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我所喜欢的N部电影(三)(原创)

风吹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风吹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轻剧透…^_^</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 /></i></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音乐是电影《碧海蓝天》主题音乐</i></b></h3> <h3><br /></h3><h3>21、《无主之地》</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只能靠自己!</i></b></h3><h3>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与波斯尼亚阵地之间的战壕中,战争让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人变成了敌人。影片很戏剧化,枪在谁手里,谁就是正义之师。战壕里,脉冲地雷上躺着一个士兵,于是,拯救开始,联合国部队调庭,世界各地记者纷涌而至。最终,UN不是救命稻草,记者也不是救命稻草,在各方利益的角逐中,个体生命被陌视。暮色四合里,看到的只有绝望。</h3><h3>两部片子,《无主之地》、《卢旺达饭店》,让我对UN绝望,对群体力量不抱奢望,从此明白,不管是国还是家,这世界,靠的只有自己!</h3> <h3><br /></h3><h3>22、《天与地》</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学会面对苦难!</i></b></h3><h3>《天与地》电影有三部,我说的是越战电影,奥立弗·斯通执导。</h3><h3>一个越南少女在战争中的命运,以及后来到美国后的生活。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各外的让人珍惜和平。饱尝饥饿的人对食物尽乎神圣的膜拜,令西方人不解,但让有相同经历的民族触动。</h3><h3>战争让越南这个小国长期处于苦难中,越南民族处于苦难,经历磨难,但不绝望,不知是不是美国人的视角?</h3><h3>结尾,少女回西贡,独自走在苍茫绿色的大地上,独白:人生就是苦难,你要学会面对一个接一个的苦难,苦难是没有尽头的,因为人生就是受苦,你要把苦难作为生命的一部分。。。。。。</h3><h3>佛的境界就是哲学的境界。是看待事物多角度,平常心,是悲悯,是对苦难的安然和承受,让心生出强大的力量以面对。</h3><h3>陈冲在其中扮演少女的母亲。</h3><h3>此片是奥立弗·斯通拍的《越战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两部越战影片使奥导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h3> <h3><br /></h3><h3>23、《入殓师》</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对生命的敬畏!</i></b></h3><h3>每个人都经过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生是人看重的,死却被忽视,除去悲痛和恐惧,没有更多的感觉。</h3><h3>日本电影《入殓师》,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部送别死者的电影。从没有看到对"死"如此尊重,装殓过程是那么庄重、圣洁,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h3><h3>我们已太久陌生了"敬畏"这个词,油滑的辞藻、轻蔑的语言、过激的行为、燥动的内心,没什么放在眼里,更没什么占据内心。信仰坍塌、信念崩溃、道德沦丧、魔域横行,我们没有了敬畏,对一切都可以蔑视、践踏,除了痛心,还有什么?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人心!</h3><h3>和那个民族比,我们还缺少什么?</h3><h3>对人生归去的旅程都如此敬畏,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怎会不好好对待。。。。。。</h3><h3>我们,应该在心中植入叫"敬畏"的东西。</h3> <h3><br /></h3><h3>24、《碧海蓝天》</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的单纯,人类没有!</i></b></h3><h3>雅克的眼睛象海水般的纯净,干净而单纯,不含一点杂质。</h3><h3>他的世界是大海,海豚是他的同伴,只有长时间凝视着大海,雅克才感到亲切、沉迷。而面对人类时,雅克是隔陌而沉默的。</h3><h3>吕克·贝松构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让我们取舍?一个精神家园,一个物质世界,人类在追寻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惊醒时,已找不到来路,于是流浪在永远的流浪中,回归成了向往。</h3><h3>雅克最终潜入大海,追逐海豚而去……</h3><h3>他说:给我一个浮上去的理由!</h3><h3><br /></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i>给我一个浮上去的理由!!!</i></b></span>泪奔……</h3> <h3><br /></h3><h3>25、通天塔(又名"巴别塔")</h3><h3><font color="#167efb"><b><i>沟通真的好难!</i></b></font></h3><h3>上帝创造了人类,却以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不同宗教,阻碍了人类的交流,引发了冲突、流血和战争。上帝别有用心,人类灾祸不断。</h3><h3>一个偶然事件,因沟通问题,当然不是一时的沟通不畅,而是人类发展至今始终存在的隔阂、自私、轻视、冷漠,从不同的人的心理、行为上表现出来。人类生活在越来越拥挤的家园里,心与心却背离的更远。</h3><h3>人类是孤独的,罪责却不在上帝。</h3> <h3><br /></h3><h3>26、《蝴蝶效应》</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结果是必然,过程是偶然!</i></b></h3><h3>我们总是说一句话,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就绝不会重蹈覆辙!<span style="line-height: 1.5;">当然生命不能重来。电影中,导演让主角一次次改变生命的过程,通过这种改变,让结果变的美好,却原来,结果更糟,无形的力量更强大。正所谓:道路可以选择,结果不能更改。</span></h3><h3>我们只能顺应生命的逻辑过程,掌握生命行程中的主动选择性,让生命道路的平坦上升最大化。