社交来绽放自己的光芒,他们往往在社交场合特别的活跃引人关注甚至众星拱月,他们自己也习惯用善于交际掩饰内心的寂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其实也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多半属于“热情的孤独者”。而当曲终人散之后,他们会进入凄凄惨惨戚戚的多愁善感状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往往既很合群又善于独处,独处时非但不会感到无聊,相反有一种宁静、充实、放松的心灵体验。</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生纵然活到耄耋,也不过三万来天,人离不开社会,却也不能依赖社会与他人,越是能够享受独处的人,反而在与人相处时往往很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独处最能丰富一个人的内涵及提高心理成熟度,使个体保持清醒与理智、平和与淡然的心态。天长日久,像一杯美酒,发酵的时间越长,越是令人沉醉,回味无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独处时可以随心随时,自由放松,从外部喧哗中抽身出来,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使灵魂生命复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会很寂寞、会遭遇一次次希望落空、会一次次经历被生活抛弃的痛感……如果耐不住寂寞、如果没有做好长期忍受孤独的心理准备,就和不知什么时候钻出来的机会擦肩而过……而有耐心与孤独打持久战是尤为重要的心理品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少朋友希望听我分享独处多年的体会。我属于性格内向,空闲时宅在家里和九十高龄的妈妈聊天。即使旅游也喜欢独自游山玩水,这些年独行的脚步丈量了许多地方,尤其喜欢在没有游客喧哗的地方静静地面对群山、大海、草原、戈壁或乡村。父亲在世的时候,有他和妈妈作伴,我可以无牵无挂的行走各地,喜欢独自在一个山水环绕的幽静处一住便是好些天,真正感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沟通……</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享受独处,我可以随心所欲播放想听的音乐,因为有音乐,无需谁懂我,音乐里徜徉,足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喜欢蒋勋《孤独六讲》中的一段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此,不妨询问隔空的你?你认为时间用在哪里最有价值?答案一定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我认识一个功成名就、心比天高的企业老板,三天二头约一帮人宴会公关,自然,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也从中获得世人羡慕的不菲身价,擅于公关,从中获得暴利,这也是一种值得祝福的天赋才华!可惜我等先天木讷,不善交际,愚笨不化,那就必须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短板,让日子过得清淡一点,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享受独处,香茗一壶,音乐绵延,看书发呆、运动健身,或躺或坐、美食守候,静静地在时光的河流中做一颗沉淀水底的鹅卵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喧嚣世界,需要静养;阡陌红尘,独处方得一颗宁静的心,能够独处的时间越长,越能做到淡然,独处时点亮心灯一盏,于凡尘中静守一份安宁,时光不老,内心坦然,雾霾笼罩,与我无染。这种幸福体验是那些喜欢往人群扎堆地方钻的人所无法体验、从未经历的愉悦!</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倘若红尘中希望自己的心像一面擦得锃亮干净的琉璃般清澈透明,那就把足够的时间留给自己,用静水深流的心情,去面对五光十色的红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陈萍怡(沁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国家首批职业心理咨询师、国家首批注册催眠师、国家卫生部注册心理治疗师……。曾任记者、导游、教师、户外拓展教练……等等多种职业及多家报刊专栏作者。1997年入行心理服务行业至今,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个案辅导和各类身心健康主题的心理讲座,担任个人、家庭及企事业常年心理顾问。曾执笔为他人写多部传记及为政府和企事业撰写心理辅导宣传册。是一个有专业功底、人文情怀和大量个案经验的专业心理服务从业人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