</h3><h3><br /></h3> <h3><br /></h3><h3>27、《阿甘正传》</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典型的美国梦!</i></b></h3><h3>人家有个阿甘正传,我们有个阿Q正传。人家是美国梦逐步实现的过程,我们是……阿甘代表着大多数美国普通人,即使生理有缺陷,在美国也可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阿Q折射出曾经的中国芸芸众生相,无正邪、不论是非,麻木的生存状态,自欺欺人的精神自慰。一种是向上的,一种是颓废的,不可比啊!好在现实中Q氏虽然还有残存,但现在已不是过去,希望会越来越光明。这样说,应是妥帖吧。</h3> <h3>28、《马语者》</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沟通与面对……</i></b></h3><h3>真是一部好片子!蒙大拿一望无际的草原,风景如画。这里广袤、宁静、安适、远离纷争,乡村的生活和城市炯然不同,单纯而舒缓。</h3><h3>为治一匹叫"朝圣者"的受伤的马儿和因骑马出祸断肢而心灵受到重创的女儿,母亲安妮开车带着女儿和马穿越北美大陆寻找到一个据称懂马语的牧人汤姆的家乡。在为马儿疗伤的过程中,人马沟通、人人沟通、夫妻沟通、母女沟通、感情沟通,最后治痊的不只是马。</h3><h3>人们习惯于拿《马语者》与《廊桥遗梦》作比较,其实《马》片比《廊》片寓意更广更深,《廊》片是单纯的婚外情和责任,而《马》片有城市和乡村生活的比较,有选择、面对、沟通、跨跃、战胜自我等立面体交叉其间。</h3><h3>汤姆说:我是解决马儿世界里人的问题的。</h3><h3>汤姆说:了解很简单,但大声说出来很难。</h3><h3>结尾很震憾,人与自然……高空360度旋转镜头,超震憾。</h3><h3><br /></h3><h3>导演很神奇,是男主角汤姆的扮演者罗伯特·雷德福,《走出非洲》与梅里尔·斯特里普搭戏,年轻时英俊非常。对世事的淡泊,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眼神平和淡泊,已入化境。真想不到,演此片时已62岁。女主角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英伦玫瑰,曾主演《英国病人》、《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等片。</h3><h3>本片中我认为饰演的最好的应该是斯嘉丽·约翰逊,这个八十后的小女孩,出演此片时只有14岁,她把这个年龄女孩的精神叛逆,倔强的性格,受伤后的敏感、心理障碍,母女之间的裂痕,痛失友谊后的创痛,以及重新面对的勇气都完美的表现出来。1999年她因此片被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推荐为"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与苏菲·玛索14岁在《初吻》 里的表演,我更推崇斯嘉丽·约翰逊。</h3><h3>我曾买过尼古拉斯·埃文斯《马语者》同名小说,记得看完后心潮澎湃地在菲页上写了一首诗,只记住了最后一句:一种情怀,泯然自灭。不知借给了谁,从此不见。</h3><h3>呵呵,打击借书不还者!!</h3><h3><br /></h3> <h3><br /></h3><h3>29、《四分钟》</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音乐是人心的无障碍通道!</i></b></h3><h3>四分钟,德国电影,导演和演员都不熟悉,但电影却棒。好象08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的。</h3><h3>隔了两代的女人,有着共同的不堪的过去,深藏内心不能道,因为钢琴,因为音乐,相互打开。</h3><h3>电影没有多少温情,有的是狂燥、暴虐、压抑的情绪。在最后的四分钟里,通过钢琴淋漓尽致的渲泄出来,为了这四分钟,整部电影都值得看。让你泪流满面,值得……看!</h3><h3>我会经常去回味那最后的音乐的,百度了一下,没有下载链接,好象音乐名叫《情键四分钟》,希望能载下来听。</h3><h3>德国电影哲理、深邃。</h3><h3><br /></h3> <h3><br /></h3><h3>30、《铁案风云》</h3><h3><b><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种族问题始终是人类的问题!</i></b></h3><h3>电影讲的是种族问题。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隔阂、仇视。</h3><h3>电影的时间好象是七八十年代的故事,从林肯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开始,几个世际过去了,黑白对立一直没有快速的改观,二十一世纪好象好多了,我这个东方人看的表面现象,深入了就不知了。</h3><h3>黑人小女孩被两个白人青年强奸,其父报复性地射杀了那两个白人,引发的司法审判。各种力量的抗衡、角逐、对立、火拼,司法的公正与偏差,人性的自私与功利,最终的结局是充满希望的。</h3><h3>由此看到,美国,这个新兴国家是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那里有黑人民权运动,有马丁路德·金。在美国,黑人与白人的冲突比其他有色人种更激烈,也许是黑人都是肌肉男吧。期待我们也有肌肉男……</h3><h3>键盘侠不是肌肉男。</h3><h3>相似的电影有《十二怒汉》,十二怒汉应该是更为经典的一部,还有《通天塔》、《撞车》、《帮助》等。</h3><h3><br /></h3> <h3><br /></h3><h3>后记:这些年看了不少电影,比较懒,没有记录什么。以上的几部也是东看东写西看西写的,并不是电影中认为最经典的,不过都是好片子,记录下来,以免自己忘了。</h3><h3>在浩瀚的电影长河里,不出名的电影很快就会被湮没的,就象小人鱼最后变成的泡沫。这是个商业社会、也是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没有声音,就不能留名,也不能恒久,至少让我自己记住这些难忘的经典吧。</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树繁花,开漫天花雨......</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你来过,看过,共鸣过,小径就通向你我。</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感恩阅读,欢迎点评,支持原创!</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提供者)</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nbsp;</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风吹沙~</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微信:fcs88888999</i></h3>